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易門】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7)
--- [討論] 《易經》與易學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47&topic=48)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4/26 03:47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5/04/26 03:50pm 第 1 次編輯]

在很多場合,當大家分享術數上的心得時,都會聽到大家認為習『易學』就一定等於學《易經》。

很多朋友亦提及當有時候就算有心想學『易』,但當手捧一部《易經》時便已經頭昏腦脹了..

此外,尤其跟一些朋友提起風水學理時,當說到有關易學的部份,他們亦只會想到與卦理相符的學理。

究竟,易學是否就只是談《易經》內的經文?

易學是否就只有談卦的學問?

歡迎對易學有興趣的朋友參與一起討論^^

:em15:


-- 作者: 心易先天數
-- 發表時間: 2005/04/26 04:42pm


易經是經文與處世的延伸.能夠舉一反三的人可以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小心.畢竟人生就是波浪.有高就有低.我認為偏向哲理
而易學包含數.術在裡面.從古人到當代有太多的易學家提出各種的易術來解決人生的瓶頸與解析.這方面還包含道家的思想在裡面.而本質上還是先後天的易與數

我的看法


-- 作者: 地山謙
-- 發表時間: 2005/04/26 05:00pm

易學是研究易經的學問,但針對的對象應該並不全是易經的經文。


-- 作者: LSH
-- 發表時間: 2005/04/26 05:28pm

一般人是不會分辨的˙

在下也不知道到底包括了哪些˙


-- 作者: mms
-- 發表時間: 2005/04/26 11:40pm

易学重在“学”字

来源于易,可是已经演变为一种方法了

可以认为易学是易经的应用延伸,重在用。


-- 作者: 陳平
-- 發表時間: 2005/04/27 09:43am

古文大家將各類書籍分門歸類為{經史子集}四大部分,而易門這一科被歸
類到經科之下且為群經之首,而易又為古時文人必修之學程,故文人相研
成習稱之為易經,故易經乃指易之經科也,又天下術數同歸易經,以研究
易為中心的學問被汎稱為易學是也.


-- 作者: 陳平
-- 發表時間: 2005/04/28 06:53pm

在下心中當有分寸,敬請君見諒.


-- 作者: 老平
-- 發表時間: 2005/04/28 07:59pm

各位如果對易學(當然包括易經)有興趣及喜歡研究的朋友,想對易學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概念的話,愚意認為最好先看一看南懷瑾教授的箸作。尤其是請先看《易經雜說》。看後閣下一定會得益不少,對閣下今後學易及研易必定甚有裨益!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5/06 11:3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老平[/u]在 [i]2005/04/28 07:59pm[/i] 發表的內容:[/b]
各位如果對易學(當然包括易經)有興趣及喜歡研究的朋友,想對易學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概念的話,愚意認為最好先看一看南懷瑾教授的箸作。尤其是請先看《易經雜說》。看後閣下一定會得益不少,對閣下今後學易及研易 ...
[/quote]

平叔亦不妨多介紹一些易學概念供大家認識^^


-- 作者: 老平
-- 發表時間: 2005/05/07 09:36pm

由於有南師在前已經作出了非常精辟的介紹,愚再亂說一通的話,那真的是貽笑方家了。說一句真心話,如果要學好易學(當然包括易經),如果閣下多讀幾遍南師的《易經雜說》,記住,一定要多讀幾次,並一面讀一邊思考,那麼閣下的認識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益。在此基礎上再繼續根據各人的喜好去深入研究,這樣對閣下的易學修為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5/08 10:02am

易學中有談象數及義理。

《易經》中透過卦及爻等象數符號,涵括世間萬物的本質及其演變,
先賢附設卦辭及爻辭,把其『質』及『變』賦於常規及思考方向。

惜今人不是輕“理”重“數”,就是演“義”忘“象”,把易之本體精神忘掉。

說到這裡,大家認為筆者所言之“易之本體精神”,到底是什麼?

大家不妨一起探討^^


-- 作者: 心易先天數
-- 發表時間: 2005/05/08 10:37am


易之本體精神
我個人認為不必想的太複雜.就是陰陽.衍伸來說就是高低..物極必反.
中心點在中庸的思維理念.陽中附陰.陰中附陽

這是我的看法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5/08 10:4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易先天數[/u]在 [i]2005/05/08 10:37am[/i] 發表的內容:[/b]
易之本體精神
我個人認為不必想的太複雜.就是陰陽.衍伸來說就是高低..物極必反.
中心點在中庸的思維理念.陽中附陰.陰中附陽
這是我的看法
[/quote]

感謝心易兄的說明^^

大家不妨同時參考:
[討論]一陰一陽,何以構成萬物?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47&topic=47&show=0


-- 作者: 貪狼
-- 發表時間: 2005/05/21 01:57pm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
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祥見於系辭上傳第十章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5/22 08:4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貪狼[/u]在 [i]2005/05/21 01:57pm[/i] 發表的內容:[/b]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
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祥見於系辭上傳第十章
[/quote]

貪狼兄可否提點多一些呢?

^^


-- 作者: buare
-- 發表時間: 2005/05/22 09:54pm

易經中是以陰陽為主
是個大原則
但是陰陽之道的各種限制
產生了各種子學問

風水原理是雌雄之道
雌雄之道卻比陰陽更限制
雌雄之道就好比優生學配對
不是男的女的就是可配在一起
老婆婆配個年輕小伙子
那是很不配的......................


-- 作者: 小藍
-- 發表時間: 2005/05/27 11:13am

簡單來說,研究「易經」是針對經文的內容,而研究「易學」是指易經衍生出來的學問,例如陰陽學。


-- 作者: 老平
-- 發表時間: 2005/05/28 05:49pm

      愚也來湊一下熱鬧吧。愚認為易學是根本,凡涉及到說易及用易的所有學問都是由其衍生出來的。易的源頭當然就是《三易》,有人認為前二易已經失傳,但近期經過出土文物及考古學的論証,前二易未有失傳,中醫理論、江湖術數、道家等等都是前二易的繼續。不過,這方面的爭論,還是留給考古學家去解決好了。
     現代人所說的《易經》,實際是指《周易》。是周文王、孔子及其後人對六十四卦及卦爻的記錄和他們主觀的解釋。而其象數方面則衍生出多門的術數學問,義理方面則重於人文方面而成為理學,尤其到宋代,程朱理學占了統治地位一直至今。
   象數方面則也有不斷的發展,尤其在術數方面更是五花八門,但這方面則更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及學習。但也有不少人認為象數理三者是不能分的,只不過是側重不同罷了。這一種說法,愚不同意。至於道理何在?這一點愚在許多貼文中已經談過,不過,有時間愚仍然會把拙見提出來讓各位斧正的。


-- 作者: 吳問天
-- 發表時間: 2005/05/30 02:5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緣生[/u]在 [i]2005/05/29 01:09pm[/i] 發表的內容:[/b]
術數的運用雖是要辨吉凶,但在使用時亦定要明善惡,否則便天下大亂矣。
[/quote]
「明善惡」而知所進退,應該算是易經與易學的主要不同吧......


-- 作者: 小藍
-- 發表時間: 2005/05/30 03:0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吳問天[/u]在 [i]2005/05/30 02:52pm[/i] 發表的內容:[/b]
「明善惡」而知所進退,應該算是易經與易學的主要不同吧......
[/quote]
同意~~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8/31 09:1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吳問天[/u]在 [i]2005/05/30 02:52pm[/i] 發表的內容:[/b]
「明善惡」而知所進退,應該算是易經與易學的主要不同吧......
[/quote]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 作者: ccde59
-- 發表時間: 2006/04/18 11:55pm

嗯~~小弟有點心得共享.....
從學術上看.....易....可否看成"磁場學"
就如同卦的運用極廣.....
同一個卦可以看不同的事物......
學卦者...等同一位翻譯者....把古文字翻譯成白話文.....
卦辭...卦序...等同文言文....而其中陰陽爻如同結繩記事的符號.....
同一個卦如果遇到不同的人,時,地,物.....
碰撞下所得的結果都不一定相同.....
有人利用問卦時的現場景象就能成卦.....
相當等於該人的磁場如此...造就出的卦象....
有時一卦能夠多問......也就是說當時問卦之人.....
磁場在內....經過相當的演算...就能推算出其結果如何....
一個卦象能看過去事....未來事.....就如同因果循環....
沒有之前的因.....(印證)...這支卦就失真了....怎麼會有後來的果....
改變自己的磁場....也能改變卦的結果....卦是拿來趨吉避凶的.....
了解自己的缺點....改變成我們想要的結果....就能'解'決當前的困難.....
紫微斗數...也是星系的碰撞....磁場的影響...造就出來的...
命盤的轉動....讓我們推算運勢......流年....
但是還是有跳脫命盤枷鎖的人.....修行..............................
也是讓我們看清世間的苦痛.......
也是讓我們能有更超然的立場去看清古文化的奧妙....^^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6/04/19 10:39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cde59[/u]在 [i]2006/04/18 11:55pm[/i] 發表的內容:[/b]
嗯~~小弟有點心得共享.....
從學術上看.....易....可否看成"磁場學"
就如同卦的運用極廣.....
同一個卦可以看不同的事物......
...
[/quote]

很感謝兄的心得分享^^

:em06:


-- 作者: cooldoe
-- 發表時間: 2006/04/19 11:28am

小弟認為,「易」就是自然之道,八卦所演化出來的,是大自然的道理,應對於人、事、物上的自然之道,如人倫之道,君臣之道,夫妻之道,處世之道...,違背了自然的道理,當然受天地所不容。


-- 作者: 法界
-- 發表時間: 2006/11/27 03:07pm

易之本體精神
即是不易.变易.简易也
顺天应人.
易告知万物运作规律...是指月之指也


-- 作者: 本有正念
-- 發表時間: 2006/11/27 04:1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吳問天[/u]在 [i]2005/05/30 02:52pm[/i] 發表的內容:[/b]
「明善惡」而知所進退,應該算是易經與易學的主要不同吧......
[/quote]


很同意,若果連善和惡也弄得不清不楚,就再沒有比較,沒有定位,沒有目標‥‥

請各位大大指點。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6/11/27 05:2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法界[/u]在 [i]2006/11/27 03:07pm[/i] 發表的內容:[/b]
易之本體精神
即是不易.变易.简易也
顺天应人.
易告知万物运作规律...是指月之指也
[/quote]
十分贊同大大的見解。但小弟有些不明,希望大大指教。請問"..是指月之指也"是什麼意思呢?

求教^^感謝。
:em39:


-- 作者: 紫柏
-- 發表時間: 2006/11/27 06:37pm


後學現只淺涉,感想便是《易經》是一本教科書,教給我們陰陽、消長、事物發展規律。爻文中的故事全部來源於生活,並是我們可以簡單明白的一種道理。而後來由易經衍生出來的眾多讀物,便是先人從《易經》中感悟,是一種學習方式,活生生地將如何開啟《易經》蘊藏的巨大寶庫的思維方式展現。

好多人會以為《易經》看懂了便會算命,結果無不一頭霧水。有種被騙的感覺。其實,他們未得到先人為我們留下的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舉例像九因歌:三三得九……你死背下去,如果老師沒有教你乘法的思維模式,將相同的數相加幾次,那你一定不會想到十三是三十,因為九因歌中無。而你有了這種思模式,你便會知道不只十三是三十,不管十乘以何數都會此數後加零……

所以,《易經》的博大精深,由易學演釋,易學的包羅萬象來源於《易經》。
從《易經》至易學是一個點至面至空間的學習過程,先知其言,再知其所以言,掌握規律,隨時空而化。

以上是後學在學習過程的中的一些感受,如有偏差,還望各位指正。


-- 作者: 灰魂4
-- 發表時間: 2006/11/27 07:3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灰魂4在 2006/11/27 07:45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緣生[/u]在 [i]2005/04/26 03:47pm[/i] 發表的內容:[/b]
究竟,易學是否就只是談《易經》內的經文?
易學是否就只有談卦的學問?
[/quote]
學生嘗試就緣生老師所題試解.望同好及前輩,老師糾正魂的錯漏!
{易經}智慧之淵博,可謂鋪天蓋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倫.無所不涉!
而易學當然談的是{易經},但就{易經}所表習易又不能只對著經文研究.
[十翼]的作者,先賢孔子老師就認為易學智慧可隨著個人的歷練而得啟悟.
孔子老師自已就是在晚年期習易的.
而"易"之所表有艱深的也有極簡單的,且往往能簡單到不時在我們身旁出現範例.
如此段人人通曉的歌詞(一支竹竿易折彎,三支竹竿斷折難)這樣的實驗相信大家都曾玩過,但當中的道理,除了團結,其它層面如剛柔,更含有比較和對待之理等.這種種曾認真的去思考又有幾人!
人倫如此,天地皆如此!
魂言至此,各位現在認為易學是否就只有談卦的學問?
卦只為其一,有所謂善'易"者不占.
魂個人認為易學首重禮,義,廉,恥.即品德和道德!
德得穩固始能正確駕馭{易經}智慧!
先明是非,再辨吉凶,繼而思進退!

淺見!!


-- 作者: 紅喜主
-- 發表時間: 2006/11/28 08:01pm

一般人是不會分辨的!!!agree


-- 作者: gratia
-- 發表時間: 2006/11/28 09:4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supralex[/u]在 [i]2006/11/27 05:21pm[/i] 發表的內容:[/b]

十分贊同大大的見解。但小弟有些不明,希望大大指教。請問"..是指月之指也"是什麼意思呢?

求教^^感謝。

[/quote]
小的多嘴來說說
佛經有這個故事
讓某人使用手指指著月亮
主要的事情 ( 精神 ) 是月亮
但是旁觀者認為發言人意味著手指
意思是事物倒置了
一點淺淺見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6/11/29 00:12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gratia[/u]在 [i]2006/11/28 09:44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的多嘴來說說
佛經有這個故事
讓某人使用手指指著月亮
主要的事情 ( 精神 ) 是月亮
...
[/quote]
謝謝您的解說喔 :em06:


-- 作者: gratia
-- 發表時間: 2006/11/29 09:5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supralex[/u]在 [i]2006/11/29 00:12am[/i] 發表的內容:[/b]

謝謝您的解說喔
[/quote]
我猜猜看:
個人我相信指的是:
手指 = 橋梁 = 易經
万物运作规律原則 = 月亮 = 在河另一邊的岸 = 對岸
一點淺淺見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8/01/02 06:28pm

謝謝各位前輩及大大的解說。受用。^_^


-- 作者: hubert
-- 發表時間: 2009/03/19 10:16am

緣生兄這是一個好題目, 我也是初學, 就被易經易學攪到頭昏: 如國內出版的易學智慧叢書

個人認為易有几個
- 八卦
- 陰陽
- 五行
- 九宮

八卦体系如數學理論用于時序及方位, 便被應用于不同項目

在秦燒書及漢獨專儒學之后, 很多學說都要帶上"易"的帽子
原文主卦64序的由來(不是帛書及京房)、仍由不同學者研究中,
說句笑話 - 不知是否那時的塔羅

孔子及漢儒把易哲學化多了, 這個与中國數學主重應用性有上出入、
不明白

希望有人能把原來易的建立還原,  方便后學


《易學與科技》
《易學與建築》
《易學與管理》
《易學與美學》
《易學與養生》
《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 》
《周易與易圖》
《易學的思維》
《易學源流》
《易經白話例解》
《易學與史學》
《易學與科技》
《易學漫步》
《易學與生態環境》


-- 作者: hkak167
-- 發表時間: 2009/10/20 01:41pm

易之本體精神應該是"自然之道"吧[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hkak167[/i] 在 [i]2009年10月21日 11:18am[/i] 時新增 -=-=-=-=-[/b][/color]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hkak167[/i] 在 [i]2009年10月21日 11:28am[/i] 時新增 -=-=-=-=-[/b][/color]
易學應該是一種研究"自然之道"的學說

易經應該是前人把他們觀測到的自然之道"數象"化 (類似方程式)


-- 作者: lamkamhing
-- 發表時間: 2009/10/20 09:40pm

也讓學生說幾句吧.
易的本體精神:1.簡易--天地,陰陽之學.
                        2.變易--萬物不停在變之學.
                        3.不易--宇宙,永恆不變(變易之理).
易學:即是易以卦象演譯大自然的定律給我們的學問.
易經:為後來學者聖人以其定律加入自己之思想導人處世.
如孔子所著的+翼,便滲入其儒家思想,導人,臣,君如何處世或理政之道.
一些淺見,如有錯漏,指正,謝謝.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