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潮流特區】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6)
--- 電子資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9)
---- 油尖旺密不透風 4區將「窒息」 專家稱3年後隨時熱2度 促盡快急救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1319)


-- 作者: 德吉千瀚
-- 發表時間: 2009/10/01 00:09am


[color=#C10066] <b>
[size=5] 油尖旺密不透風 4區將「窒息」 專家稱3年後隨時熱2度 促盡快急救

[/size]
</b>[/color]
<BR>

[color=#2F4F4F]

【明報專訊】隨著香港近年的急速發展,規劃署的都市氣候圖研究顯示,中環、油尖旺地區已密不透風,上環、荃灣、銅鑼灣及觀塘4區將嚴重「窒息」,負責研究的專家聲言,若不「急救」,4區的熱能溫度(PET)將於3至5年內上升1至2度。

規劃署2006年中展開《都市氣候圖及風環境標準可行性》研究,透過分析各區的建築物體積、地形、綠化空間、地面覆蓋率及自然植被等,了解各區的熱能壓力(Thermal Load)和風流通潛力(Dynamic Potential),從而擬訂都市氣候分析草圖,顯示風的走向、整區的通風程度等。

不過,要將都市氣候圖轉化為規劃指引圖才能讓規劃部門按該區氣候進行城市規劃,例如德國的規劃指引圖顯示8種顏色,代表8個不同的改善城市氣候的規劃手段,如針對最不透風的位置,發展商需證明能改善現狀才准重建等。

日本拆屋讓路通風

日本早年更按都市氣候資料,在其中一個舊區「拆屋讓路」,令「風之道」(Kanni Road)由20米擴闊至40米。受委託研究的中大建築系教授吳恩融表示,已完成全港17區的都市氣候圖,發現中環及油尖旺區建築物龐大密集,休憩用地有限,不再通風。「紅磡是香港的風口,但早年尖東一帶的樓宇,已堵塞風口,令油尖旺等內陸地區全部『死晒』,尖沙嘴未來還有重建後的摩天大樓,區內通風將更惡劣」;他指研究結果顯示,下一批「將死」的地區包括上環、荃灣、銅鑼灣及觀塘。

上環銅鑼灣荃灣觀塘高危

隨西港島線的發展,上環至西環將於3至5年內有多項重建項目,除市建局的正街和已竣工的第一街項目,皇后大道西239至251號和385至387號均已獲批施工同意書或新建樓宇圖則,興建33層及27層的酒店,李陞街及威利麻街亦會建約37層高住宅,西環厚和街2至4號興建20層酒店。

大部分項目均把數幢6至10層高的舊樓重建成逾20層高的樓宇,「我未見過重建後只出現單純『一支』高樓,全部都附有又高又闊的平台,地盤覆蓋率和樓高同時增加,十分阻風」。荃灣區海濱陸續有高樓遮擋海風,內陸地區將「透不到氣」,至於銅鑼灣和觀塘,吳恩融指兩區皆是「街窄樓密」及缺乏綠化空間。再不急救,4區於3至5年內會上升1至2度(熱能溫度)」,他希望規劃指引圖能盡快交由規劃署,像分區計劃大綱圖般執行。

余若薇:不能對熱島坐視不理

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指出,近年市民對居住環境質素十分關注,「只剩下政府,看它是否有決心平衡公眾和發展商的利益」。

立法會議員余若薇亦指出,不能再對熱島效應坐視不理,認為政府應盡快公布有關研究結果,「像填海一般,讓公眾討論及迫使政府,不能再無限發展」。

明報記者 何嘉敏

[UploadFile=15bvlgd01ctll8i0_1254326929.jpg]
沿唐俊街的75米通風廊,兩旁已被君傲灣(圖右屋苑)和興建中的將軍澳地鐵站上蓋物業(圖中興建中建築)削弱風力,北面的尚德村(圖中較後的藍色建築)則阻擋風吹向寶琳。(尹錦恩攝)

[/color]

<BR><BR><BR>

[color=#C10066] 文章刊登日期 [/color]
[color=#2F4F4F]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05:05[/color]
<BR><BR>

[color=#C10066] 資料來源 [/color]
[color=#2F4F4F]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927/4/efl0.html

[/color]
<BR><BR>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