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有關七政四餘、西洋占星、天文及曆法等之討論
緣生術數研究社【占星臺】 → 引用回覆文章

主題標題: 中國古代的星像劃分法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中國古代的星像劃分法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緣生 發表於: 2006/02/13 00:58am

    下面引用由楊國正2006/02/13 00:50am 發表的內容:
    請見圖(由內數來第三圈為廿八宿)
    廿八宿各宿度大小不一
    像是斗宿就有廿十多度寬
    而觜宿僅有一度餘
    ...



    感謝兄的說明^^

     
    楊國正 發表於: 2006/02/13 00:50am
    請見圖(由內數來第三圈為廿八宿)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廿八宿各宿度大小不一
    像是斗宿就有廿十多度寬
    而觜宿僅有一度餘
    而月亮每日黃道平均約走十三度
    所以... 很自然的,
    不可能每日一宿。

    每日月行一宿比較接近的應該是印度占星的廿七月宿(Nakshatras)
    週天三百六十度,劃分廿七宿,各宿寬十三度廿分

     
    緣生 發表於: 2006/02/13 00:36am

    下面引用由楊國正2006/02/13 00:32am 發表的內容:
    因為廿八宿各宿大小不一
    所以不可能月亮恰好一天經過一宿 ...



    兄可否在這方面解說多一點呢?

       

     
    楊國正 發表於: 2006/02/13 00:32am
    在實踐中,古人醒悟到,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星像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但直接測定太陽的位置又難於辦到,於是古人想出了間接辦法,即由月球所處的星像位置去推算太陽所處的位置。月球圍繞地球運轉一周是27日多(恆星月),恰好一天經過一宿。可見,二十八宿的創設是古代天文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

    因為廿八宿各宿大小不一
    所以不可能月亮恰好一天經過一宿
     
    河馬 發表於: 2006/02/13 00:11am

      此外還有貼近這些星官與它們關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墳墓、離宮、附耳、伐、鉞、積屍、右轄、左轄、長沙、神宮等,分別附屬於房、危、室、畢、參、井、鬼、軫、尾等宿內,稱為輔官或輔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輔官或輔座星在內總共有星183顆。  

      在實踐中,古人醒悟到,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星像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但直接測定太陽的位置又難於辦到,於是古人想出了間接辦法,即由月球所處的星像位置去推算太陽所處的位置。月球圍繞地球運轉一周是27日多(恆星月),恰好一天經過一宿。可見,二十八宿的創設是古代天文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英國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論道:“現在無疑已經證實,中國古代的天文學雖然在邏輯性和實用性方面決不遜於埃及、希腊以及較晚的歐洲天文學,然而它卻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體系為基礎的。”他又說:“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經劃定,不論星群離開赤道的遠近如何,中國人都能夠知道它們的准確位置。甚至當星群在地平線以下時,只要觀測和它們聯系在一起的正在頭頂的拱極星,就可知道了。”  

      二十八宿創設之後,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它的作用亦不斷擴大,它不僅在觀像授時,制訂歷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現代天體測量學形成之前,在推算、測定太陽、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慧星、新星乃至滿天星辰的位置等,無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方法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選取一顆星作為定標星,古人稱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與下鄰宿距星的赤經差,稱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簡稱距度),中國古代表述天體位置的兩個量叫去極度和八宿度。“去極度”是指被測星辰與北天極的角距離;“八宿度”是指該天體與它西側相鄰一宿距星的赤經差,這個度量體系就是中國天文學家們建立的赤道坐標系統。  

      由上述可知,選取距星、測量距度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因此歷代天文學家無不注重實測。需要指出,由於歲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有緩慢的變化,盡管在歲差未被發現之前,天文學家們不知道距度發生變化的這一重要原因,但歷代所測數據卻為現代人人研究歲差提供了難得的史料。    

      四像  

      古人將全天二十八星宿按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個星宿,並根據各部分中的七個星宿組成的形狀,用四種與之相像的動物命名這四個部分,叫做四像或四陸,對應關系如下: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稱為東官蒼龍;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龜,故稱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猶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稱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現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稱南官朱雀。  

      蒼龍、玄武、白虎、朱雀、統稱為“四像”。  

      對於四像,中國的不少典籍多有敘述,如《考工記》、《御龍子》、張衡《靈憲》、孔穎達《尚書疏》等,其中以《靈憲》中的敘述最生動,張衡寫道:“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在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  

      中國典籍中有的稱“四像”為“四維”,如 《史記·天官書》、《石氏星經》、魏人張揖的《博雅》、元黃鎮成的《尚書通考》等,這些記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經》所載,不是四像,而是分為若干小像,且西方、北方都沒有完整的形像,書中寫道:“奎為白虎,婁、胃、昂、虎三子也。畢像虎,觜、參家璘。”又曰:“牛蛇像,女龜像。”《史記·天官書》的記載與《靈憲》所載基本相同,即: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分別代表著四季星像。中國天文學家高魯以《史記·天官書》為依據,設計了二十八宿與四像的關系圖,堪為精彩。  

      就現代國際通用的88星像而言,東方蒼龍大約是占室女、長蛇、半人馬、牧夫、天秤、天蠍、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約占人馬、摩揭、寶瓶、飛馬、天鵝、仙女、雙角、鯨魚等座。西方白虎大約占仙後、白羊、黃仙、金牛、波江、獵戶、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約占雙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獅子、長蛇等座。  
     
    河馬 發表於: 2006/02/13 00:10am
    中國古代的星像劃分法

      古迦勒底人創造了星區劃分法,這就是星座。我國古代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像,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占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史記·天官書》中記載91個。《漢書·天文志》中記載說:“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 張衡所著《靈憲》中雲:“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鹹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283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制成星圖(該星表、星圖早已散佚),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干(小)星官(或稱為星座),據《清會典》所載,甘氏、石氏、巫氏的劃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共合37個星座,附座 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它的天區大致相當於現今國際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後、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北鬥之南。約占天區63度範圍,以五帝座為中樞,共含20個星座,正星78顆,增星100顆。它包含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約占天空的57度範圍,大致相當於武仙、巨蛇、蛇夫等國際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個星官(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天市即集貿市場,《晉書·天文志》中雲:“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貨物、星具,經營內容的市場命名,如,《晉書·天文志》雲:帝座“立伺陰陽也”,斛和鬥“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體,鬥則用以量液體,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市場,市樓“市府也,主市價、律度、金錢、珠玉”等。  

      關於三垣的創始年代,尚無肯定的結論,從典籍來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為星官,首見於輯錄石申所著《石氏星經》的《開元占經》一書中,而太微垣的名稱始見於唐初的《天像詩》。但是,在《史記·天官書》中已載有和三垣相當的星官名稱。天市垣東、西兩藩的星均用戰國時代的國名命名,亦是三垣創始年代的一個佐證。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古人把沿黃道、赤道附近的星像,劃分成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稱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鬥、牛(牽牛)、女(須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東井)、鬼(輿鬼)、柳、星(七星)、張、翼、軫。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