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步入易學門檻的園地
緣生術數研究社【易門】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周易曲成》編後記    江國樑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6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禁止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8 第 1 頁,總共 5 頁,共 69 個 [顯示所有]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周易曲成》編後記    江國樑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紅喜主 發表於: 2006/11/13 10:5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喜主在 2006/11/13 10:57pm 第 1 次編輯]

    廣告??....亦thx
     
    讀者 發表於: 2006/11/13 06:48pm
       案上書稿《周易曲成》終校已畢,我長吸一氣,真是高興極了。然而,案頭上一張合影照(一九八五年)映入眼簾,一位文質彬彬,戴著極深度眼鏡長者,似乎表露出他在傾聽我講述《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書稿留下的喜悅,示以『我給你寫幾句』的獎掖之情――這就是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七日劉蕙孫教授為拙著填詞《賀新凉》。他似乎在勉勵後輩,也在發抒自己傾一生精力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萃所在。他談六經、歷史、也談文學、詩歌、考古、醫學、氣功,還談天文、地理、兵法和算法等等。他說『六經皆說《易》』,『《易》講理數,更講科技和致用』,確實是學《易》者所必需。祗要看看他的論著存目(附),就可明白他的學術獨特風格。有人說他『怪』。若從我面授時的體會,也可能是這樣,如當他說到儒、道、釋三家理論異同時,則口風一轉,就談到『聖功』,談到周太谷學派,而且談得很細膩詳明,使人既感到詫異?但又很快轉入『神思』。又如,他說『河圖』、『洛書』的理論和應用時,一邊說:『我不懂風水。』一邊又對風水術中的《葬經》、《黃帝宅經》和『三元』、『九星』、『長生』、『三合』、『巒頭』、『理氣』的理論,以及郭璞、楊筠松、蔣大鴻、紀大奎、端木國瑚等的著作,又談得非常中肯公允,這不得不引我敬重。真如呂祖所言:『希奇希奇真希奇,心腎原來非坎離』吧。
       
       自從業師黃壽祺教授介紹我求教於劉蕙孫教授門下的那天起,我對他與師母程家芬印象是:和睦、深情、慈悲、善良;博學、性格開朗。所以我愛到鴻桷樓,愛在他的書房裏多坐一會兒,體味他的每一句語意。事實上,劉老於一九八六年送給我的幾本油印本,包括《周易曲成》、《易學象數別論初衍》、《鐵雲詩存》等。開始,我以為讓我好好學習,然而,到了二OOO年,得知國內出版部門已退回《周易曲成》的稿本是『全國古籍整理重點項目』的作品時,我纔意識到劉老的當時的真心和用意。因此,我要義不容辭地為劉老出版這部引人矚目的專著。
       
       一九八七年,劉蕙孫教授還特意為福州琅岐九龍山周易城太極閣,用甲骨文重墨寫上一塊匾:太極閣。在近視極度的情况下,還書寫一份『賀新凉』,作九龍山周易城的鎮山墨寶。
     
       一九九八年六月七日,我在菲律賓組織了一場『紀念中國易學家黃壽祺、潘雨廷、劉蕙孫教授逝世』座談會。并先後發表了我的《清明祭‧文林山烈士紀念堂》和偉民先生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等紀念文章(載於《世界日報》、《聯合日報》),以示緬懷。
       
       為紀念劉蕙孫教授逝世十周年,同時紀念劉鶚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年,謹編這部文集,獻給讀者,獻給易學之林。



    江國樑  敬誌      
    二OO六年七月一日


    作者:學易齋《易學研究叢書》主編
    此文转贴自:http://www.xyiz.com.tw/xyiz_lc.htm#lc03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