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國學普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3)
--- 中國文化介紹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5)
---- [轉貼]蘇東坡的三世因果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119)


-- 作者: 鳳翼
-- 發表時間: 2004/12/10 11:28pm

轉自: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spirit/story003.htm
蘇東坡的三世因果


--------------------------------------------------------------------------------
  蘇軾,宋朝眉山人,自號東坡居士,是我國有名的大文學家,所作詩詞歌賦、道德文章,傳誦至今。他因仕途坎坷,屢次被貶,晚年修道至為虔誠,六十六歲去世那年,終於得道。他的一生遭遇為何那樣不如意呢?如果我們知道他的前兩世因果,就不難明白了。
  從前有一寺廟,有兩位住持:悟號與達號。有一天師弟達號下山閒逛,走到三叉路口,忽看到一女嬰被棄在路旁,啼哭不止,就將棄嬰抱起,給一個無兒無女的老翁撫養。十六年後,達號有次下山,走到三叉路口,想起往事,就到老翁家中探望。老翁說:

  「這女孩兒,我把她取名碧蓮,長得聰明伶俐,也很嫻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達號想看看碧蓮,但老翁說,不知她肯不肯。就到屋裡問碧蓮,碧蓮說:

  「師父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當然要去拜見他了。」

  碧蓮跟老翁出來,達號看見她美麗非凡,動了愛慕之心,便賄賂老翁,晚上將碧蓮送到寺中。半年後,師兄悟號有一天坐禪時,得知師弟與碧蓮有私,就想勸誡他,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日。悟號辦了一桌齋筵果品,請達號過來共餐。師兄在席中向師弟說:

  「今夜是中秋佳節,咱兩人以蓮花為題,各吟詩一首助助興吧。」

  師弟遵照師兄之意先吟:

  「日照紅霞滿池中,含盡秋風幾度長,斜臥一枝偏點水,呈芳萬紫紅蓮香。」

  師兄隨即和詩:

  「月映碧霞遍池中,迎秋沾露夜轉長,熱茗同賞中秋月,碧蓮賽過紅蓮香。」

  師弟一聽,便知師兄已窺破他與碧蓮的私情,含羞帶愧,不辭而別。回去給老翁數兩銀子,說「你們下山去吧,隨便愛到哪裡便到哪裡,今後不必再惦念我了。」

  然後作一首遺偈給悟號師兄:

  「吾年四十七,萬事要歸一,只因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對汝悟和尚,何勞苦求乞,幻聲如雷電,依舊沖天密。」

  達號寫好,放在桌上,便撞壁自盡。悟號已證宿命通,看此偈知師弟沒有十分懺悔之心,必落畜生道。悟號將達號埋葬後,不覺過了數月,一天下山勸世渡人,走到一鄉村,看見一隻白雄雞,在路邊追逐母雞,悟號慧眼一照,正是師弟轉世的,就罵道:

  「你前世在寺中與碧蓮做出醜事,污穢三寶,今日在路邊如此,豈不又觸犯三光?」

  悟號向雞主人說,把雞賣給他,養在寺中叫更,主人說:

  「既然是師父要養,就送給師父好了。」

  悟號將白雄雞帶叵寺院,挖去左眼,折斷右腳,關進籠裡,掛在寺院門口,讓他早晚聽經聞法。這隻白雄雞蒙師父授記,得轉回人身,投在蘇州府蘇家出世,即是蘇東坡。

  悟號知道師弟已投胎轉世到蘇家,為了渡化他,也脫凡胎出世,投在蘇州府陳家,名瑞鄉。十六歲時,上京考試,中了一甲進士。那天正逢四月初八佛祖聖誕,虎岳寺的一個和尚進宮領香油錢。陳瑞鄉碰到他,就問到哪裡去。和尚說要入宮見皇后,領錢供佛。陳瑞鄉說:「帶我跟你入內宮看看皇后,好嗎?」

  「你是俗家人,我怎麼敢帶你呢?哦,對了!你可以打扮成和尚模樣,將僧帽戴上,僧袍穿好,同我一齊進去吧。」

  皇后眼尖,看出陳瑞鄉不是真和尚,命人扯落僧帽,一見留有頭髮,怒斥和尚:

  「你好大膽子,竟敢帶俗家人進宮!」

  「皇后明察,我們僧家收的徒弟,到十六歲才剃頭取法號。」

  「你這徒弟今年多大年紀?」

  「十六歲了,不過他是剛才我在路上新收的徒弟,要回到寺中,才能剃髮。」

  「本應降罪,帶念今天是吉日,特赦一次。他就叫佛印吧。」

  陳瑞鄉就這樣陰錯陽差地當了虎岳寺的一名和尚。因為他是有慧根的,也是乘願再來的,數月後就開悟,能知過去未來。

  再說蘇東坡十八歲那年上京赴試,也高中二甲進士。先鳳翔府判官,後入召直史館,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杭州當通判。後又因詩作有訕謗朝廷命官之嫌,被捕下獄。王安石變法失敗,才被召為翰林承旨,歷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但他為官清正,不善逢迎,王安石部下得勢後,又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貶為瓊州別駕。到晚年才赦回,提舉玉局觀。

  當蘇東坡為杭州為杭州通判時,佛印知機緣已成緣,就想來點化他了。

  佛印向衙門皂隸說:

  「我今天特來見你老爺,你與我通報去,說外面有一位詩僧求見。」

  「你這和尚口氣好大,我老爺曾為翰林院大學士,在朝廷吟有多少好詩,哪一個人不欽敬?你竟敢自誇為詩僧。」

  「不必多言,去稟就是。」

  皂隸入稟,蘇東坡就先叫佛印對對子,果然對得甚妙,再叫他以虎岳寺為題,吟詩一首。佛印吟道:「虎岳一老僧,要解無根樹,能取天邊月,會點海底燈,拿得南山虎,捉了北海龍,腦中藏金線,諸般件件能。」

  蘇東坡一讀,果然是詩僧,就請他入內相見。佛印要求開門進去,東坡應允,但心中不悅,看他從中門進來,就吟道:

  「江水滔滔不斷頭,只因水落向東流。」

  佛印馬上接道:

  「昨日虎岳山上坐,一輪明月照蘇州。」

  蘇東坡一聽便知佛印已有神通,因詩中的弦外之音即讚他做官清廉,守正不阿,因此便引為知己,且一見如故(因上輩子即為師兄弟)。從此他們就經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次蘇東坡做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自以為悟道,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吹不動了,得意洋洋地叫人拿給佛印看,哪知佛印批了一句: 「放屁!」蘇東坡氣壞了,就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卻已在門口寫上兩句: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只有甘拜下風,終於拜佛印為師,曾作詩偈:

  「識破紅塵就出家,五湖四海放丹砂,飢餐松柏山花子,渴飲清泉漫錦茶,船沈採煉乾坤老,睡摘蟠桃會上花,我今已作神仙客,不在宋朝金榜誇。」

  佛印見蘇東坡果然真心要持齋修行,也作一首,勉勵他矢志向道:

  「天地一輪磨,輪迴無盡年,華屋量人斗,嬌妻渡客船,田園身後事,兒女眼前花,人生如寄居,超出是神仙。」

  以後,蘇東坡就真正看穿榮華富貴,不過是虛花假景,時時跑到虎岳寺去請教佛印師父,加緊堅修苦功,勇猛精進,不久悟知前世之因,後修成羅漢果位。

蘇東坡去世後,宋徽宗謚號「文忠」,也肯定了他的文學地位與忠心愛國的精神。


--------------------------------------------------------------------------------


-- 作者: WingWing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2:42am

滿吸引的故事。真有記載的嗎?


-- 作者: 東龍天雨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5:18am

蘇東坡,這位梅山的才子,
縱橫千古文檀。


-- 作者: 東邪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8:03am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作者: 東邪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8:04am

「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盧山煙雨浙江潮。」


-- 作者: 東邪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8:04am

「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何曾舉示人。」


-- 作者: 東邪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8:06am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先生以三首詩,來表現青原禪師修證的三個階段。「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是藉盧山為譬喻,來表顯第一階段凡夫的境界。因為被我執、我所蒙蔽,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所以始終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看不見自己本具的心性;如同世界各個宗教,都標榜自己是真理的道路,事實上都是各執其所;唯有佛陀是站在最客觀的立場來看待事物,所以才能清楚明白事物的真相。

  第二首詩「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盧山煙雨浙江潮。」這是描述修行悟道的心路歷程,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悟道以後還要修道,如果以為凡夫心就是佛心,而不繼續修道,生死還是生死,煩惱還是煩惱,眾生還是眾生,永遠不能成佛。所以悟後起修更是重要,要能保養聖胎。

  第三首詩描述修行有了真功夫的境界:「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何曾舉示人。」修證得道之後就有大智慧、大定力,乃至於大神通。可是,這念心無量無邊的功德妙用是不可思、不可議的,是不可說、不可說,所以「明日何曾舉示人」;當下這一念心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真正得到受用的還是自己。


-- 作者: 東邪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8:11am

當時流傳一句話:

梅山生三蘇,草木皆盡枯。

梅山的靈氣都被蘇家父子三人所吸走,
所以呢山上的樹木花草都長不出來了。


-- 作者: 邵溫
-- 發表時間: 2004/12/11 10:38am

凤翼,请问这典故出自那一部经典?

邵温


-- 作者: 鳳翼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4:22pm

源自:  http://cls.admin.yzu.edu.tw/su_shih/su_people/su_ebook/hu_a4.htm

蘇軾的前世今生――與方外之士的交往

                                                                            作者:胡順萍

--------------------------------------------------------------------------------

【前世因緣――曾出家為僧】    【參禪悟道】     【吟詠和詩】     【泛遊人間】

--------------------------------------------------------------------------------

       一提到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我們不得不想到蘇軾。他學識淵博,才情卓絕,在二十二歲時已中進士,在政治上雖浮沉多變,但他要求改革弊政,並留意興修水利、賑災等工作,都可看出他對政治上的抱負。尤其他在詩文革新運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章汪洋奔肆,如行雲流水般的暢達明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當他親歷了人生的契闊死生,對生命本質與所依方向有更深的領悟後,他習佛之心則更加的堅定篤厚。隨著他遊歷的豐富,他的僧友可謂是滿天下,尤其是與數位名僧的往來,不但增添其生命色彩,更對其思想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就佛家而言,這一切都是「緣」,是一段前世今生的因緣。


一、前世因緣――曾出家為僧  

       蘇軾曾經提到自己前世曾出家為僧,有關這一段因緣,錢塘西湖壽星寺有一位老僧人法名則廉,曾經提到:「先生(指蘇軾)在作郡倅(郡守的副貳之職,亦是通判的別稱)的時候,曾經與道潛禪師(號參寥子)一起來到寺院拜訪住持,看看四週若有所悟的對參寥說:『我生平並未到過這裡,但這裡的一切景物好像很熟悉,就好像曾經在這裡住過一樣。從這裡走到「懺堂」,應該有九十二個臺階。』於是就派人去數,果然正如他所說的。於是又對參寥說:『我前生曾經是這裡的僧人,現在的這些僧人,都是我過去的師兄弟。』從此之後每次到寺院來,就寬解衣服而靜坐,總要待上一段時間才會離開。我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和尚,奉方丈之命陪侍在先生旁邊。每當炎暑的時候,先生就在竹林陰涼的地方,袒胸露體。我仔細看先生的背面有很多的黑子,排列的形狀就像是星斗的樣子,這是一般人所難以見到的。」(事見《春渚紀聞》記載)  

        有關蘇軾前世曾出家為僧的故事,還有一段記載:「蘇轍(字子由,蘇軾的弟弟)被貶謫到高安的時候,有一位雲庵僧人居住在洞山(在高安境內),與蘇轍常有來往。另有一位聰禪師,居住在聖壽寺,與蘇轍、雲庵時有論禪之誼。有一天夜裡,雲庵夢見與子由一同去迎接五祖戒禪師,醒來之後,覺得非常的奇怪,就將此事告訴聰禪師,聰禪師說:『我也夢到一同去迎接戒禪師。』子由聽到後鼓掌大笑說:『真是奇怪啊!竟然會出現相同的夢境。』隔了不久,東坡捎來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我已經到了奉新,不久就可以見面了。』於是子由在約定的時間,與雲庵、聰禪師一同在城南的建山寺等候東坡。東坡到達之後,彼此寒暄並坐定,子由就將兩位禪師的夢境告訴東坡,東坡就說:『我在八、九歲時,就常常夢見自己是僧人,且常在陝右一帶往來;而我的母親在臨盤快生下我的前夕,夢見一個瘦小又瞎了一眼的出家僧人來托宿。』雲庵聽後非常的驚訝說:『戒禪師就是陝右人,瞎了一眼,晚年的時候曾來到高安這一帶。』照時間算起來,應該有五十年了,而東坡當時正好四十九歲。」(事見《冷齋夜話》記載)之後,東坡在給雲庵的一封信中提到:「戒和尚不怕人嫌,又再強顏復出,實在很可笑。如果真是『法器』的話,就應該要痛加磨礪,使他恢復原本的真面目。」自此之後,東坡就常常穿著僧人的衣裳。有一次,宋哲宗就問宦官陳衍說:「蘇軾上朝時都穿什麼衣服?」陳衍回答說:「是道衣。」哲宗聽後笑了一笑。之後,當東坡被貶謫到英州的時候,佛印與雲庵都寫信給東坡,東坡都沒有回覆,只拿起紙來寫下:「戒和尚又鑿脫了。」七年之後,東坡被貶謫到海南,做了主管玉局(道觀)的官職,於是寫了一首詩偈給南華長老:「惡業相纏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今著衲衣歸玉局,可憐化作五通仙。」(蘇軾〈南華老師示四韻,事忙,姑以一偈答之〉詩)

        東坡寫給南華長老的詩偈,主要在說明自己這一生已心煩苦惱過了五十年,在經過一連串的歷鍊之後,現在竟然負責道觀的事情,但自己的心志是要修鍊成佛,以證得六通而達無死無生的境地,並非只是要修鍊成神仙而證得五通而已。

 

二、參禪悟道

        由於東坡的宿慧,再加上眾僧友的啟發,使他在佛理的體悟上能再上一層樓,而他們所留下來的妙事妙理,更成為千古的佳話。

        有一次,東坡問佛印禪師:「在地獄圖畫中,為什麼沒有和尚呢?」佛印說:「人世間的人都怕閻羅王,而閻羅王害怕和尚。」東坡再問:「閻羅王怕你什麼呢?」佛印答:「假如閻羅王犯錯,也要向和尚懺悔啊!」東坡聽後大笑說:「好說!好說!」(事見《畫品》記載)這雖然是一段戲言,卻蘊涵很深的道理在裡面。這意謂著,任何人犯錯都要受果報,都要誠心的懺悔,就是閻羅王也不例外。

         有一次東坡正在惠州,蘇州定慧長老守欽寫一封信給東坡:「我曾經讀到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的這篇文章,內容提到李願沒有遇到明主,但還能整日靜坐在茂林中。而您是中進士第,且在國家的殿堂上參與朝政,才華卓絕、身分殊榮,而如今卻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而朝中握有大權的那些臣子,都嫉妒您並害怕您有朝一日當上宰相。您何不想一想,人的一生不過是數十寒暑而已,轉眼之間一生就結束了。費盡心血所爭來的二、三十年的功名富貴轉眼即成空,何不將功名富貴一筆勾斷,自參自悟自己的本來面目呢?這樣才能尋得到真我,而永不墮落於生死輪迴中。縱然沒有參悟到來往自如的『如來』境地。也可以證悟到羅漢永斷生死的境界。您又何必固守短暫的功名富貴不放,且因追求功名富貴而造下惡業而輪轉於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中。從前有人問一位法師說:『佛法究竟在什麼地方?』師答:『就在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痾屎撒尿、沒理沒會、死活不得等的地方中,通通都有佛法。』如今您可謂是讀萬卷書,為文詩詞有如神筆揮灑,意境空靈不惹世俗塵埃,然而卻不知真正性命之所在,一生的聰明又有何用呢?想想,過往所見性證悟的那些諸佛,都是胸懷道義的血性漢子。您若能立下志向,把功名富貴拋開,努力往自家本來面目參尋,自能有所證悟。」(事見《宋稗類抄》記載)這是一封懇切的信,字字都在期盼東坡能有返身大徹大悟的一日。

         在佛理上東坡得助於其眾僧友很多,但他畢竟是文人,在生活戒律上與出家僧人是不同的。他似乎也很明白,人世間不過是一場戲而已。有一段關於東坡帶著歌妓去拜謁大通禪師的過程是這樣的:

        東坡居處在錢塘的這一段日子,常常到西湖遊玩。有一次他帶著歌妓去拜訪住在杭州淨慈寺的大通禪師,大通禪師看到東坡身邊有歌妓,非常的不高興,東坡於是寫了一闋詞,要歌妓唱:「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嫌彌勒下生遲,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當時在蘇州有一位仲殊僧人,聽到後就應和:「解舞清平樂,如今說向誰?紅爐片雪上鉗槌,打就金毛獅子也堪疑。木女明開眼,泥人暗皺眉;蟠桃已是著花遲,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東坡歌詞中的主要意思是:人世間的一切事物,總是變幻莫測的,眼前所見的一切並非是真相;且光陰易逝,宜珍惜把握人生。(事見《冷齋夜話》記載)

        東坡常在詩文中寓入佛理,也曾因此而使人大悟而削髮出家為尼。據傳:在杭州的西湖,曾有人在唱《滿庭芳》詞,唱到「畫角聲斷斜陽」時,有一歌妓名叫琴操,聽到後就說:是「畫角聲斷譙門」才對,於是歌唱的人就說:「那您是否可以將曲子改為『陽』字韻呢?」於是歌妓琴操重新將曲子以「ㄤ」韻為韻腳而將《滿庭芳》詞改寫。由於內容非常的感人,東坡欣賞後也非常的稱讚。後來東坡因故來到西湖,就開玩笑的對琴操說:「我現在就假扮為長老,你試試來問我吧!」琴操就問:「何謂湖中景?」東坡回答:「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琴操又問:「何謂景中人?」東坡回答:「裙拖六幅瀟湘水,鬢嚲巫山一般雲。」琴操再問:「何謂人中意?」東坡答:「惜他楊學士,憋殺鮑參軍。」琴操又說:「如此究竟如何?」東坡答:「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在經過這一段問答之後,突然心性有所悟徹,即削髮出家為尼。(事見《能改齋漫錄》)

        東坡與歌妓琴操的這一段問答,主要在表達美麗的景緻、傾國的佳人、仕紳名流等,雖然令人讚嘆與心儀,但終究無法永保常住不變。景緻會隨時間而變化,佳人終有遲暮的一天,富貴名位無法永久持盈。「無常」雖令人傷懷,但「無常」卻是世間的常理。琴操也因此而體悟到「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無奈,因此當下頓悟而踏上追求真性永恆的修道之路。

 

三、吟詠和詩

         東坡與方外之士的往來頻繁,其中雖留下不少的佳事妙理,但留下最豐富的是互往之間的和詩。

         有一位惠詮僧人,佯裝瘋狂癡顛,表面上看起來總是垢污滿身,但寫的詩句卻又清婉感人,曾經在一座山寺的壁上題詩:「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屨。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東坡一見此詩,即於詩後和曰:「唯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幽人夜未寢,草露濕芒屨。」(事見《冷齋夜話》記載)

       惠詮詩的意境,所表現的是:在夕陽西下時,寒蟬鳴叫著,獨自歸返寺中,在這一片看似逐漸幽靜的環境中,唯有月影、犬吠相伴,在靜中有生機無限正蘊涵著。

        東坡更以雖聽聞鐘聲,卻又看不見寺院,營造真空妙有的禪理,並以未寢的幽人與青草的露水,顯現在寂靜中有「動」的氣息。

         曾經有一位僧人名思聰,字聞復,是錢塘人,他七歲時就擅於彈琴,十二歲時捨琴而開始學書法,書法精通後,於十五歲時,又捨書法而學詩,詩中常出現奇語妙句,也因為「詩」而受到東坡的稱讚。東坡在錢塘為官時,當時思聰正準備參加童生考試,東坡就對在座的賓客說:「這位童生年紀雖小,卻非常擅於作詩,他的詩風非常接近參寥子(即道潛禪師),現在我們就以『昏』字韻令其為詩。」思聰當下即成詩:「千點亂山橫紫翠,一鉤新月掛黃昏。」東坡大為稱賞,並言其詩可媲美唐人,也因此笑著說:「不需要念經,也做得了一個和尚。」(意謂其詩佳妙,可寓入佛理,縱使沒有念經,也可成為一位渡世化眾的名僧。)而思聰也在不久之後即出家為僧。(事見《竹坡詩話》)

        有一次東坡去拜謁辯才長老,辯才長老對東坡說:「窗前的兩棵松樹,昨天被風吹折一枝,心裡感到惆悵難過,想寫一首詩,結果只寫了兩句就接續不下去了。」於是就拿出已寫好的詩句:「龍枝已逐風雷變,減卻虛窗半日涼。」東坡看過即接續:「天愛禪心圓且潔,故添明月伴清光。」(事見《上天竺山志》記載)

        辯才長老因風吹折窗前之松,日後將減少了清涼之感而惆悵,而東坡安慰他,日後將更添明月清光的照入禪堂,要辯才長老寬心舒坦。

        東坡與辯才長老常有往來,當辯才長老退居於龍井時,曾誓言要深隱於此不再出入。有一次,東坡來探望辯才長老,兩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竟走到了風篁嶺。左右的人都嚇一跳,當面提醒辯才長老已違背誓言越過老溪。辯才笑著對東坡說,杜子美有一首詩不也曾說過:「與子成二老,往來亦風流」。東坡離開後,辯才長老便在嶺上蓋一間小亭,名曰「過溪亭」,又名「二老亭」,用來紀念這一段往事。(事見《詩話總龜》記載)

 

四、泛遊人間

        東坡是一位瀟灑的文人,不拘泥小節,與方外之士的往來,亦常不按牌理出牌,而與他交往密切的這些僧人,亦常能隨順東坡的性格,也正因為彼此間的互惜互憐,才能營造一份超出世外的情誼。

        東坡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燒豬肉,佛印禪師在金山寺當住持時,常常將豬肉燒好等待東坡的來到。有一天,燒好的豬肉卻被人偷吃。東坡知道後就戲作一首詩:「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蘇軾〈戲答佛印〉詩)遠公是指東晉的慧遠大師,提倡一心念佛,常與文人建齋結社。慧遠大師與佛印禪師都是嚴守戒律的佛門大師,而酒與肉正是佛門之所戒,而兩位大師為能渡眾而開方便門―買酒、燒肉,如此的忙碌一場,都只是為他人而已。東坡詩意雖有戲笑的成份。但也更可以看出佛印禪師待東坡的交情。由於東坡特別喜愛吃豬肉,他在黃岡的時候,曾經寫了一首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豬肉頌〉文)這首詩雖看似在說明如何煮豬肉、吃豬肉,但東坡以「火候足」、「君莫管」的詩句,似乎也在表達唯有自身定力夠,才能真正處於紅塵世間而心不擾。

         曾經有一個人名李頎字粹老,生卒年不詳,年少時已得進士第,本可為官,但卻棄官而修道,遍歷山川,晚年時特好江蘇、浙江這一帶的山水美景,因此就隱居於臨安大滌洞天,常往來苕溪之上,若遇到名人勝士,必與之交往。李頎不但善於作畫,也會作詩。東坡在錢塘作官時,李頎曾畫一幅春山橫軸,並題上一首詩,但沒有落款署名。李頎將此畫軸交給一位樵夫,要樵夫送給東坡看。東坡看過詩畫後,非常的驚奇,於是就問樵夫:「這幅畫是誰派你送來的?」樵夫說:「我正揹著柴要去市集賣,碰到一位道人,給我百錢,要我將此畫呈上給您,對方是什麼人,我真的不知道。」東坡聽後更加的訝異,於是詢問西湖一代的名僧,終於知道是李頎。之後,兩人在一位山僧的居所偶然相遇,彼此都非常的高興。東坡於是和其詩曰:「詩句對君難出手,雲泉勸我早抽身。」(蘇軾〈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詩)以東坡詩作之名,面對李頎的詩句,他卻有「難出手」、「早抽身」之語,亦足見東坡對李頎的稱讚。李頎畫山,筆力工妙,變化萬千,但是他不特別為人作畫,因此留下來的畫作絕少。(事見《春渚紀聞》記載)

        東坡一生波瀾起伏,在歷經人生的滄桑之後,他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曾自我表明心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在表達自己的「心」已不受任何外物的牽動,而自「身」的飄蕩更是能隨遇而安。而被常人視為是受苦的貶謫之地―黃州、惠州、儋州,卻是他一生過得最豐富且快意的一段日子。東坡畢竟是慧根深植,在充滿浮沉不定的一生中,他始終能瀟灑面對,也正因為如此的性格,使得他的詩詞文中,總具有明朗空靈的自然之氣,這或許是東坡再一次乘願下世渡眾的另一段因緣吧!



-- 作者: 鳳翼
-- 發表時間: 2004/12/11 04:2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鳳翼在 2004/12/11 04:26pm 第 1 次編輯]

邵前輩:

請前輩到

http://cls.admin.yzu.edu.tw/su_shih/su_people/su_ebook/hu_a4.htm

看一看此文,作者作了些考証。


後學敬上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