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小月
八字是以立春後才更換年柱的, 但有人提出在立冬後就應更換年柱,
-- 作者: 小月 載自http://www.fengshui-magazine.com.hk/No.66-Dec02/A41.htm
四柱命理學自唐朝李虛中開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此過程中,歷代命理學家孜孜以求,為命理學的完善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時至今天,命理學依然不乏牽強之處,時而令我們不知所措,困惑異常。
泛舟於命理學海,時見狂風驟起,矛盾紛呈,各師各法,可謂“百家爭鳴”,大統無蹤。令讀者頭皮發麻。解讀一個命局,要考慮大運、小運、流年、神煞、胎元、命宮、納音五行、甚至有人認為要考慮到三元九運等等等等。而於即時斷命中,則避重就輕,牽強附會。專挑迎合事實的解法來遷就之,不合事實的則棄之不顧。反正只求撒網捕魚,不求一矢中的。可以考慮因素越多,靈活性也就越大。徐樂吾大師在他的《命理一得》序言中都很無奈地說:“予於取用,較有把握,而神煞則以真假雜揉。辨別匪易,腦力薄弱,不能盡記為憾。至於推測方法,最為靈活,人事萬變,推測之路亦萬變,抽蕉剝繭,層層無盡,常有顧此失彼太過不及之弊,偶有恰到好處者,則又絲絲入扣,毫髮無爽,經驗不足之弊病,無可自諱者也。”就連這位“沈潛好深思,終日手不停批,輒忘寢饋,十年以來所撰述之命理書籍甚夥”的大師都有此“萬變”之感,那旁人又如之奈何?古法靈活多變,用於命理又無實準,時而千里江陵一日還,時而逆水行舟踢到了鐵板。實在無奈得很。牽強附會就連命理大師徐樂吾先生都在所難免。韋千里大師在為徐樂吾評注的《造化元鑰》所作序中,毫不客氣地說“樂吾先生,雖然學問淵博,但其評注,間有牽強附會之處,不免乎硬湊而離題也。”樂吾先生也只得慨歎:“命理有極準者,也有極不準者。” 故而斷命總得用試探性的方法,而沒有十足的把握。就像臺灣命理學者宋英成所言,要通過客人的反映來把握“太極點”(即用神有沒有抓準)。這就使斷命之法缺乏科學性。沒有統一標準,方法不能重複使用,時準時不準。運用時閃爍其詞,察顏觀色,聽話聽音,見風使舵。不敢決然鐵斷。間或也有成竹在胸之勢,但也有大敗而回之時。如此之法,怎能服眾?
二.冬至交接之提出
臺灣學者吳俊民的《命理新論》,提出了一個驚世理論:他以為,一年的交接不應以立春為界,而應該以冬至為界。他在他的《命理新論》中說:“年柱干支必須自冬至點開始更換——千餘年來古今命書,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以立春點(寅時)為年柱干支更換的終始點(這是一個算命不準的重大原因)。須知日干支創設與天地定位早在四千多年前,以後歷代因曆法不同,正月有時建亥,有時建子,有時建丑,有時建寅,這不過是一種行政上的法令,它只能使一般人四時作業更能與氣候適應,並不能改變太陽和地球的運行,所以對原來與天地配合的干支和其運行流轉,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的理由。我為糾正千餘年來的錯誤,經十餘年的反復思維與求證,認定從今以後,年柱干支必須自冬至(子正)點之時辰開始更換,千萬不可拘泥舊說,仍以立春點之時辰,為年柱干支更換的終始點……”
一、“歲始”於冬至,此系就北半球而言,乃自然曆也。“年始”為行政曆,乃人為也。世界各地古今不盡相同: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其他各國亦有此情況。
二、學術界以“冬至一陽生”乃後天八卦《易學》之說。習俗中,不論本省、外省同胞,及海外華僑,均知“冬至拜祖後多一歲”,即基於此。周朝建子曆,又稱“王曆”。
三、歲、日周行軌跡,同始同終,為大小不同而已。《三命通會》論命干支源流曾加引述,謂最初八字可能為“四甲子”,歲日均以“子正”為交換點。
四、冬至後一個月又半,為建寅曆正月立春節。
五、《河圖》、《洛書》配後天卦,均從坎宮起數。各種神煞,亦多從子位起數。
六、地球北極圈及南極圈,一歲為一日,六個月白晝,六個月夜晚。為南北相反而已。
七、周朝王曆為子建曆,各地年建不盡相同,故《詩經》有“六月飛霜”之句。
八、陽曆冬至後十天為元旦,類似建子曆也。
九、每歲春夏秋冬與每日朝夕晝夜之“溫度曲線”亦大體類似。
十、每歲冬至後年柱變換,陽變陰,陰變陽,大運陰陽順逆,亦必改變。
十一、三元東、西命卦,其計算法亦必須以冬至為始終點,始免差錯。
對吳俊民此一說法,行家也曾騷動一時。後又不了了之。他們似乎反對無據,但用之也非全中。因此仍然是“抱殘守缺”,對吳俊民的提法“視若無睹”。
三.反對冬至交接的聲音
吳俊民此論於1963年出版的《命理新論》中提出,可從此後所出之四柱命理學著作,都很少提及此法。間或有提到的,也不敢直呼其名。只是隱晦地說“有的前輩先生,倡冬至分界,但據余經驗累積,配合流年、流月逼進法及地理堪輿印證,以傳統之立春分界無誤。”(司瑩居士所著《八字泄天機》中集)後了無居士在其《八字的世界》中,長篇論證冬至交接之不準。但通觀全文,其並未能於正面對吳俊民提出的十一條理據作出反駁,只是說:
既然八字祿命法到李(李虛中)、徐(徐居易)之後,才告完成。那麼,我們應該考慮到一件事:不管李、徐之前如何論命(即用年柱也好,納音也好,五星也好),反正是,在李、徐之後,程式已改,這套程式,應該是李、徐發明的,若頒給專利權,非李、徐師徒莫屬。
剛才說過,李、徐如何製作八字祿命法,已不可考,但我們以為既是他們所創,論命規則,必須遵循,不能另闢蹊徑,因為另闢蹊徑,論命便不準矣。李、徐發明的祿命法,自有其固定的推演格式,這種格式是獨立的,無論黃帝建元來建寅曆如何變更,都絲毫不受影響,我相信李、徐師徒早已把類似的差異考慮在內。
五.大運新排法之提出
其實,於玄學上對時間比較考究之奇門遁甲,就是以冬至和夏至轉換陰陽局的。易占(六爻預測學)中之陰陽升降生尅圖,也是以冬至和夏至為交換點。
六.舊法久存之原因
我以為有志於命理學者,不應泥古,要勇於創新。於新事物前,不該恐懼抵觸,應以廣闊之胸襟、科學之精神、嚴謹之態度,於實踐檢驗新學說之可行性。正所謂要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去發展命理學。把命理學推向一個更準確更完善的層次。其實,當今最頂尖之科學家,他們發現真理和定律的手段,也不是光憑邏輯推理所能產生。和斯蒂芬霍金一起研究黑洞及引力,於1988年共同獲得渥夫物理獎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和數學家羅傑彭羅斯教授,在他的大作《黃帝新腦》中這樣認為:以演算法來獲取真理的手段是非常受局限的,在任何一個形式系統中,總存在不能由公理和步驟法則證明或證偽的正確的命題。一言以蔽之,世界萬花筒般的複雜性,不可能用可列的演算法步驟來窮盡。靈感和直覺在發現真理方面比邏輯推導重要得多。可見,科學家們在發明科學理論的過程中,也是憑藉靈感和直覺去捕捉真理,然後再用邏輯推理來證明這個靈感的可信性。他們尚且如此,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如此呢?當然,我們也反對無的放矢!
-- 作者: 蔡老師 要知真相便拿十幾二十個冬至後立春前的八字批一下就知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