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tkm [i]ODM 死於廠佬思維模式[/i] 十個做 ODM 生意失敗者,九個死於缺乏市場觸覺,也因為他們仍然逗留在廠佬的思維模式。 早前思哲和同事到內地一間電子廠 audit,看這間廠是否合適作為 ODM 的拍檔。車未到,老遠已見老闆A站在門口迎接。一輪寒暄後,我們開始 factory visit,參觀廠房的生產流程,R&D、模具、原材料倉庫、無塵車間、五常法應用等等一應俱全,整體效率不錯,初步印象尚可。 老闆A慨歎,近十年,數碼產品發展得太狠太急,傳統產品如 Hi-Fi Combo 和 DVD 機等,profit margin 已經若有還無,所以,他有意向 ODM 數碼產品市場發展,首個 project 是開發 MP3 機。 我心暗忖之際,老闆A已逕自講解功能,「一粒3A電夠聽18個鐘,有收音機兼自動追台,螢幕又夠大,內置4GB閃存,外殼硬淨不怕刮花。出廠價50美金,order 夠大的話,價錢還可以斟酌……」 [i]以為價低量大便可[/i] 不知道老闆A是否知道 Apple 全新彩色系列的 iPod nano 最大容量已經有8GB?就憑這部「新開發」的 MP3 機,可以媲美 iPod?想到這,我忍不住問他,究竟有哪些人參與這個 project。老闆A語帶自豪地說︰「是我們一班資深的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彷彿他們已經掌握了 ODM 的門路。正當老闆A繼續介紹他們的心血結晶,我偷偷地低聲問旁邊的 R&D 主管M:「你們同事平日有用 MP3 機的習慣嗎?」M答道:「自己的產品都會試用,但工作實在太過忙,平日其實比較少聽歌。」 今時今日,出品一年左右的舊 iPod nano,都已經淪為信用卡迎新禮品,閉門造車再做出一模一樣的A貨,又有甚麼意義?廠佬行之有效的一套邏輯,就是奉所有經濟實惠的方法,以最低成本大量生產。毫無疑問,老闆A的工廠生產的 MP3 機比 iPod 更賤價,不過,這等思維絕對非 ODM 致勝之道。像老闆A般想法的廠商實在太多,以為 iPod 成功是因為外形討好,所以市場上才有一浪接一浪的有形無實的 MP3 機。 事實上,iPod 除了 chic 之外,還有紮實的 software 以及不斷更新的支援,最重要是非常人性化的 UI,這些一切一切的 quality,他們那些根本不是 MP3 用家的的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又怎可能意會? 現今消費品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包括了許多許多 intangible offerings 的消費經驗,ODM中的 Design,不是叫廠商無中生有地創作出一件產品,也不是要廠商去東施效顰仿效抄襲;高增值的設計是配合買家策略,提出具創意的產品。 事實上,成功的 ODM,是可以跟買家建立長遠深厚的關係,也當然會提高廠方的議價能力,可惜,港商之中仍然有太多像老闆A般的廠家,在原本的 OEM 上加多一個設計步驟,將自己當作是 ODM。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adoinfile/Section_Logo/6339611sign.gif[/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