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無尾蜂
[font=標楷體] 截至2005年7月,香港的總人口估計有:6,898,686人。由於出生率不斷下降、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人口減少,香港人口得以維持在七百萬以下。
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一個四人家庭普遍只能住在面積400至800平方呎的空間,如果在市區中,能居住面積達1000平方呎,這家庭生活已十分富裕。 直到2000年代以前,香港仍有一種名為「籠屋」的住房,供極度赤貧人士居住。「籠屋」其實只是一張雙層或三層的鐵架床,床身四周圍上鐵籠,以保護「籠內居民」的財物(香港人把他們稱作「籠民」,發音與「農民」相近)。他們的生活起居全在這些籠內做,大多分佈在深水埗區。 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毋須住在籠屋,但他們所住的大廈,樓層極高。不論是新落成的豪宅或公營房屋,樓層一般有40樓以上,部分更達70樓層之高。人口的垂直佈置解釋了為何「人口密集的綠色城市」沒有矛盾。 [br] 人來人往的香港街道(攝於九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每一千人中只有7.63個新生嬰孩。再加上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老化的程度將越來越大。按香港政府統計處在2004年所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估計到了2033年,全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有27%,相對2003年的11%,增長相當顯著。這些發展都嚴重影響到香港政府的城市發展規劃。 雖然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十分繁忙,但由於有完善醫療設施及全球最優秀的老人福利政策的關係,香港人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香港男性的預期壽命為78.5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4.3歲,僅次於日本。因此,香港人十分尊敬老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人們經常會讓座給老人;大部份商戶、政府設施及公共交通工具會提供老人優惠。 年齡結構: 0-14歲: 13.8% (男性 498,771/女性 454,252) 年齡中位數:(2005年) 平均:39.4歲 人口增長率: 0.65%(2005年) 出生率: 7.23/千人(2005年) 死亡率: 5.98/千人(2005年) 淨移民率: 5.24/千人(2005年) 平均壽命:(2005年) 平均:81.39歲
-- 作者: 無尾蜂
[font=標楷體] 性別 在九十年代初期或以前,香港人口是男多女少。由於香港人受西方思想影響,再加上女性的地位日益上升。時至今日,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女多男少的社會。 [color=blue]性別比:(2005年)[/color] 出生:1.1男/女 15歲以下:1.1男/女 平均:0.96男/女 [color=blue]嬰兒死亡率:(2005年)[/color] 平均:2.97/千人 [br] 香港並沒有對人口的性取向作出統計,但估計人口中仍以異性戀為主,同性戀及易服癖在香港仍屬少數。香港現時仍未有對這些人作法律上的適應。 [br] 成人感染率:0.1%(2003年) 感染人數:2600(2003年) 死亡人數:小於200(2003年) [br] 以華人為主,佔本港人口接近95%。華人以外的種族,以菲律賓人人數最多,接近14萬人,佔人口的2%。其次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 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並不止限於菲籍傭工。事實上,從戰後到現在都有不少菲律賓人到香港的酒廊或消閒場所主持樂隊或擔任樂師。此外,也有不少由港英時期開始居港工作的南亞裔人士,以及來自印尼、泰國的家庭傭工。 少數民族方面,香港的華人人口並不全是漢人,而是有不少其他少數民族,如回族、滿族等。 [color=blue]中國少數民族[/color] 由於香港人普遍很少提及本身的民族,除非有人主動提出,所以其他中國少數民族在香港聚居的數字,基本上沒有掌握。基本上香港的華人人口以漢族居多,但亦有一定數量的滿族和回族人。在香港的回族人主要姓哈、姓羽、姓馬、姓脫或姓木,有來自福建、海南或其他省份。滿族人士有些在開埠初期已經在香港定居,亦有因為戰亂或各種其他原因在香港定居。香港著名的滿族人有文化界的愛新覺羅啟功及娛樂圈的關寶慧、周海媚,關之琳等。 [br] 南亞裔人是香港少數族裔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從香港開埠初期,英國政府就多次從印度次大陸調派人員來港維持治安及打擊貪污。當中以旁遮普省的移民對香港最為重要,因為他們廉潔的生活習慣及強悍的民風,扭轉了香港開埠初期貪污橫行的局面。 1950年代,灣仔是英美水兵日常消遣的地方。當年灣仔海旁酒吧林立,這些酒吧很多都聘有熱愛音樂的菲律賓樂手。他們在1970年代更有份推動香港樂壇的英文歌熱潮。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對人民出入境自由放寬了。然而,由於當時印尼仍然禁止中國居民入境,所以早年為報效祖國而從印尼前往中國大陸的華僑,開始往香港移民,籍以取得前往印尼的資格。這些人在香港的人口結構中,都被劃入華人的範圍內。然而,他們不少人到現在還保留著當年在印尼生活的各種習慣:吃印尼食品、與同鄉說印尼話。在北角、鰂魚涌及筲箕灣,仍有不少由這一類印尼華僑開辦的印尼食品店。
-- 作者: 無尾蜂
[font=標楷體] 日本人在香港主要從商,他們大多數在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的跳版。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第二代普遍都會說流利廣東話,並入讀主流學校。不過,如果家庭並不打算長期在港定居,他們會把子女安排在日本人學校,以便將來回國時,課程得以銜接。 韓國人過去主要從事貿易,聚居在尖沙咀的金巴利街,為來港的船員選購手信、或為他們提供家鄉的食品。自從1990年代香港政府展開玫瑰園計劃,各項龐大的基建工程、特別是造構的工作,都正正是韓國的專長。在最高峰時,在香港居住的韓國人高達35000人,佔了本地人口差不多0.5%。 [br] 任何人若要進入香港,除了獲得簽證轄免者以外,其他人都必須先行取得入境簽證。而進入香港的遊人,其在香港的居留期限亦不得超過入境時所指明的期限,否則仍然需要向香港入境署申請入境簽證。 任何人在未有設限的程況下,不論國籍,只要在香港居住滿七年,就可以得到香港的居留權,取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這一點是不少內地人難以理解的,因為在內地,必須具有中國國籍才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權的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人若要進入香港,不能向入境署申請,而是要透過他們所在地的公安機構。香港入境署並沒有審批他們來港的權利。 [br] 粵語(或稱廣州話、廣東話、白話)是香港絕大部份人的所用的語言,有小部分社群會以福建話、上海話、潮州話或客家話溝通,部分老一輩人士甚至不會說廣東話,但現在這情況已幾近絕跡。 不同於中國廣州地區,香港人在學校是以粵語授課、立法會會議中亦可以粵語進行發言。然而,與中國內地情況一樣,香港的正式書面語,亦以「普通話」語法和詞彙為標準,惟香港人仍使用繁體字,而沒有引入中國普遍通行的簡體字,因此部份香港人仍然不會看或書寫簡體字。不過隨著香港回歸中國,人民交流日益頻繁,現在大多香港人已經會看及書寫常用的簡體字。學生在用中文作答的功課及考試中亦可以試用簡體字作答。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正確來說是香港粵語)在電腦操作方面的問題。由於早期的繁體中文電腦系統均由台灣開發,因此在香港便用的電腦大都以大五碼作為內碼。但是大五碼內並不包括一些在粵語中特有的常用字(如「啲」,相當於漢語「些」)和一些香港獨有的人名、地名用字(如深水埗的「埗」,公共屋邨的「邨」,常用於女性名字的「琼」等)。因此香港政府特別於大五碼和Unicode的造字區定義了一系列常用的香港特殊用字,方便政府、公共機構和民間的資訊流通。這一些定義稱為香港增補字元集。此外香港政府不時向ISO申請將新版本的增補字元納入ISO 10646的新版本內。 另一官方語言英語,在香港亦極為流行。香港的街道牌、部分商場的指示牌以至巴士的路線牌都是上英下中且英文字體比中文大,香港有一百一十四間英文中學,大部分學科以全英語授課(除了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以及中國文學)。所有重要官方文件均備有英文版本,部分甚至只有英文版本,而沒有中文版本。在立法會會議中,議員亦可選擇以英語發言;在重要的新聞發佈會上,大多數情況均有即英—粵語即時傳譯。 然而,雖然大部分曾受教育的人,均可應付基本英語應對,而年青一代更喜歡在說話時夾雜一些英語,即使完全沒有受教育的人,往往也可認識基本英語生字,但香港人一直擔心英語水平下降,特別是大學教育普及後,大學生英語水準被拉低,引起社會知識分子憂心忡忡。 隨著近年流行日本及韓國文化,部分年青一代的香港人更會說日語及韓語。 [br] 定義為曾在學校學習過的15歲以上人口 總人口:93.5%
-- 作者: 無尾蜂
[這篇文章最後由無尾蜂在 2005/11/02 10:38pm 第 1 次編輯] 每個主要的宗教在香港都有信徒,主流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其他較冷門的教派,如摩門教(即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神道教、錫克教、以至拜火教,在港亦有信徒,部分更擁有龐大資產。因受強烈儒家思想的影響,崇拜祖先非常普遍;基督教信徒約佔在香港人口超過一成,人數在2000年後有增加的趨勢。 由於香港大部份學校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開辦的關係,香港的年青一代容易受到這些宗教思想薰陶,亦比上一代更容易接受這些宗教思想。在香港,不少年青人都有上教會聚會的習慣。 香港有宗教信仰自由,這政策不論是回歸前後都沒有改變。香港政府的司、局級官員有不少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除了因為信仰問題而要迴避部份公開場合(如:基督徒會避免求簽),宗教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晉升機會或政治前景。例如,現任行政長官及前香港總督都是天主教徒。亦因為如此,內地人會對於香港能夠容忍諸如法輪功的人士感到奇怪。事實上,只要該宗教不會對香港人搆成生命或財產的危害,他們都不會在香港被禁止。現時在香港被禁止的邪教,只有誘拐少年離家出走的天父的兒女、及強逼女信徒賣淫的青龍教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