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財經資訊坊】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57)
--- [轉貼] 林森池講座內容 (14-July)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57&topic=346)


-- 作者: fred
-- 發表時間: 2007/07/25 02:33pm

2007年香港股市在股災陰影下再創新高,23000點已過。股民比以前進步,過去只問號碼不問其他,現在會問止蝕位是甚麼。但大家都不願做功課,我想賺錢就要靠點運氣了。

之前看過林森池先生06年12月公開大學的演講,有別於其他分析師,從金本位,美元強弱來分析世界形勢,對林先生認識不深,他的形象似學者,當時覺得流於學術研究。

前不久,他宣佈將捐贈 數十億港元給母校香港大學,因捐贈額超過李嘉誠而成為一時美談。 .

最近,7月再到香港大學跟其他講者參與慈善投資講座,在其他論壇貼上了他的內容,現轉貼跟大家分享。


-- 作者: fred
-- 發表時間: 2007/07/25 02:48pm

林森池校友主講《如何在股市泡沫中求存》投資講座

由香港大學基金主辦的投資講座,於七月十四日於香港大學陸佑堂圓滿結束。
是次講座為嶄新的籌款形式,藉此鼓勵更多社會人士支持大學的發展,並透過
林森池先生專業獨到的見解,增進大眾對投資理財的正面教育。

講座當日共一千多人參加,連同「何鴻燊校友挑戰計劃」的校友捐款配對,為
香港大學籌得港幣二百七十八萬元,以推動大學卓越的教學及研究工作。

重溫當日盛況,請參閱 http://www.hku.hk/daao/seminar 。

部份內容如下轉載至www.inv168.com:
林森池講座(14-July)〔上〕--from 麟記雜貨(Wheel)檢舉網誌分類:未分類2007/07/14 22:34:46

注意:
1. 講座內容較以往鬆散, 因為今次多了兩位主持人, 林氏有時講講吓要答主持人的問題, 所以會跳來跳去
2. 為求原汁原味, 沒有加上任何個人意見, 口言化和一d非正式經濟用語都保留
3. 頁數對應新書page no.

「股市泡沫」
- A股已經安全著陸
- 國內領導人已吸收經驗,用宏調措施影響經濟
- A股泡沫主要在ST股

- 次按只是小問題
- 要留意長債(inverted yield curve)
- 5年息率由4.5%升至5.2%, 債券價格跌了13%, 再由5.3%升至6%, 即跌多13.5%, 債券價格前後跌了27%; 債券災
- 30年債: 6% 即 1/0.06 = 16.6 P/E
- 原因: 市場錯價, 短債貴過長債
- 現有inverted yield curve: 衰退; Fed收緊銀根
- 過去一年, 很多專家估錯, 以為美國樓市差會引發衰退, 但是很多經濟體同步擴張, 例如BRIC, 帶好美國出口
- 長債一定要高過短債息, 起碼6厘
- 國債到6厘, 企業債價一定跌
- 98金融風暴時企業債>20%
- 因此, 美國唔會減息

- 仍有stupid money買美債, 例如香港, 中國外貿盈餘
- 所以美債息仍未升, 儘管real interest低

- 中國現已開始買股(e.g. BX)唔買債

- 美匯指數歷年來低多過高

- 債怕匯價跌及通漲

- 因亞洲各國有太多外貿盈餘才會在債息同real interest相差無幾時仍買美債(這是stupid money)

- 因債券會行先過股災, 睇債券可預測股災

- 長債息一升, 股就跌或橫行
- 6厘還算安全(p/e = 1/0.06 = 16.6), 但8厘就要留意(p/e = 1/0.08 = 12.5)

「油價, FED rate, CPI之關係」
- 油價行先過cpi
- CPI係用按年升幅計, 未能反映真實情況
- CPI component內有d升有d跌, 拉勻好似無事(人為控制)
- FED只留意通漲, 不理經濟, 只會在衰退發生後才減息, 目的為維繫美元信心
- 5厘債, 通漲3.5厘, 實際利率1.5厘, 而人民幣每年升值4%, 實際上中國補貼緊美國
- FED最怕油價高, 引發通漲
- 所以油價, 商品價, cpi, 長期利率係領先指標
- 油價睇5年期油價
- 06年現貨油us$78, 5年期油us$68
- 最近, 5年期油us$73
- 5年期油無人炒, 純由煉油商與採油商決定
- 油價令食物價錢上升

- 油價$60-70橫行對油商極不利, 會減少profit margin, 從中石油06年業績可見

- 息口唔郁, CPI落, 油價落, 機構投資者即買股票

- 聰明錢買國企, 現時只係小泡沫, 估值仍合理

- book p133-140
- 過往泡沫
81年: fed rate 19%; p/e 21
87年: fed rate 10%; 香港3個月拆息升
再加上長和送紅股再拆細炒高股市, 然後集資100億; 爆破
94年: 香港可以用3個月拆息睇股市(由3%到7.25%), 息口見頂, 股市見底
97年: 3個月拆息去到16%

- 所謂止蝕, 只有當公司出現問題或宏觀環境改變才做, 即清倉

- 中移動股價上升落後於盈利增長, 為之市場錯價

Q&A
1. carry trade拆倉對市場影響? 比美債息升風險低
2. 中國數據要否考慮? 領導人反應快, 用宏調
3. 人民幣升多幾多年? 5年
4. 國內期指對香港影響? 未有對指數影響太大的國企, 而且國家審計署對國企監察

「國內銀行業」
- 銀行實際增長比各分析預期好
- 林氏都認低估了
- 對盈利可以樂觀一點
- 銀行一出A股, 溢價放入reserve, book會升
- 銀行賺息差同服務費收入
- 留意貸款質素
- 貸款分6個級數(低grade果d已收不到息)
- 招行合格loan比HSBC還高, 所以貴過HSBC
- 要留意受關注doubtful的loan有機會惡化
- 買招行的投資者其實好專業
- 交行write off方面比較進取, 可能受HSBC影響, 盡量想早d write off所有壞賬

- HSBC? 07年會見底, 因06-07年write off最保守
- Check p202
- 05-06年短息高過長息影響收入
- 以前80年代尾正常yield curve所以賺多d

- HSBC的經營策略: 盡早完成所有write off; 等息差擴闊; 可以再用股票收購

「保險股」
- 以美國過往case, 保險股比銀行股跑得快
- 69-00年 AIG升200倍; Bank of America 升30-40倍

- 保險公司經營比銀行優勝: 成本低(沒有分行); 很少人斷供人壽保險; 賠款有數計, 銀行有擠提風險

- 現時國策向保險公司傾斜, 保險公司可做金融生意但銀行不可做保險

- 留意中人壽收購民生銀行發出通告時顯示的股權變動, 有d大行發輪但估錯市結果要出售手上中人壽持股對沖

- 宏利沒有保單增長都可以有2倍 P/EV; 所以中人壽可以有3倍 P/EV

- 但今年平保發A股會跑得快過中人壽
06年EV $10
07年EV $18; 3倍 P/EV = $54; 4倍 P/EV = $72

林森池講座(14-July)〔下〕--from 麟記雜貨(Wheel)檢舉網誌分類:未分類2007/07/14 22:35:42

「電力股」
- 902盈運和控制成本佳
- 風險: 煤價再大升; 煤電聯動推遲
- 所以唔好100%買哂
- 考慮: 賣了幾多度電, 成本幾多
- 睇多幾個月, 如電費不能加, 換馬銀行股

「監察手上持股」
- p83 比較聯通和中移上客量, 上客比例, ARPU, 持有941放心好多
- 要有剪存手上公司所有新聞的習慣, 還要細讀

「貴金屬」
- 不保值, 只係博有另一個傻瓜同你買
- 不會產生現金流和利息

「曹仁超對談」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表示01年買金, 但已於$650和$750時賣哂
- 一般人要止蝕, 因為沒有林氏的智慧!
- 豪宅到2% yield就會見頂(現時2.5%)
- 留意世界各地(e.g. 台灣, 日本)房地產牛市28年, 熊市可以達50年(e.g. 美國miami)
- 香港的房地產牛市已於1997年結束

~完~


-- 作者: fred
-- 發表時間: 2007/07/25 03:09pm

[UploadFile=lin_1185346827.jpg]


[b]重點不在於他有幾窮而是他財富的起點跟大部份人一樣源於工作和儲蓄與"風涼"相差十萬八千里[/b]

[b]無錢娶豪門女 激勵林森池變股王[/b]
原文:關慧玲 星島日報, 7-7-2005

第一代證券分析師林森池近期揚言豪捐數十億元給母校港大,比城中富豪李嘉誠的十億還要多,不過兌現期要在2060年,成為一時熱話。出此豪情壯語的林森池,本身憑獨到眼光和努力,從草根階層一直往上爬,從交不起學費,到今日成為大學“最豪捐款人”,他的人生轉捩點,竟是一段與千金小姐無法開花結果的傷心故事。打滾證券界數十年,林森池得道的不二法門,依然是:致富非僥倖。
林森池從不穿名牌,行裝低調得像個在公園見到的阿叔,多過一個有錢佬。最矚目的,只有身上的兩個大腰包,裝水、銀包、手機和藥品,是他數十年的習慣。
“我好[b]discipline(整齊)[/b],東西鍾意歸類擺放,一找就找到。”他拍拍身前的腰包笑說。擅於整理,是多年在工作中訓練得來的紀律,幫他在證券分析場上過關斬將。


[b]69年買滙豐初嘗甜頭[/b]

“小時候住在連廁所也沒有的木屋,最記得母親常說:‘學費是好辛苦借來的,你要用心讀書’。”大學念歷史,畢業後順理成章做教師。
林森池每個月節衣縮食,教書兩年才儲到買股票的萬多元“入場費”,“那時是69年,滙豐是40股一手,市價280元。”買入後,滙豐宣佈每一股送一紅股,除淨後,股價又急速回升至200多元,前後三個月,股票竟升值一倍,令他初嘗“坐等有錢收”的興奮感覺,為得到更大回報,他成立資料室,用從前念歷史時的研究方法,搜集並整理不同公司的營運狀況,不夠錢,就以買碎股來得到公司年報。

[b]郎才女貌只歎莫財[/b]

本來,教書跟投資並存沒甚麼不好,但人生的另一次打擊,令他立定決心轉行。
林森池年輕時,外形俊朗,更有點似張國榮,吸引了來自本地名門望族的女同學,拍起拖來,雖說郎才女貌,但由於家世懸殊,二人相戀一直飽受壓力,但林森池很堅持,到真要談婚論嫁,遭到女友家人極力反對,擔心林森池養不起老婆。“後來女友離開了我……”林竭力說得輕描談寫,但記者仍隱隱感受到失戀的那份痛,想再追問,他沈著臉一股腦兒搖頭,“原來無入息,就無地位,不過,這件事的確激勵了我。”低沉了一段日子,林森池下定決心,不要再叫人看不起。
1971年,英國維高達( Vickersda costa)來香港聘請分析員,林森池把握這個機會,從資料室帶來一大迭分門別類的公司資料去見工,念歷史的林森池在百多個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加入證券界。
當年做證券分析的人不多,林森池唯有從英國人身上偷師,後來他自己做分析,最開心是聽到對方一句話“怎麼你的結果跟我們內部的這麼相近?

[b]分析誤差少專家驚訝[/b]

“是的,我估的盈利,誤差不會多過5%。”提到自己在證券界的江湖地位,林森池才又笑了。多年來,他在維高達證券、獲多利投資服務、美林證券及瑞士聯合銀行出任要職。
他最彪炳的戰績,是80年代初,買入美國政府國庫30年債券及相關的“零息債券”,多年來,他已經賺到本金的幾十倍回報。
“假設以100萬元本金,以15厘複式計算,30年就是6000多萬元。”林森池說,當年美國處於“三高一低”的困難時期;通脹高、利率高、失業率高,和低增長,“1981至1984年間,30年年期的國庫債券,利率徘徊12至15厘,我就問自己,這究竟是否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林森池又再翻查歷史,發覺美國自立國以來,只有在1861至1865年的南北內戰期間,出現通脹失控,20世紀初成立了聯邦儲備局來控制鈔票印量和遏止通脹,“它的權力比總統還要大。”林說,這代表美國政府不會坐視通脹不理。另一個問題是,美元會否持續貶值?他再分析美國社會及政治狀況,“美國總統是民選的,卡特總統被視為軟弱,無法解決經濟困局,所以無法連任。代表共和黨的雷根當選,他的內閣及智囊團成員,大部分都是頂尖私立大學訓練出來的精英,萬一他們的教育制度破產,由精英管治的社會便會崩潰。”

[b]成立資料室翻歷史利投資[/b]

憑這假設,他再計算美國大學的學費,“80年代哈佛大學學費要3萬美金一年,假如一年有12%通脹而美國政府無法控制的話,30年後,學費要上升至100萬美金一年,到時無人夠錢讀大學了。”林說,所以他信美國政府會盡力打壓通脹及保存美元的購買力。
經分析後,林以大部分積蓄投資美國30年期的國庫債券及相關的零息債券,本利和一直滾存下去,問他滾存了多少錢,他笑而不答。今日,當然證明林森池的眼光非常准,“當年老友曹仁超曾和我一起討論過,結果我有買,他沒有,哈……”記者從其他資料粗略計算,相信林滾存的市值至少數以千萬計。不過財富與他個人生活拉不上,該項投資已是將來捐贈予香港大學的資產。

[b]無沾手科網股[/b]

“樓市崩潰前,我已賣掉部分樓宇,一隻科網股也無沾手。”他帶點自豪的說,只要做足功課,要避免泡沫其實並不難。見盡不少投資初哥損手爛腳,林森池希望以畢生功力,教人做個精明投資者。他說要“教精人”,所以既寫書,又做電臺節目。要聽他的股海心法,可逢星期四晚十時至十一時,在港一台的“有加有減”節目。


[img]http://www.hku.hk/daao/seminar/album/191.JPG[/img]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