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國學普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3)
--- 中國文化介紹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5)
---- 台灣大幅縮減文言文教育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103)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4/11/25 01:09pm

怎麼可以縮減古文與祖先的智慧, 現在西方國家對待中國祖先智慧: 中醫, 針灸 非常重視, 不懂古文怎可以看懂中醫著作, 甚至古文算命, 易經, 等等的著作.

古文有經典, 有價值, 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流傳到現代.


台灣高中課程 去中國化爭議升高
文言文比率大縮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選修 國文教師震驚大轉變
2004-11-25
世界日報新聞網

【本報台北廿五日電】台灣的新高中國文課程暫行綱要已經出爐,因文言文比率大幅縮減,白話文與本土文學比重提高,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也由必修改為選修,引發多位國文學者、教師爭論抗議。

部分高中國文教師質疑課程變更是為「去中國化」。有教師會成員已在網站上徵詢國文教師的意見,也有教師醞釀串連要求教育部重開公聽會,修改國文課程綱要。

教育部中教司長李然堯說,課程綱要是教育部委託學者專家研訂、審查,因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在報告時,並未特別提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他不清楚綱要修訂內容。但有官員私下表示,學生念了這麼多古文,還是連信都不會寫,古文念再多似乎也沒什麼用。

新修訂的高中國文課程綱要規定,文言文的比重降低,高一由五成五減為四成,高二由六成五減為四成五,高三由七成五減為五成。高中國文科授課時數,也由每周五節,縮減為每周四節。

新課程綱要中強調,語體文選讀文章,應以新台灣文學的名家、名篇為主,且要包含原住民作家作品及其他近、現代華文作家與優秀翻譯作品,每冊應選一課論語、孟子、墨子、韓非子、老子、莊子的篇章,但原為高中生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改為選修教材。

北市中山女高退休國文教師譚家化表示,教育部大幅修改國文課程綱要,教師都不知道,直到20日某民間書商邀請北部高中國文教師,徵詢教師教材編纂方向時,教師才驚覺已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現場一百多名高中教師中,除一名非中文相關科系的大學教授贊成修訂方向外,其餘教師均表達對新課程綱要修訂內容的不滿。

譚家化指出,與會教師均主張新高中國文課程綱要的文言文比重,應維持在60%,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仍應必修。據了解,她與其他縣市的國文老師將串連其他高中國文教師,要求教育部再舉辦公聽會,並重新修訂課程綱要內容,否則將連署抗議教育部繼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後,也以高中國文作為推動「去中國化」的政治工具。


-- 作者: hehehaha
-- 發表時間: 2004/11/25 01:15pm

連寶島向稱中文水平高的風氣,也被剝削,看來下一代再難有人主動去讀文言文了。嗚呼哀哉。


-- 作者: 64閒人
-- 發表時間: 2004/12/26 10:00pm

會成功嗎
大不了   留學歐美學文言文   孔子交代   禮失求諸野
如繪畫中的膠彩畫   好多人以為是日本的  
嗚呼哀哉
滄海一齊歎   滔滔兩行淚 ....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4/12/27 09:55pm

外國人不斷地重視漢語,  中國文化, 中醫, 針灸 等等, 竟被中國人遺棄.  是什麼世界?

漢語成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語言
香港文匯報
2004-12-28

【文汇专讯】日前從「新世紀對外漢語教學——海內外的互動與互補」學術演講討論會上獲悉: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趨提高,世界各國學習中文、瞭解中國、增進與中國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強,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漢語已成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語言。

 據人民日報報道,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達3000萬,100多個國家的2300余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漢語進入美英日韓等國的中小學課堂,累計37萬人次參加國內外近200個考點的中國漢語水平考試。

 漢語是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外語,被專家稱為第二大語言。據介紹,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實施面向世界推廣漢語的計劃——《「漢語橋」工程》5年計劃;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範圍內設立孔子學院,促使漢語教學以較快的速度走進世界主要地區;中國目前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有330多所;美國500多所高中開設了中國語言文化課程;中美兩國正在合作開發「中美網絡語言教學」項目和「長城漢語」教學模式。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漢語與漢語教學」為主題的世界漢語大會將於明年在北京舉行。


-- 作者: 南明
-- 發表時間: 2005/02/21 06:09am

這是網上看到思想偏狹的奇文 :  

-------------------------------------

 

 新的「高中國文課程暫行綱要」出爐,因為文言文的比重大幅縮

減,白話文和鄉土文學的比重提高,引發部分國文教師的抗議。這些

教師要求教育部再舉辦公聽會,並重新修訂課程綱要內容,否則將連

署抗議教育部繼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後,又以高中國文課程作為「去中

國化」的政治工具。

  依新修訂的高中國文課程綱要,文言文的比重降低,高一由五成

五減為四成,高二由六成五減為四成五,高三由七成五減為五成。部

分國文教師認為這樣的修訂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工具。這些教師知

不知道,中國和香港的高中國文課程中,文言文僅佔三成,請問這些

教師,應該罵中國和香港「去什麼化」才好呢?

  新修訂的高一課程文言文改為四成,高二改為四成半,高三改為

五成,我認為文言文所佔的比重還是太高。文言文是什麼?文言文就

是中國古代的人所寫的文章,最古老的有二千多年的,當時的文字句

子,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思有所不同,和今天漢文的文法也有差異

。有國文教師認為:「文言文或古典文學不代表就是艱澀難懂。」當

然沒錯,問題是「艱澀難懂」的還是比較多,否則中國也不會出版許

多本「古代漢語詞典」之類的辭書吧?古人寫的文言文,在當今台灣

社會既沒有人寫也沒有人用,說白一點,是「死」的文字。今天我們

台灣社會唯一會使用到文言文的,是殯儀館司儀唸給死人聽的祭文:

「維中華民國……」接下去唸的是堆砌一些不知道在說什麼的優美字

句,最後唸到「嗚呼,尚饗!」這種「死」了的文言文除了和死人打

交道之外,我們什麼時候還用得著呢?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的學生愛國運動演變成新文化運動,

在新文化運動中有一個重要的成就,那就是開啟了新的白話文學,創

作了許許多多優美的白話文學作品。提倡白話文的健將之一胡適,當

時就非常推崇清末維新派人物、也是詩人黃遵憲的主張:「我手寫我

口」,意思是說我的嘴巴怎麼說話,手就怎麼寫下來。黃遵憲在他的

《人境廬詩草》中,就把許多客家的俚語和歌謠植入詩中。中國白話

文運動發展到今天已經八十五年了,而黃遵憲也剛好死了一百年,今

天台灣還有人堅持要高中學生多學文言文,不是很奇怪嗎?我相信這

些人都是五四運動以後才出生的,也都是讀白話文長大的,怎麼長大

之後要求高中學生多讀文言文呢?我真不明白,一個現代人怎麼會有

一個古老的腦袋,莫非他們是「今之古人」?

  今天在台灣,我們所讀到的報章雜誌和書籍,都是白話文寫的,

訓練一個高中學生看懂現代的白話文,而且能寫出辭能達意的文章,

才是最重要的,多讀一些古人寫的文言文有什麼意義呢?若是認為有

一些古文的確很好,應該可以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像翻譯外國文學

作品那樣,也沒有什麼不好。你能想像英國高中學生唸一大堆拉丁文

、古英文和中世紀英文嗎?德國高中學生會去唸一大堆古德文嗎?我

認為,高中學生白話文唸得越多越好,文言文唸得越少越好,不唸更

好。我建議白話文應該放大範圍,除了教育部要求選用原住民的創作

之外,全世界華人所創作的好的文學作品都可以考慮選入,甚至以往

一直被國民黨認為是「匪」的作家,如魯迅、冰心、周作人、豐子愷

、沈從文……連今天中國作家的作品也都可以選入。

  當然,有人喜愛讀古書,對文言文特別有興趣,很好呀,到大學

去研讀、或自修,那是他個人的自由。祝福他們讀出興味、讀出心得

來,然後好好翻譯成現代白話文,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但硬是強

迫高中學生多讀文言文,我認為沒什麼道理。

  


-- 作者: 南明
-- 發表時間: 2005/02/21 06:13am

以上文字的改寫版 :

..................................
新的「台記中式晚餐餐單」出爐,因為小菜和米飯的比重大幅縮減,漢堡包和炸薯條的比重提高,引發部分營養師的抗議。這些營養師要求食品部再舉辦公聽會,並重新修訂快餐餐單內容,否則將連署抗議食品部繼中式午餐餐單後,又以中式晚餐作為「去中式化」的政治工具。

  依新修訂的中式晚餐餐單,小菜和白米飯的比重降低,甲款由五成五減為四成,乙款由六成五減為四成五,丙款由七成五減為五成。部分營養師認為這樣的修訂是「去中式化」的政治工具。這些營養師知 不知道,中國和香港的中式晚餐餐單中,白米飯僅佔三成,請問這些營養師,應該罵中國和香港「去什麼化」才好呢?

  新修訂的甲款小菜和白米飯改為四成,乙款改為四成半,丙款改為 五成,我認為小菜和白米飯所佔的比重還是太高。白米飯餐是什麼?白米飯餐就是中國古代的人的主食,最古老的有二千多年的,當時的白米飯餐,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思有所不同,和今天的餐單也有差異 。有營養師說:「白米飯或古典餐單不代表就是難o乞。」當 然沒錯,問題是「艱澀難o乞」的還是比較多,否則中國也不會出版許多本「古代餐單烹調指南」之類的教人煮食吧?古人o乞的白米飯餐單,在當今台灣社會既沒有人o乞也沒有人煮,說白一點,是「死」的餐單。今天我們 台灣社會唯一會使用到白米飯餐的,是殯儀館獻祭給死人聽的供物: 「白米飯……」接下去供的是堆砌一些不知道在煮什麼的優美小菜,最後到「飯後甜品」,這種「死」了的白米飯除了和死人打 交道之外,我們什麼時候還用得著呢?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的學生愛快餐運動演變成新文化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中有一個重要的成就,那就是開啟了新的西式快餐,創作了許許多多優美的西式快餐單。提倡西式快餐的健將之一胡先生,當時就非常推崇清末維新派人物、也是詩人黃先生的主張:「我手拿我包」,意思是說我的手拿起漢堡包便放入嘴巴,食用時間快,無需碗筷。黃先生在他的 《好餐館詩草》中,就把許多西式快餐單植入詩中。中國愛快餐運動發展到今天已經八十五年了,而黃先生也剛好死了一百年,今 天台灣還有人堅持要高中學生多o乞米飯餐,不是很奇怪嗎?我相信這些人都是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出生的,也都是o乞西式快餐長大的,怎麼長大之後要求高中學生多o乞米飯餐呢?我真不明白,一個現代人怎麼會有一個古老的腦袋,莫非他們是「今之古人」?

  今天在台灣,我們所讀到的食譜雜誌和書籍,都是寫西式快餐的,訓練一個高中學生o乞現代的漢堡包,而且能欣賞漢堡包的味道, 才是最重要的,多o乞一些古人o乞的白米飯餐有什麼意義呢?若是認為有 一些古老餐單的確很好,應該可以翻新變成現代快餐,就像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那樣,也沒有什麼不好。你能想像英國高中學生o乞大堆拉丁食品、古英式食品和中世紀英英式食品嗎?德國高中學生會去o乞一大堆古德國食品嗎?我認為,高中學生漢堡包o乞得越多越好,白米飯o乞得越少越好,不o乞更好。我建議漢堡包應該放大範圍,除了食品部要求選用原住民的創作的現代快餐之外,全世界華人所創作的好的快餐單都可以考慮選入,甚至以往
一直被老人認為是「不對」的食家,如魯快迅、冰條心、周作大、豐水梨 、沈從包……連今天中國食家的快餐單也都可以選入。

  當然,有人喜愛o乞古食,對白米飯特別有興趣,很好呀,到大學去研o乞、或自煮,那是他個人的自由。祝福他們o乞出興味、o乞出心得來,然後好好翻新成現代快餐,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但硬是強迫高中學生多o乞米飯,我認為沒什麼道理。


-- 作者: jack
-- 發表時間: 2005/02/21 08:48am

別說了  在上位者 一切為選舉罷了  沒這麼炒  台獨怎會有市場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