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國學普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3)
--- 中國文化介紹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5)
---- 《加勒比海盜》第3集中周潤發所飾演廣東海盜張保仔之歷史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387)


-- 作者: dddada
-- 發表時間: 2006/08/20 08:47pm

海盜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新會人。


       新會知縣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編的《新會縣誌》載: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賊鄭一嫂、張保將犯境,署縣沈寶善親往江門堵禦。十三日賊轉入沿窖口。十四日賊劫牛渚灣、復興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賊毀虎坑水柵,直入長沙,燒鋪戶二百二十餘間。時新會沿海村鄉燒劫甚眾,九如鄉及慕山死者擄者尤多。”

       以上縣誌所記,是否事實,今天無法稽考。但對於稱張保為“海賊”,則有解剖分析之必要。


       張保(1786—1822年),又稱張保仔,新會江門人(有說新安縣人),父親張義,以捕魚為生,因抗清水師勒索,船被擊毀。全家失散。張保仔靠漁民撫養,少時習武藝,操漁業。他15歲那年隨眾出海捕魚,被鄭一擄去。鄭一見張保仔聰明機警,收留他在身邊。這樣,張保仔就被迫“ 落水”,成為“海盜”。後來當了小頭目。鄭一死後,鄭一嫂接操夫業,看中張保仔。“明為主仆,暗為夫妻”,大權也逐漸落到張保仔手中。到清嘉慶中葉,共擁有大船800艘、小船過千,徒眾數萬。活動于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嶼山一帶,專劫官船、糧船和洋船。目的是要糧食、裝備和武器。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張保仔擄獲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贖,得款萬元及鴉片煙土二箱、火藥二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聯合英、葡帝國主義者不斷圍攻。張保仔多次將清軍聯軍打敗。後來,兩廣總督百齡上任後,改變策略,立“禁絕岸奸策”。盡改粵糧水道為陸運;硝磺各廠改商營為官辦;並加緊巡哨,遇“盜”船則炮轟,斷絕張保仔的糧食、彈藥供給。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張保仔被迫向清政府投降。後為清廷出力,官升副將。 縱觀張保仔一生,有為盜之名,無為盜之實。“張保仔之性,不喜劫其鄉人。是以往來香港、澳門各處,專劫歐人商船,奪其軍火。”從張保仔的“立法三章”看,就可以看見這幫“海盜”的性質。其法一曰,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二曰,所得八成歸公,二成作獎;擅取公物,死刑;三曰姦淫婦女者死刑。紀律如此森嚴,又是專門劫掠官船、洋船的舉動,充滿民族大義。與其說“海洋大盜”,毋寧說是“海上英雄”!(引自《南洋華僑通史》)

  年少為一漁民..後來給海盜鄭林海拐帶..長大後跟隨鄭林海練得一身好武工.鄭林海去世.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沉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臺,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紅旗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衝突,全殲葡隊,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遊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樑”、“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升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于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張保仔降清不是偶然的,是隨著他的經濟情況好轉而變質的。他在鬥爭中繳獲了大量金銀珠寶,用也用不完,往往把它秘密地埋藏。埋藏的地點很多,傳說在上川島及其附近島嶼的藏寶窟就有十幾處,如鹽灶(石罅藏黃金,廿年前中山人來取走了)、七盤山、馬山、弓灣、石船咀、香爐洲和烏豬島等。此外,傳說在香港的土瓜灣海心廟、長洲、南丫島榕樹灣、大嶼山、赤柱舂坎角、牛池灣和鯉魚門等地,也有張保仔洞。由於藏寶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訣簿備忘。關於上川島部份的藏金洞,秘訣簿有這樣的記載:“八十欖,每欖八十擔”“欖仔對娥眉,十萬九千四”。至今,大灣南岸還有石刻的“欖仔”對“娥眉”的樣子,只是沒有人能夠尋得寶。傳說這藏金秘訣簿,原藏在新會雷公咀的石罅,後來被一個牧童取得了,又落在林舉信手上。上述的兩條秘訣,是來尋寶的人傳開的。可以想像:張保仔經營這許多秘密的藏金窟,不知殺害了多少俘虜的生命!

:em10:  :em09:  :em10:  :em30:  :em30:  :em30:  :em30:  :em30: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