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消閒旺地】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7)
--- 旅遊好去處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55)
---- 三峽大壩蓄水改變全球生態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55&topic=168)


-- 作者: 何清
-- 發表時間: 2006/05/21 00:36pm

【大紀元5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台北十九日電)中國的長江三峽大壩號稱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水利及發電工程,明天將正式達到一百八十五公尺高的封頂高度,這意味著三峽大壩已基本完工。這座大壩稱得上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工程項目,不過其所引發的移民、生態環境等諸多問題,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爭議不斷。


三峽大壩工程建設中不斷浮現的爭議問題,主要是因為其淹沒區域範圍多達六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影響二十二個縣區市,移民人口高達一百一十三萬人,而且地方官僚從中侵吞安置費,讓用於移民的六百億元人民幣,最後追加到近三千億元;築壩預算也從最初的三千三百億元,暴增到最後的八千二百億元。

移民是三峽大壩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了百分之四十五。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一百二十九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移民數量遠超過工程初期計劃的數量,涉及湖北、重慶的二十二個縣區市,安置地遍及十多個省、直轄市,歷時長達二十餘年,為世界之最。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十四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等省市生活。

三峽移民從最開始就出現了嚴重的腐敗和資金挪用問題,地方政府和官員挪用移民資金用於其它項目的現象非常嚴重。三峽重慶庫區因貪污賄賂、瀆職侵權而落馬的官員已至少超過二百三十八名。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共開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熊聖中在三峽移民工作中,以造虛假移民戶口方式,套取國家移民補償資金案件。而由於庫區移民款的挪用問題導致移民補償款缺口太大,有很大部分移民反映未得到合理補償。

對週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是三峽工程建設中備受爭議的焦點。有專家指出,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將造成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

中國大陸知名作家戴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批評,三峽大壩對週邊環境的影響評估報告遲遲不公佈,民眾完全不知道這項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衝擊。世界自然基金會就提出警告,揚子鱷等長江流域的野生物種因三峽大壩工程面臨嚴重威脅,如一九八五年長江口尚有一百二十六種底棲動物,現在只剩五十二種不到。

國際的環保有關專家說,興建水庫最怕出現淤積,但長江含沙量居世界第四,如何解決也是難題。令人擔憂的是,長江污染嚴重,若清理不力,三峽大壩水庫恐將成為一個巨大污水池甚至化糞池,屆時臭氣也將是全球第一。

環保專家表示,三峽工程對庫區的環境和生態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據指出,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進而改變全球的自然環境。


-- 作者: 何清
-- 發表時間: 2006/05/23 09:26pm

【大紀元12月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12月3日報導)三峽庫區今年6月開始蓄水。短短幾個月,人們已經感受到水庫對氣候和生態的一影響。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今年夏天長江上游的重慶非同尋常的涼爽,而長江中下游則持續高溫。另外,長江珍稀魚種中華鱘的產卵期已過,但研究人員還沒有發現有產卵的跡象。這些變化是不是三峽水庫的修建而造成的呢?雖然人們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是,但參加三峽大壩生態影響論證的專家早就說過,大壩對生態的影響是弊大於利,但是在正式的三峽論證報告中這個結論卻變成了利大於弊!以下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和現今旅居德國、曾參加三峽大壩規劃的國土規劃專家王維洛以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冉伯恭的討論內容。


-- 作者: 何清
-- 發表時間: 2006/05/27 10:58pm

【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駐德國記者袁文編譯報導)對一向好講實際,做事認真嚴謹的德國人來說,中國三峽工程似乎讓他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三峽竣工當天,德國媒體的報導實在令人吃驚和沮喪。德國國家電視台稱三峽為大型「爭名」工程,三峽被虐為鬼峽。南德報文章標題中乾脆沒提三峽二字,直譯過來就是中國無意義的超記錄工程。更有報紙引用了「三峽—毛澤東的夢幻」之類搞笑話語。

橫覽大小媒體,發覺惹德國人「發牢騷」的關鍵一點在於:人民巨資納稅鑄成的三峽,對環保造成巨大破壞,使眾多人失去家園和土地不說,建成後,發現工程本身沒有甚麼實用價值。

得不償失

德國主流媒體《南德報》從方方面面分析報導了三峽工程,稱其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超出預料,情況糟糕到「連北京的政治高層出名人士都沒人來三峽參加竣工儀式」。對宣傳中提到的,「三峽是中國人民幾千年最偉大輝煌的工程」,可謂嗤之以鼻。

報導中寫到,庫區方圓660公里內,堆積了城市和農村的垃圾,舊工廠,廢置加油站,還有墳墓。蓄水後,江水流速將減緩,外加以上污染,屆時江水質量可想而至。

早在今天,被嚴重污染的江水在某些季節內根本無法達到引用水的品質。「知情的幹部們偷偷在家裏挖井,卻讓群眾繼續處在不明狀態當中」。

政府常常掛在嘴上的是,三峽蓄水庫可以在發大水時候起到防洪作用。其實不然,按專家計算,三峽蓄水庫容量只夠防預1998年大洪水的十分之一。

由於三峽移民資金由地方官員管理,導致過程中出現了大量腐敗貪污事件。大部份移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肥沃的耕田,因為腐敗,連合理補償也沒有得到。中國政府根本無力制止腐敗事件,甚至象徵性的處決了一些貪污者後也沒起多大作用。

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三峽供電價格全國最高,約平常電源價錢兩倍高,真是得不償失。至於三峽建工總共耗費了多少財資,到目前無處可查。建工十年時,中國政府公佈的數字是180億歐元,但外國專家估計起碼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無論怎樣,沒有人能夠知道這項建築工程的代價到底有多高,更無法計算搬遷築成了多大的損失,造成多少道德價值觀被江水埋沒,對自然生態的傷害多嚴重。」(http://www.dajiyuan.com)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