>>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 教改 勿以犧牲中文為代價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 教改 勿以犧牲中文為代價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紫微初段 發表於: 2005/05/23 01:1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紫微初段在 2005/05/23 01:15pm 第 1 次編輯]

    彩虹之言, 初段深有同感, 七年級一輩, 大量接觸西方文化,多有崇洋的心理, 普通中文能力不佳, 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很有限; 每當教改一下來, 就像一陣龍捲風一樣, 掃著台灣中學老師和學生東倒東歪~

    有關當局和學者教授, 往往打著高炮, 看似很有見識, 但殊不知教改不只是教科書, 和老師教學方式的修正, 而是涉及整個教育體系大翻動, 連大學師質的培訓和養成, 也是一關鍵的一環; 在教育體系準備未周全的情況下, 一下就想要立竿見影, 立即看到成果的激進方式, 初段不敢恭維; 教改往往考量未周全, 過於激進, 讓台灣的老師和學生, 一再當白老鼠~    
     
    rainbow 發表於: 2005/05/22 04:0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5/05/22 04:07pm 第 1 次編輯]

    <pre>教改 勿以犧牲中文為代價
    2005-05-22
    世界新聞網
    民意論壇

    台灣學生語文程度下降的原因當然很多,其中有高科技發展尤其是電子電腦科技發展的影響,學生都迷戀於上網,玩電腦遊戲而擠走了學語文的時間;另外,則是部分家長片面鼓勵子女自幼學習英語,甚至送孩子入全英語的幼稚園,向孩子灌輸「學好英語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而忽略了督促孩子學好中國語文,打好語文基礎的重要一面。但是更重要的恐怕是台灣教育部門受政治意識形態和去中國化思想影響。試看台灣教育部門近年來推出的一些語文教改措施,把國文時數由每周五節縮減為四節;文言文課程比率由六成五縮減為四成五;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等等。在這樣的「教改措施」影響下,學生的語文程度自然會陷入每下愈況的尷尬狀況。

    日前以余光中、許倬雲為代表的台灣一些著名文史界學者毅然發起組織「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聯名發表「在外語與方言之間」的「五四行動宣言」,大聲疾呼要求台灣教育界上下齊聲呼籲教育部暫緩實施高中國文課程實施綱要,這一呼籲立即得到「北一女」、「中山女」和「建中」等近百所高中國文老師的連署響應。

    筆者認為,在當今全球向世界化和地球村演變的潮流下,學習外國語固然重要,在強調民族化和鄉土情的認知下,保留各具特色的方言土語,特別是口語也有必要,但它們都不應代替或擠壓作為全國民眾統一溝通使用的國語(或中文、漢語)的學習。

    在中國語文中既包括白話文,也包括文言文,白話文雖更接近生活,易於為民眾所接受,但文言文更精練,言簡而意深,字藻也更美麗,更有成語、詩詞、歌賦和歷史典故可相互穿插襯托,其意境是純然使用白話文所不能達到的。即使是五四時代積極提倡白話文的文學大師如胡適和魯迅以及近現代著名文史學家沈從文、余光中、許倬雲先生等,他們的國學學養極深,然而他們的演講和文章都能使文白兩種文字融會貫通相映成趣,讀後使人得到的體會和印象也都會更加深刻長久。

    與台灣中學生國文程度的下降情況相類似,近年來大陸中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有下降的趨勢。據有關報導指出,大陸中學生因受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潮的影響,中學生紛紛把精力放在外語(特別是英語)和電腦學習上,以致造成「英語六級,漢語初級」,能講一口流利外語,卻寫不出一篇像樣的中文文章的尷尬局面。

    同時,筆者還注意到,與台灣教育部壓縮語文教學的做法相反,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騰飛和國力的崛起,以及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都在使用中文的實情,歐美各國青年學生學習中文(漢語)的熱潮卻越來越高漲。據有關統計表明,目前全球非母語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三千萬,專家預估,再過三、五年,這一數字很可能超過一億人。在美國,普遍使用的語言中,中文已上升到第三位(僅次於英文和西文)。全美將中文作為公共外語的大學已有七百多所,另有五百多所高中也開放了中國語言文化課。日前聯邦政府更正式宣佈一項新的更全面的中文教育補助計畫,把原來已推出的聯邦中文教育計畫進一步拓展至16年級。另外,美國中學的大學中文先修課程也將在2007年登場,據稱這一計畫將極大地調動美國高中生學習中文的意願。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如哈佛、史丹福、普林斯頓和約翰霍普金斯等校)都在積極地和中國重點大學(如清華、北大、北師大、北語大、南大等校)建立暑期中文合作項目,以使學生能利用暑期去中國大陸學習純正的中文和漢語。

    與國外學習中文(漢語)的熱潮相比,台灣教育部門的做法,如果說不是政治意識形態思想過於強烈濃厚,至少也是鼠目寸光,作繭自縛,缺乏前瞻性長遠性的眼光和寬廣博大的胸懷。台灣教改切勿以犧牲中文為代價!</pre>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