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步入易學門檻的園地
緣生術數研究社【易門】 → 引用回覆文章

主題標題: [轉貼] 談天道也談人事《易經》儼然中華文化瑰寶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6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禁止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 談天道也談人事《易經》儼然中華文化瑰寶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緣生 發表於: 2006/04/17 10:11pm

    下面引用由cooldoe2006/04/17 10:08am 發表的內容:
    說中我心,我頂!



    值得大家閱讀^^
     
    緣生 發表於: 2006/04/17 10:03pm
    ***** 版主模式 *****



    此文章是管理員從【風水地理概念研究】轉移過來的!
     
    cooldoe 發表於: 2006/04/17 10:08am
    說中我心,我頂!
     
    申俠客 發表於: 2006/04/17 02:50am
    [這篇文章最後由申俠客在 2006/04/17 02:51am 第 1 次編輯]

    此篇文章轉貼自金門日報社 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27416

    談天道也談人事《易經》儼然中華文化瑰寶
    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2006/4/15



    《易經》是千古不朽的中華文化!孔子為了研讀《易經》,曾經做到韋編三絕。曾經有學者曾預言:《易經》在古代科技上的應用成果,必會走向世界,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文化主幹。  

       對《易經》有所涉獵的金門先賢不乏其人。宋代的丘葵(小嶝人)著有《易疑解》。明代洪受著有《四書易經從正錄》。陳榮選著有《易旨》。張應星撰有《易經管窺》。許獬著有《易解》。瓊林的蔡宗德及蔡貴易、蔡獻臣(父子進士),祖孫三代,都曾以《易經》為家學。  

       銘傳大學教授蔡信發,近年在金門講授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所著的《文史通義》;章學誠的<易教>,已被許多金門人所熟悉。章學誠主張六經皆史,《易經》也和史書同科;這一見解,明代金門先賢蔡複一的著作中也曾提到過。

       金門太武山有一個石刻是「其介如石」。近代國家領袖中,蔣中正與金門的關係最密切。蔣中正字介石,典故就是來自《易經.豫卦》中的「介於石」。「其介如石」節自經傳的注解,就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不改其操介如石焉」,意思就是指操守堅貞如石,堅定不拔。

       文化大學藝研所前所長姜一涵遊歷金門時,曾在金門科技學院和瓊林「十三間」闡揚《易經》美學。他研《易》五十年,最大的收穫就是觀象。他認為,蔣中正就是一個略懂觀象的人。  

       與《易經》有關的書籍,在臺灣許多書局可見,例如三民書局、東大、廣文、明文、古籍、老古、韜略、萬卷樓、文英堂、漢藝色研::;還有一個叫學易齋的出版社,它只出版《易學研究叢書》。   

       臺北學易齋的發行人楊美玲,天天都在注意世界上有關《易經》的報導。她希望傳播界對古文明的再發現能發揮一些力量,卻屢屢因為臺灣許多大眾媒體對《易經》漠視而感到失望;正因為如此,她對《金門日報》曾經出現有關《易經》的報導,感到意外。她希望金門鄉親知道有學易齋這個機構,並希望金門鄉親瞭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應以《易經》為主幹,以邁進二十一世紀。對《易經》的研究,將有助於構建和諧的社會,為人類創造幸福。  

       當代的《易經》研究和出版單位不少,學易齋只是其一,卻是少數被大陸媒體「相中」的出版單位。在已經舉辦過的北京「二零零六年圖書訂貨會」中,臺灣共有一百三十家出版機構,爭相讓自己的看家圖書登陸,參展的圖書種類多達六千種;被大陸《人民網》指名報導的臺灣出版社卻只有三家,除了聯經出版社和五南圖書用品公司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學易齋。  

       學易齋是一個把《易經》當成中華文化的瑰寶的出版單位,在《易學研究叢書》的出版和推廣上,已經努力耕耘了七年;為的是讓世人知道,中華民族有《易經》這麼一部奇書。它常被其他人套上占卜的外衣,但《易經》絕非只是算命的方法,而是一門有系統的科學。  

       學易齋已出版的書籍有《黃壽祺論易學》上下冊,另有《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一至十七冊,目前尚未出全。楊美玲表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已被美國《紐約時報》列為世界十大作家之首,《易經》的重要,絕不在《老子》(道德經)之下。  

       學易齋是由已故易學家黃壽祺所命名。黃壽祺對治《易》的方法重在「從源溯流,強幹弱枝」。他曾預言,《易經》在古代科技上的應用成果,必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文化主幹。他的入室弟子是江國梁,曾在一九九○完成《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被認為是用《易經》原理研究宇宙總體理論的第一部。這一著作的附論部分,為了方便他人學習,又加以衍生,成為《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已在菲律賓《聯合日報》連載,目前正由學易齋分冊出版。江國梁曾任國際易學應用工程學會總顧問。《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為《易經》做了多學科、多課題的貫通及比較。在主幹的部分,把握了《易經》的象數和義理;在分枝的部分,則統攝了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人體科學等科學技術。

       四年前,楊美玲曾經留書給金門地區的文化單位(圖書館),但並未引起注意。她認為,如果圖書館容許陳列那些把《易經》導向占卜的書籍,更應該把類似《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這類的書籍,列入典藏。《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融合在一起,成為變通的學問,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全部出版之後,學易齋將會把它介紹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楊美玲是香港人。她表示,她雖沒有到過金門,卻很早就在注意《金門日報》;她欣見《金門日報》能有關於《易經》的相關報導,也希望《易經》這一部中華文化的瑰寶,也能由金門開始弘揚。她還希望金門鄉親能知道有學易齋的存在。  

       文化不是靠商業包裝或炒作,而是需要有更多人去關心、瞭解、學習、傳承、發揚。不論是從文學、哲學、史學、科學、醫學、管理學、天文學、陰陽學::,或那一個角度去看待《易經》,或選擇那一個出版社的論著,對於《易經》這一門千古不朽的奇書,金門人還是應該有所認識。人們常說金門的文風鼎盛!文風鼎盛,應該好好表現在對知識、學問、文化的好奇、追求和深耕。  

       《易經》談天道,也談人事;以天道切人事,蘊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與運用,將重新在新的時代中展現。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易經》是知來藏往的學問;學習《易經》,或許真可以幫助人們走對的路,做對的事!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