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unclesam
-- 發表時間: 2006/06/04 08:19pm
<pre> [img]http://www.wenweipo.com/image/2006/06/04/ot0604a.jpg[/img] 法國酒內銷市場萎縮,但葡萄收成佳,不加強外銷恐怕變成滯銷。 路透社 近年,法國葡萄酒業經營舉步維艱;貴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產及出口國,其葡萄酒的國內銷售狀況及對外出口量持續下跌,令法國業內人士擔憂,想盡辦法救亡。他們將發展目標轉移,把目光投向亞洲,力圖打進當中最具潛力的葡萄酒市場—中國。 法國酒業有見亞洲(尤其中國及香港)這片「黃金地」可帶來的無限商機,十日前,選擇今年於香港舉行全球最大規模的葡萄酒及烈酒博覽 —— Vinexpo。這博覽主要在法國舉辦,而隔年便尋覓世界其他國家舉行。而這次做主人家的香港,是自1998年來第二次主辦。
據2005年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國產葡萄酒佔內地銷售額近九成,但同時葡萄酒的進口額亦增長約四成三。以目前銷售數字與市場調查數據,中國人平均的葡萄酒「耗量」仍然較日本人為低,而葡萄酒的銷額在芸芸酒類當中也比啤酒、烈酒遜色。
法國葡萄酒市場之疲弱,面對中國這發展空間大、且極具潛力的葡萄酒市場,無疑引起了極高度的注意。
法國業界遇變愈變 近年新冒起的葡萄酒生產及輸出國,異軍突起:澳洲、智利、南非和美國等,銷額持續增加,間接迫使法國葡萄酒的出口量逐年下降。近兩年,法國葡萄酒出口的全球佔有率整體下跌兩成;反之,以上提及的新進出口國,全球年之出口量,則提升至二十年來最高指標。
法國業內人士認為社會現象與消費轉型,催化葡萄酒市場的萎縮:隨著生活節奏加速,忙碌都市人的步伐直接改變他們生活習慣,去花上幾小時吃飯品酒聊天,早已成為「奢侈品」。這令一向愛酒的法國人們,每人平均的葡萄酒飲用量,比起四十年前下降了一半,達到不足50公升。
負責這次在香港舉辦Vinexpo的主席希莉杜比奧,早前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南中國地區將成為國際酒業打進亞洲市場之大門:「所有研究皆顯示,未來五年內,亞洲將擁有洋酒及飲食業的最有力發展潛能。香港貴為國際級都會;同時地理上位於亞洲各區的中心位置,是舉辦Vinexpo的最理想地點﹗」
她更笑言,事隔八年再來港出展,表示「八」是「發」之諧音,意頭很好呢。
名牌掛帥 包裝考心思 Vinexpo已於上月23至25日,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記者曾到展覽館觀看,了解一下各參展商如何出盡法寶招徠生意。當場訪問了Coteaux du Bosc酒莊的負責人阿諾(Arnaud De Malefette),了解一下他對進軍中國市場的心得。
「Domaine du Bosc建於1842年,至今我經已是第六代。家族傳統悠久、著名品牌效應,對打進中國和亞洲市場皆相當重要。中國飲用家非常注重法國傳統紅酒、白酒特色,要求第一口便能體會到最香醇的味道。」阿諾說。
他向記者表示,本身極之認同中國市場最具潛力,但就東南亞為整體而言,實則市場吸納率依然未見成熟:「市場當然有,卻仍需要很多時間進行市場調查。歸根究底,中國的飲食文化與歐美有異,中國人對餐前/後酒之要求尚少。」
阿諾為了更有效衝擊亞洲市場,開設一間專為出口自家生產之洋酒的批發公司,問到他有何妙計,他則認為,除了以上所說的市場調查外,主要還是力求「融入」中國消費者的心:「用家希望能買得法國著名酒品,故『牌子』的知名度對銷售的影響成正比例。我們除了要推出品牌旗下最頂尖酒釀之餘,亦必須騰出空間研發不同種類的『入門級』酒釀 —— 畢竟飲好的酒乃高消費項目,而慣喝中國自家釀製葡萄酒或中國酒的大有人在,要短時間去改變他們的習慣,談何容易?」
除了品質之外,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要求是甚麼﹖阿諾答;「是包裝,不論是『頂尖鑒賞級』還是『入門級』,裝潢依舊要高貴時尚,才能吸引他們去購買。」
但資深行內人士表示,洋酒在中國並未掀起「真正」熱潮。正如西方古董及其他奢侈品,著名酒廠之陳年佳釀,能吸引收藏家與非收藏家購入甚至「炒賣」。
鑒於內地翻版假貨猖獗,加上普羅大眾對品評、辨別洋酒質素的知識薄弱,不法之徒乘機魚目混珠,以致市民受騙仍懵然不知。
</p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