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 諸葛亮之八陣圖與八卦的原理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 諸葛亮之八陣圖與八卦的原理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dddada 發表於: 2007/03/08 10:08pm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遣恨失吞吳。


    第一 陣記


    八陣圖是按八卦的原理佈置兵力,分休、生、景、死、傷、杜、驚、開八門。其中生、景、開是吉門,休、傷、杜、死、驚是死門。全陣馬軍一萬千,五十人為一隊,共二百八十隊。步軍一萬,列為二百隊。每個步兵佔地二步,一馬軍佔地四步,一人為一列,面對面,背對背。馬步軍互相配合,又可輪換,以便進行戰時休息。



    第二.武經總要記載


    諸葛亮之八陣法用十二萬人,佈陣方式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步兵六十四陣,每陣一千五百人,騎兵二十四陣,每陣各一千人,步兵四正四奇,騎兵四沖,各以六為陣。


    中軍以十六為陣,四正者,前、左、右、後軍;四奇者,前、左、右、後奇;四沖者,前、左、右、後沖。



    制兵不離前後左右中五者而已,中軍為身,四正為四頭,四奇、四沖為八尾,首尾相救,變用不窮,皆沖騎之用,故騎兵二十四陣分為中軍及四正四奇十二陣之羽翼爪牙,行則居前,止則殿後,戰時則進退無常,如十二星辰流轉四方,以出變化之功。



    第三 風后握奇陣



    制法以天地居前後,天衡居兩端,風雲居四隅,地軸居中央,正兵主守不動,謂之衡軸;奇兵主戰變動,謂之風雲。陣數有九,中軍零者,大將握之,謂之握奇。


    「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其佈陣之法,先出遊軍定四端,天有衡,地有軸,前後有衝,風附於天,雲附於地;天地重列各四隊,前後之衝各四隊,風居四維,故以圓;地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衝各三隊,雲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


    四正四奇之外,其餘奇零之兵,大將居中握之,如弩之有機,又謂之握機。


    其陣後又附二十四陣遊軍,可為斥候探馬、陣前奪險之用。


    此陣即為握奇八陣。


    諸葛亮的八陣圖,由變化上而言,以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為基本陣形,其中大陣包小陣, 大營包小營。由奉節的遺跡中,可以發現其中有六十四陣,是一種方陣法的沙盤演練營地。



    古人講佈陣的方法多稱八陣,「陣」是古代兩軍交戰時,部署的一種行列形態.


    「十陣」的篇目.日本戰國時代以「風林火山」軍旗馳名的武田信玄也有八陣,分別是:魚鱗,鶴翼,雁行,彎月,鋒矢,衡軛,長蛇,方圓.



    司馬昭在平滅蜀漢之後,便命令陳勰學習諸葛武侯的「圖陣,用兵倚伏之法」,並表示可用「武侯營法教五營士」.北魏時的習雍上書北魏文帝,表示「宜採諸葛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唐太宗之時,著名的兵法家李靖更根據諸葛八陣之法,創造了六花陣法的佈陣方式.



    既然諸葛孔明自己表示了上述所引的文字,可見八陣圖的確是武侯自己相當得意的創作.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亦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弓,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的說明.



    據載八陣遺跡有三處:一說在陝西勉縣定軍山(『水經.沔水注』);二說在四川奉節縣東長江邊(見『寰宇記』);三說在四川新都縣北彌牟鎮(見『明一統誌』)



    這些都是用石推演八陣的遺跡的沙盤推演基地.



    八陣之名,不始於諸葛亮,班固的〈燕然山銘〉中已有「勒以八陣」句,李賢注:「兵法有八陣之目」(見後漢書卷23竇憲傳,頁815-16),《三國志》並未提及諸葛亮作八陣圖,最早提到諸葛亮作八陣圖的是《晉書》卷98桓溫傳,傳云:「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但是《文獻通考》提到宋神宗的話,卻認為是黃帝所作,並提到其詳細內容如下:



    帝諭近臣曰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累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曰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此即九軍陣法也,後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遇久亂將臣通曉其法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故以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之大體也。



    八陣圖,乃行營教軍之方也。


    據了解,諸葛武侯參考以古陣方要略,擇優而成"八陣",其陣法排列參酌姜太公之八方陣,中、左、右三軍改良而為息營教軍士陣列,此八陣運用得善,攻守俱宜團戰甚強。


    諸葛武侯以巨石推演其方,乃順應天時人條件,換言之,以陣營之形動教授,如磐石般穩固堅實,可見諸葛武侯心思細膩、科學邏輯之強,正戰或可用,但奇兵少矣。


    八陣圖是按八卦的原理佈置兵力,分休、生、景、死傷、杜、驚、開八門。其中生、景、開是吉門,休、傷、杜、死、驚是死門。全陣馬軍一萬千,五十人為一隊,共二百八十隊。步軍一萬,列為二百隊。每個步兵佔地二步,一馬軍佔地四步,一人為一列,面對面,背對背。馬步軍互相配合,又可輪換,以便進行戰時休息。


    第二.武經總要記載


    諸葛亮之八陣法用十二萬人,佈陣方式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步兵六十四陣,每陣一千五百人,騎兵二十四陣,每陣各一千人,步兵四正四奇,騎兵四沖,各以六為陣。



    中軍以十六為陣,四正者,前、左、右、後軍;四奇者,前、左、右、後奇;四沖者,前、左、右、後沖。



    制兵不離前後左右中五者而已,中軍為身,四正為四頭,四奇、四沖為八尾,首尾相救,變用不窮,皆沖騎之用,故騎兵二十四陣分為中軍及四正四奇十二陣之羽翼爪牙,行則居前,止則殿後,戰時則進退無常,如十二星辰流轉四方,以出變化之功。



    第三 風后握奇陣



    制法以天地居前後,天衡居兩端,風雲居四隅,地軸居中央,正兵主守不動,謂之衡軸;奇兵主戰變動,謂之風雲。陣數有九,中軍零者,大將握之,謂之握奇。



    「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其佈陣之法,先出遊軍定四端,天有衡,地有軸,前後有衝,風附於天,雲附於地;天地重列各四隊,前後之衝各四隊,風居四維,故以圓;地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衝各三隊,雲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



    四正四奇之外,其餘奇零之兵,大將居中握之,如弩之有機,又謂之握機。



    其陣後又附二十四陣遊軍,可為斥候探馬、陣前奪險之用。此陣即為握奇八陣。



    諸葛亮的八陣圖,由變化上而言,以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為基本陣形,其中大陣包小陣, 大營包小營。由奉節的遺跡中,可以發現其中有六十四陣,是一種方陣法的沙盤演練營地。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