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13pm
時 日 月 年 戊 己 癸 丁 辰 亥 丑 亥 9岁 壬子 19岁 辛亥 29岁 庚戌 39岁 己酉 49岁 戊申 59岁 丁未 69岁 丙午 79岁 乙巳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15pm
討論的情形如下: 1. 用木~!大福 2. 用水 風流之人 3. A: 太濕寒,火為用,但不好用,有眼疾是右眼吧 B: 健全之人 A: 有點問題,這個八字要不要調候呢?我看應不要 B: 注意<地支所藏> 看來你在論命之時,可能有注意過,但還是沒有重視過,未全過關,亥中藏甲,丁火不絕! 後來一位同好道出心理話: 大部分的初學,出於沒有 "留心、戒心、過度相信、崇拜"古人‧前輩,有的同好則是"簡單過目結合一下古今,對照自己理論與看法"而已,還有的同好有認為"前人所留下命例不足全信"的心理... 發此帖目的在於─揭示古人‧前輩心胸是何其狹窄之迷! 今人要一一點破,有勞各位。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16pm
韋千里: 傳聞近代偉人。以顧維鈞為最富。視其命造。洵不偶然。蓋己生丑月。幹透癸水。支見兩亥。辰又為蓄水之庫。財旺極矣。全得力於時上戊土之鎮水幫身。用神應即歸諸戊土劫財。良以無戊則安可任財。不任財則安得豪富。或取丑中辛金食神為用。恐身主更弱矣。兩亥夾丑。拱子水貴人。宜其疊膺距任。折衝壇玷。為國爭光。四支皆藏財。又有拱財。一生知多艷福。財重用劫。內助雖得力。仍不免鼓盆興歡。且克妻獨在於戍運。是更命之可信矣。查前運多金水。花枝招展。境遇榮繁。然竊以戊運之用神得助。掌握重權。或有更進者。申運順流而下。總之。此命逢金水火土之運。皆不為事業心。惟憎木之損傷用神。幸生平無木運,故三元不敗。堪稱得天獨厚者矣。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17pm
甲: 簡單說幾句,此造十二月己土,丑月辰時,幸得年日二亥中藏甲木,格局清,財官有氣,吉造。行運喜行西方帶土之運,以戌、己酉、戊申二十五年為正運。丁未會起亥宮甲木,亦屬吉運。一生好運,難得。此造丁火被傷,棄之不用。 老韋對這個命造論斷的並不中肯,他也有失手的地方。老顧的八字,再查查他的經歷,好像我論的還要與現實相互些,呵呵──老顧當官一直到丁未運,丙午運仍在職中,但已漸退,1985年11月15日在紐約逝世,享年98歲。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1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17pm[/i] 發表的內容:[/b] 甲: 簡單說幾句,此造十二月己土,丑月辰時,幸得年日二亥中藏甲木,格局清,財官有氣,吉造。行運喜行西方帶土之運,以戌、己酉、戊申二十五年為正運。丁未會起亥宮甲木,亦屬吉運。一生好運,難得。此造丁火被 ... [/quote] 乙: 此造,韋子千里所批,水平確實高深,不容置疑! 韋子對此八字之取用在批斷中亦有所詮釋,理解其取用土‧金‧水是為不難,只是沒有細解年上之丁火而已... 今再續論: 年上丁火無根,四柱支下全是水地或蓄水之地,但大家需要意識到的是──亥與子,乃同性不同心,亥中藏壬帶甲,子中獨藏癸乃水之純,命局中甲木原神雖是不透,但亥中甲其力足以令丁火絕處逢生,在命局用神套用當中起著通關的作用,故可用火也! 如兩亥換成兩子,而甲木不透的話,則不能用火,其因在於見火反會激發水勢泛濫,於身不利──財多身弱!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2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18pm[/i] 發表的內容:[/b] 乙: 此造,韋子千里所批,水平確實高深,不容置疑! 韋子對此八字之取用在批斷中亦有所詮釋,理解其取用土‧金‧水是為不難,只是沒有細解年上之丁火而已... 今再續論: ... [/quote] 甲: 老韋取辛為用,你取丁為用,豈不相反了?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2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20pm[/i] 發表的內容:[/b] 甲: 老韋取辛為用,你取丁為用,豈不相反了? [/quote] 乙: 首先贊同丁未運是好運,但分析之上與甲兄有所不同,吾認為丁未運為吉運,其因乃是未中藏丁、己,八字原局丁、己皆通根於未, 也即是其原神皆現於命局,未中火土並出,且運中丁火出幹,火土並旺,用神得力,吉又有何疑呢? 韋千里: "用神應即歸諸戊土劫財,良以無戊則安可任財,不任財則安得豪富;或取丑中辛金食神為用,恐身主更弱矣‧" 韋子是首取土為用神,喜火相生,又以丑月己土,戊出時上坐辰知劫旺,貼身幫身,日元不弱而可金,可水...金、水還是利中帶弊的...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2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21pm[/i] 發表的內容:[/b] 乙: 首先贊同丁未運是好運,但分析之上與甲兄有所不同,吾認為丁未運為吉運,其因乃是未中藏丁、己,八字原局丁、己皆通根於未, 也即是其原神皆現於命局,未中火土並出,且運中丁火出幹,火土並旺,用神得力, ... [/quote] 甲: 哦,我沒仔細看,不好意思! 但此造取戊為用神則我並不認同。我認為戊土的作用在於配合。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2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22pm[/i] 發表的內容:[/b] 甲: 哦,我沒仔細看,不好意思! 但此造取戊為用神則我並不認同。我認為戊土的作用在於配合。 [/quote] 乙: 其實在八字學上‧廣為易友們所閱讀、供奉的命理著作當中,發現過很多很多令大多數易友八字雖是入門,但水平久久不能提高之原因...也皆足以揭示出命理學上的古人‧前人命理家水平事實是高深難測(無容置疑),但都是吝嗇成性,收藏重點,不為後學露出予以詮釋,其中尤以<滴天髓>詮釋中,發現任鐵焦其心胸更為狹窄! 你我觀點有出入...不過後半句我喜歡...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1 06:24pm
到底此例的用神為何? 有勞各方而來的命理同好,請大家接著討論。
-- 作者: bennyzhang
-- 發表時間: 2005/04/11 10:03pm
一、 立志報國,求學海外 顧維鈞1888年生於上海。中國正好是在鴉片戰爭後,一步步陷入列強的侵略包圍之中,而上海又是一個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顧維鈞從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狀況,也因此從小就有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中國積弱狀況的理想。一次,少年顧維鈞經過外白渡橋,看見一個英國人坐著黃包車,急著要去看跑馬。拉車上橋本來就累得很,他還用鞭子抽打車夫。顧維鈞很憤怒,於是斥責這個英國人說:"Are you a gentleman?"(你還算是個紳士嗎?)後來,顧維鈞在回憶錄中提到這段往事,並說"我從小就受到這些影響,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 1904年,16歲的顧維鈞剪辮易服,遠渡重洋,留學美國。他選擇了在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國際法和外交。顧維鈞的老師約翰穆爾曾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有豐富的外交實踐經驗,他以一個外交官的標準來要求、培養顧維鈞。顧維鈞在學校成績非常優秀,曾擔任了哥倫比亞大學校刊《嘹望者》的主編,這對於一名留學生是非常難得的。在校的學習,爲顧維鈞日後成爲一名優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接到邀請,回國效力 顧維鈞在美留學期間,有一次,後來成爲他岳父的唐紹儀作爲清朝政府的特使訪問美國,在大使館裏接見了40位中國留學生,顧維鈞作爲學生代表致辭。唐紹儀馬上就非常欣賞這個年輕的留學生,認爲他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當袁世凱執政,他出任袁世凱的內閣總理時,他立刻想袁世凱舉薦了顧維鈞。那時,顧維鈞正在準備博士學位的答辯,他的論文還只寫了一個序章,邀請他回國擔任總統府英文秘書的信件就寄到了紐約。 學業尚未完成,令顧維鈞感到爲難,他準備拒絕來自北京的邀請。當他把這一情況告訴導師約翰穆爾,約翰穆爾卻不同意他的選擇。約翰穆爾對顧維鈞說:你學習外交就是爲了爲國報效,現在有這麽好的機會,你應該抓住。於是他讓顧維鈞把《序章》拿給他看。看過之後,他告訴顧維鈞:單獨的《序章》寫得就很好,就可以作爲博士論文來答辯。在導師的理解和支援下,顧維鈞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于1912年啓程回國赴任。多年後,顧維鈞回憶起導師時說:約翰穆爾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8年前,顧維鈞赴美留學時,還是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而8年後他回到中國時,已是一位風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三、 投身外交,嶄露頭角 顧維鈞回國後,先是擔任袁世凱的英文秘書,後來進入外交部任職,1914年晉升爲外交部參事。他的才華在工作中日漸顯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德法俄相繼投入歐洲戰場,無暇東顧,也使日本獲得了擴大在華勢力的天時地利。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對德宣戰,11月,日軍佔領青島,接管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對德戰事結束後,日本並沒有如先前所說的從中國撤軍,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顧維鈞也正是在這時,第一次正式接觸了有關山東問題的對外交涉。 因爲害怕其他國家干預,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條》時有一個附加條件:不許把中日交涉的有關內容泄露出去。然而,顧維鈞感到此時的中國需要外來的支援。於是,他沒有徵求袁世凱的同意,悄悄把消息透露給了英美。於是,其他國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對日本構成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看到對外界作一定透露有助於中國,開始有意地讓顧維鈞繼續透露消息。這一做法最終證明是有一定效果的。由於顧維鈞有著留學美國的背景,瞭解美國歷史、政治和文化,又在這次外交中表現出了不凡的勇氣和才能,其後不久,袁世凱任命顧維鈞爲駐美公使。 那一年,顧維鈞才27歲,那時的他還有著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稱。這位年輕英俊的外交官成爲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駐外使節,也是華盛頓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外國使節。 四、 家庭不幸,愛妻去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即將召開。當人們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顧維鈞卻正在爲愛妻的去世深深悲痛。 顧維鈞的妻子唐梅是唐紹儀之女,二人感情甚篤。然而,在1918年有一場疫病席捲全球,今天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唐梅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兒一女。 此時,顧維鈞接到了擔任全權代表之一的任命。北京政府任命的代表共5人,分別是外交總長陸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駐美公使顧維鈞。顧維鈞因爲家事,一度想謝絕任命,但最終,他還是決定爲國出使。起程前,顧維鈞專程拜訪了美國總統威爾遜,威爾遜許諾願意支援和幫助中國,這讓顧維鈞對即將開幕的和會多了一份信心和期望。 1918年深冬,顧維鈞抵達巴黎。這一年,他31歲。 五、 內憂外患,矛盾重重 剛到巴黎,代表團就遭遇到了第一個打擊--和會席位問題。各個國家被劃分爲三等,一等的五個大國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他一些國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獨立的國家2席,中國被劃爲最末一等,只能有兩個席位,列強仍然把中國看得很低。 雖只有兩個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輪流出席。在代表團排名問題上,波瀾又起。按陸征祥報送北京的名單,順序依次爲:陸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顧維鈞、魏宸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達時排名卻被換成了:陸征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強烈不滿,在代表團中埋下了不和的種子。隨著和會的進行,代表團內部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 中國準備向和會提出收回山東權利問題,但還沒來得及,日本先發制人,率先在五個大國的"十人會"上提出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應直接由日本繼承。大會通知中國代表到下午的會上作陳述。代表團接到通知時已是中午。這對於中國代表團又是一個晴天霹靂。 六、 雄辯巴黎,聲名遠揚 經過一番周折,確定由顧維鈞貨物王正廷出席。下午的會議作出決定,有關山東問題,由中國代表次日進行陳述,1919年1月28日,顧維鈞受命於危難,就山東問題作了一次縝密細緻、暢快淋漓的精彩發言,從歷史、經濟、文化各方面說明了山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駁了日本的無理要求。在他的雄辯面前,日本代表完全處於劣勢。各國首腦紛紛向他表示祝賀,顧維鈞在國內外一舉成名。 這次雄辯在中國外交史上地位非凡,這是中國代表第一次在國際講壇上爲自己國家的主權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說。 形勢對中國本來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變化陡生。因分贓不均。義大利在爭吵中退出了和會。日本借機要挾:如果山東問題得不到滿足,就將效法義大利。爲了自己的利益,幾個大國最終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權益,先後向日本妥協,並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這一事件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火種。 七、 斷然拒簽,名留史冊 面對如此現實,代表團心灰意冷,名存實亡,有的代表離開了巴黎,團長陸征祥住進了醫院。和會最後一段時間裏,顧維鈞獨自擔當起了爲中國作最後努力的職責,一直堅持到和約簽訂前的最後一刻。 然而,不管顧維鈞如何努力,都沒有結果,中國的正當要求一再被拒絕。保留簽字不允,附在約後不允,約外聲明又不允,只能無條件接受。如此情況下,顧維鈞感到:退無可退,只有拒簽,表明中國的立場。他把這一想法彙報給陸征祥,陸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見。 於是,1919年6月28日,當簽約儀式在凡爾賽宮舉行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爲中國全權代表準備的兩個座位上一直空無一人。中國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憤怒。簽約儀式的同時,顧維鈞乘坐著汽車經過巴黎的街頭。他在回憶錄中說: "汽車緩緩行駛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覺得一切都是那樣黯淡--那天色,那樹影,那沈寂的街道。我想,這一天必將被視爲一個悲慘的日子,留存於中國歷史上。同時,我案子想象著和會閉幕典禮的盛況,想象著當出席和會的代表們看到爲中國全權代表留著的兩把座椅上一直空蕩無人時,將會怎樣地驚異、激動。這對我、對代表團全體、對中國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的缺席必將使和會,使法國外交界,甚至使整個世界爲之愕然,即使不是爲之震動的話。" 這次拒簽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中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最後沒有退讓。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 八、 尾聲 巴黎和會懸而未決的山東問題,最終在1921年華盛頓會議上得到了解決。經過36次談判,中日簽署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件,日本無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強佔的山東權益。在這次會議上負責山東問題並最終虎口奪食的,是33歲的顧維鈞。 1985年11月14日,顧維鈞在紐約的寓所去世。他一生最後一天的日記只有一句話:"這是平靜的一天。"當98歲高齡的他離別這個世界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已不再是弱國外交。
-- 作者: bennyzhang
-- 發表時間: 2005/04/12 00:3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bennyzhang在 2005/04/12 12:31pm 第 1 次編輯]
觀其一生,固然才華出衆,但其因妻爾富,因妻爾貴!也是事實! 但是戊午年(1918)喪妻,大運在庚吧……
-- 作者: bennyzhang
-- 發表時間: 2005/04/12 01:09pm
顧維鈞(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他是我國外交史上堪稱第一的大家,凡是外交官員夢寐以求的最高職位他都得到過:駐美國公使(1915-1920)、巴黎和會代表(1918-1919)、國聯理事會中國代表、駐英國公使(1920);他多次出任外交總長,1945年出席舊金山會議,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1957年後,他擔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副庭長,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又完成13大卷、500余萬字的《顧維鈞回憶錄》。 “桃花運”和“官運” 顧維鈞,這位24歲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7歲成爲駐美國公使、34歲出任外交部長的叱吒風雲的人物,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寫過《顧維鈞傳》的肖崗有文字回憶:“知道他的名字,始於將他與梅蘭芳、汪精衛並稱爲中國'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畫。我的學生時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度過的,那時顧維鈞的外交活動蹤迹,常常是學校師生乃至全國民衆關注的焦點,比如‘顧維鈞在國聯控訴日本的侵略了’、‘顧維鈞主張國共合作,團結抗日’……” 作爲一名才華橫溢的“美男子”,顧維鈞的一生可謂輝煌燦爛。他曾經歷過四次婚姻,而且每一次婚姻都是人生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次婚約是同一個舊式家庭的千金。顧維鈞12歲時,隨父親來到大上海,入上海英華中學讀書。當時父親的一位同事,看好顧維鈞前程無限,許下女兒終身,又供其赴美留學。 顧維鈞回國後不久,就由他的岳父介紹到唐紹儀處做事。唐頗爲賞識顧維鈞的才幹,因此推薦他爲袁世凱總統府的英文秘書和翻譯。一個偶然的機會,顧邂逅了唐紹儀的女兒唐梅小姐,唐對顧一見鍾情。有了這層關係,顧維鈞開始步步高升,在北京兩年,官已至外交部情報司長了。1915年,年僅27歲的顧維鈞出任駐華盛頓公使,這在當時是最年輕的使節。 唐氏夫人後來因感染了瘟疫而去世後,顧維鈞與在倫敦結識的“糖王”黃奕柱之女黃蕙蘭結婚。對這次女方主動的婚姻,據傳顧維鈞曾花一英鎊問凶吉,因此被稱爲“一英鎊婚姻”。而之後,他這一英鎊換來的卻是他重反政壇的“重鎊敲門磚”。黃某當時爲英倫華僑第一巨富,女兒又是獨生女。數年後,顧維鈞要組閣,事前有人問章士釗說:“你看這事能成嗎?”章士釗很痛快地回答:“以顧夫人的多金,顧少川要當總統也不難,豈僅是一個國務總理!” 1956年,顧維鈞與黃蕙蘭離婚,與嚴幼韻結婚。顧維鈞年老時,曾與人閒談婚事,他認爲自己一生婚姻似有三部曲:主貴,與唐梅聯婚,得以發展政治地位;主富,與糖王之女黃蕙蘭女士通婚;主愛,與嚴幼韻女士結婚,相親相愛,期能白頭到老。 巴黎和會初露鋒芒 顧維鈞的一生中,最成功的一幕,就是參加巴黎和會。他外交成績的發軔在此,名揚四海的創始亦在於此。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英法意日五國代表彙集巴黎,討論德國戰敗後遺留下來的問題。2月下旬,五強國十人會議討論到日本對中國山東問題的要求。當時日本根據中日所訂的二十一條及戰爭期間的英日、法日、意日所訂密約,承認日本在山東的特權,堅持和會加以追認。美國因沒有與日本簽什麽約定,所以提議先聽取中國方面的意見。 由肖崗著、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顧維鈞傳》一書以翔實的史料,生動地記述了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表現。 1919年1月27日,即將午餐的時候,美國國務院遠東司司長、美國代表團顧問威廉斯突然來電話秘密告訴顧維鈞:在上午召開的五強十人會議(包括五強首腦與外長)上,日本已提出將由它接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午後的會議將聽取中國代表團對山東問題的立場,通知即將發出,中國代表應立即準備發言。 餐桌上,顧維鈞轉達了這個消息後,平時爲爭名奪利而吵吵嚷嚷的代表們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曾爲序列的排名爭得不可開交的兩位主角,這時的表現,都特別“謙讓”。一邊通知這樣緊迫,一邊又臨陣脫逃,當時的局面是令人懊喪的。 “我們應當表明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立場,這是我們神聖的、不可放棄的權利。”顧維鈞嚴肅而堅定地表明瞭自己的觀點,“如果放棄這種權利,代表團還有何顔面去見國人。”他也著急了,時間已不容猶豫,顧維鈞唯有挺身而出。 這場相互推諉責任的鬧劇終於畫上句號,而時間只剩匆匆趕路的20分鐘了。 會議是在法國外交部的會議廳召開的。 人們已經注意到顧維鈞的手中沒有發言稿,但發言出口成章,英語流利,詞藻準確。將日本對中國傳統侵略之政策,及提出二十一條迫我簽約之經過陳述一遍,並指出日本侵略山東不僅違反公道與國際公法,且必將危害他日遠東及世界和平,有違巴黎和會的本意,將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等。顧維鈞的講話如行雲流水,情真意切。講完之後,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首先向其表示祝賀,並說整個發言是對中國觀點的卓越論述。 但是,各列強對中國的同情僅僅是曇花一現,後爲了各自的利益使山東問題仍不能公平解決,最後制定了方案:日本將獲在膠州租借地和中德條約所規定的全部權利,然後再由日本把租借地歸還中國,但歸還後仍享有全部經濟權利,包括膠濟鐵路在內。顧維鈞等在得知此內容後,首先全力設法使此方案能夠修改,但無濟於事。 6月28日,關於尋求妥協的種種方法均告失敗,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拒絕出席巴黎和會的閉幕典禮。巴黎和會之後,顧維鈞名聲大振,他在巴黎和會國聯委員會中當選爲“小國”五名代表之一,參與擬定國聯公約。1920年11月,又作爲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了國聯第一次大會。 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名 生就一副漂亮面孔的顧維鈞先後擔任過駐英國公使,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駐法、駐英、駐美大使。顧維鈞早在一戰時期就非常關心成立一個組織,以維持世界和平的問題。他是中國政府中最早敦促國家關注這一問題的人之一。1944年9月,顧維鈞以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了頓巴登橡樹園會議第二階段的會議,這個會議提出了戰後建立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1945年6月26日,在《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團因在發起國中按字母順序列於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擔任首席代表的顧維鈞在舊金山退伍軍人紀念堂舉行的簽字儀式中第一個簽字,使中國成爲四個發起國中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顧維鈞莊重地在《聯合國憲章》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三個漢字———顧維鈞。 在組團參加舊金山會議時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顧維鈞主張代表團應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摒棄內政上的歧見,可包括各黨各派的代表。他提出請董必武作代表,他任駐法大使時在巴黎與董必武曾有一面之緣,董通曉國際事務同時又和藹可親、善於辭令的表現給顧維鈞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終,在羅斯福總統的要求下,董必武以共產黨代表的身份出席舊金山會議。顧維鈞在聯合國憲章上莊重簽字時,董必武就站在身旁。 晚年的政治生活 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祖國大陸的統治已進入最後期限,而顧維鈞也面臨著他外交生涯中最爲尷尬困窘的一頁。他請求美國政府指示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駐廣州,又請求美國撥款以幫助國民政府穩定軍心應付財政等建議,都遭到了無情的拒絕,顧維鈞以一個外交官的敏感,意識到自己已到辭職的時候了。回到臺灣,顧兩次拜謁蔣介石,他開誠佈公地說:“我已像一匹老馬,體衰力竭了。”而蔣介石也並不表示挽留。後來,蔣介石委任他爲“總統府”資政,住在美國。就這樣,顧維鈞告別了外交舞臺。在紐約郊外的佩勒姆莊園租了一所住房,過上了隱士般的生活。 平靜的生活並未持續多久,1956年7月,顧維鈞突然被提名參加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的選舉,國際法官地位尊崇,待遇優厚,顧欣然同意了。就這樣在1957年他當選國際法院法官,後又擔任了副院長。 早在1956年,他退休之初,就有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麥克米倫出版公司、道布林戴出版社約請他寫回憶錄。從開始外交生涯以來,顧維均就堅持寫下每日大事,上至政治事件,下至生活細節,從不間斷,即或公務繁忙無暇動筆,也肯定會事後補齊。不僅如此,他還保存有歷年外交檔案副本,包括給當時政府的報告,政府訓令和他與英法美等國政要及工商界巨子的談話、演講稿、剪報、秘密卷宗等等,可謂資料翔實。這些資料幫助他晚年完成了13大卷、500余萬字的《顧維鈞回憶錄》。 這是一部口述史學巨著。哥倫比亞大學柯克校長的繼承人麥基曾對《顧維鈞回憶錄》這樣評價:“顧博士的回憶不僅有極詳細的記述與評論,更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因爲他在政治、外交、國際公法各方面都有崇高地位,他是哥大傑出的老校友。” 1972年9月,出席第二十七屆聯大的中國代表團成員章含之受毛澤東之托曾拜見過顧維鈞,故人之女的來訪使他異常高興,他詢問了祖國大陸很多的情況。而對來自祖國的熱情邀請,他既興奮又遺憾,因爲當時條件不成熟,他未能回國一訪。在身居美國的幾十年間,顧維鈞始終未加入美國國籍,他的心一直牽記著太平洋彼岸的中國,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我常心懷中國,我知道,中國將會統一的。” 在平靜中仙逝 顧維鈞的晚年是充實而幸福的,而他的這分怡然自得來自于夫人嚴幼韻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嚴幼韻結婚時,顧維鈞已經68歲,毫釐必較的政治生活也已經基本結束了。 顧維鈞曾說:“有人把睡與醒截然分開,認爲‘醒'才是人生,睡著了渾渾噩噩南柯一夢,屬於非人生。這實在是非常不確切的,‘睡'也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我這一生就非常注意睡。我認爲,要保證醒時的理性和工作效率,‘睡',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第一要務。” 夫人嚴幼韻在照顧他的日常起居生活時,就很注意安排他的臥室和寢具。她爲顧維鈞選擇的床鋪高度以他上床時不費力、下床時伸腿可夠著鞋爲度,長度超過顧維鈞身長30釐米左右。顧維鈞睡的是木板床,上面鋪6釐米至9釐米厚的墊子。這樣人體各部位自然下垂,並且可以和床面接觸吻合。臥榻鋪上厚的棉墊能適應睡眠者的身體表面曲線的需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和正常的生理弧度,對睡眠、健康都有好處。在對枕頭的選擇上,嚴幼韻也是頗費了一番苦心。首先,不讓他睡高枕頭,中國俗語說“長壽三寸,無憂四寸”。意思是枕高三寸有助於延年益壽,枕高四寸可以高枕無憂;顧維鈞枕的是菊花枕,菊花枕具有醒腦明目、祛風清熱的作用。 顧維鈞晚年習慣晚上11點睡覺,第二天早上10點起床。夫人嚴幼韻唯恐他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餐之間的十多個小時內不吃東西,對健康不利,因此規定他每天清晨5點醒來後,要喝一杯牛奶,吃一點點心,再繼續睡覺。而夫人每天淩晨3點必先起床,把熱好的牛奶放在保溫瓶裏,然後連同一張“不要忘了喝牛奶”的字條一起擱在顧維鈞的床頭。等翌日起床,再去房間看他是否把牛奶喝了。 顧維鈞一生愛好體育運動,年歲逐漸高了,更偏愛散步。住在紐約時,他每天下午要去中央公園散步,因爲曾遇到過幾次打劫,爲此他出門時總要在口袋裏裝些零錢好打發搶劫者。然而即使這樣,他也堅持散步不懈,他自己戲言道:“我豈止是風雨無阻,簡直是‘盜匪無阻我漫步'呀!” 1985年11月14日,顧維鈞在紐約的寓所去世。他一生最後一天的日記只有一句話:“這是平靜的一天。”
-- 作者: spencerlyc
-- 發表時間: 2005/04/12 01:2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bragi[/u]在 [i]2005/04/11 06:13pm[/i] 發表的內容:[/b] 時 日 月 年 戊 己 癸 丁 辰 亥 丑 亥 己土生於丑月, 干透癸水偏財, 通根於兩亥, 財星當令而強. 己土通根於月令, 時柱戊辰幫身, 日主亦不弱. 年干丁火坐亥, 生於冬天, 濕木難以生火, 丁火在命局不能起作用. 天干癸水被時干戊土所剋合, 地支亥水被辰丑土緊剋, 此造財困矣, 取丑中一點辛金作為通關之用. 運行西方金地, 土生金, 金生水, 才能財源廣進.
一點淺見玩玩!
-- 作者: bragi
-- 發表時間: 2005/04/12 05:0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bragi在 2005/04/12 05:02pm 第 1 次編輯]
時 日 月 年 戊 己 癸 丁 辰 亥 丑 亥 韋千里: "用神應即歸諸戊土劫財,良以無戊則安可任財,不任財則安得豪富; 或取丑中辛金食神為用,恐身主更弱矣。" ─其思路中提到辛用戊,莫非真辛假戊。 辛亥運: 早年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1912年(25歲)任袁世凱總統祕書, ─壬子年,亥子丑水方,25歲獲博士位亦奇妙,年少即進入中國政治核心奇。 (辛亥年民國才剛成立) 己酉運: 最為風光,在此運中任財政總長,後代理國務院總理“攝政”, ─真神得用平生貴 [url=http://fengshui-chinese.com/cgi-bin/topic.cgi?forum=38&topic=76&show=25]按此連接[u]論用神之真假[/u][/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