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難字解讀﹕「証人」還是「證人」?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8 第 1 頁,總共 5 頁,共 69 個 [顯示所有]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難字解讀﹕「証人」還是「證人」?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德吉千瀚 發表於: 2009/01/21 01:05pm
    <b>知多一點﹕武則天另造「證」字</b><BR>
    (明報)1月7日 星期三 05:05<BR><BR>

    【明報專訊】武則天篡唐自立,改國號為「周」。為樹立個人權威,顯示新朝氣象,她創造了一批稀奇古怪的新文字,其中一個就是「證」字。<BR><BR>

    公元695年,武則天把年號改為「證聖」,又把「證」字改寫為「」。有學者說,這是「永主全」三個字的合體;也有學者說,這是「永主人王」四個字的合體,都取吉祥之意,希望君主永遠康全、永為人王。
    <BR><BR>
    宋人筆記又記載,這個字是「永主久王」四字合體,就是君王永遠統治天下的意思。那麼,這個字似乎又寫作「 」。
    <BR><BR>
    不管它的意思是「永主全」、「永主人王」或「永主久王」,都只和武則天本人有關,和「證」字本身倒毫無關係。

    <BR><BR><BR>

    ■作者簡介<BR>
    洪若震,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並於該系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現任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文化中心    導師,教授中國文化課程。主要研究範圍為古文字學、漢語俗字及音韻學。

    資料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06/4/a2zx.html
     
    德吉千瀚 發表於: 2009/01/21 00:58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德吉千瀚在 2009/01/21 00:59pm 第 1 次編輯]

    <b>難字解讀﹕「証人」還是「證人」?</b><BR>
    (明報)1月7日 星期三 05:05<BR><BR>

    【明報專訊】最近上映的電影中,有一部叫《証人》。電影海報上寫的是從正的「証」字,有人說,應當寫作從登的「證」字。那麼,到底是「証人」,還是「證人」呢?<BR><BR>

    在古代,「証」和「證」的意思並不一樣。<BR>

    「証」有規勸之義。戰國時,靖郭君田嬰有一個門客叫齊貌辨,這人有不少毛病,但田嬰對他很好。一個叫士尉的人看不過眼,就勸告田嬰趕走齊貌辨。《戰國策》寫道:「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証」字在這裏就是勸諫的意思。<BR><BR>

    《說文解字》說:「証,諫也。從言正聲。」把「証」字當成形聲字,左邊的「言」是形符,右邊的「正」是聲符。也有人認為,「証」是個會意字。元人楊桓說「証」字由「正」、「言」組成,就是「正言以諫」的意思。正言以諫,說是諫正,就是直言規勸。<BR><BR>

    「證」字的本義是告發。《說文解字》說:「證,告也。從言登聲。」《論語    》記載,葉公對孔子說:「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意思是:我們那裏有個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人家的羊,他就去告發。這段話裏的「證」字就有檢舉、揭發的意思。<BR><BR>

    「證」後來也有驗證、證明等意思,這可能和「徵」字有關。證明的「證」,古書中又常常寫作「徵」。《論語》提到,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意思是:夏代的禮,我能說清楚,杞國是夏人的後代,卻不足以作為證明;殷商的禮,我也能說清楚,宋國是商人的後代,也不足以作為證明。這段話中的「徵」字就有證明之義。<BR><BR>

    清代學者王筠說,「徵」字和「證」字十分接近,「徵」變成「證」,就好像澂清的「澂」字後來寫作「澄」一樣。<BR><BR>

    「証」字有勸諫之義,「證」字有告發之義,本來各不相同。但由於兩字同音,很早就混用。「証」字筆畫較少,所以成了「證」字的俗寫。到後來,兩個字的用法已經幾乎分不清楚了。<BR><BR>

    今天「証」、「證」相通,電影是通俗娛樂,寫作「証人」或「證人」,都說得過去。但就古代的用法來說,寫作「證人」更準確一點。<BR><BR><BR>

    文﹕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文化中心    導師 - 洪若震

    Sources資料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06/4/a2zw.html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