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rainbow
[b][size=4]2008年紐約華人社區經濟回顧(2)房價恐再跌 華人停看聽 [/b][/size] [b]買家出價慢 下殺1成 [/b]
有20多年地產經驗的宜達貸款公司董事長徐芳琇表示,過去法拉盛市區靠近地鐵的房子,上市只要一周,就至少有3位買家出價。可是現在的買家都是要看了又看,一再比較,平均要一、兩個月才會出價,而且出的價至少比買家的要價低10%。這樣使得地產經紀的廣告費用明顯上升。
而造成買家購房行動放慢的重要原因主要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徐芳琇認為,大家擔心房地產的價格繼續下跌,現在不是入市的最佳時機;而股票不斷下跌,工作隨時不保的危險也讓大家考慮再三,除非有迫切的需求,否則民眾多不想在這個時候買房。甚至有的買家交了定金之後,因為害怕損失,寧願不要定金,也不願買房。徐芳琇的一個客戶甚至在交了5萬元定金仍決定違約。而她自己也是在4月交了2萬元定金之後,決定還是損失定金不買房,不過「還好那時當機立斷,現在過了半年,那棟房子也沒有賣出去。」
不過低迷的房市中也有異類。華美地產商會副會長司徒豪威表示,以磚為材料的3家庭房屋因為可以自住加出租,還是很受華人歡迎,但是以木頭為材料的房屋銷路就相差很多。而合作公寓和共有公寓因為有嚴格的規定,銷路是眾多房屋類型中最差的。
[b]貸款很困難 壓制買氣 [/b]
讓大家止步不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貸款條件趨嚴。司徒豪威表示,目前在申請貸款的華人中,有40%因為無法提交報稅表和工資單等證明,被貸款機構拒絕。而能夠貸到款的申請者中,平均頭期款達到了40%,但就算是如此高的頭期款,申請人也必須要提交工資單等證明,而在過去,這樣的申請無需任何文件,就可以輕鬆貸到款。計算收入方面,銀行把房租收入只算75%,這也導致許多指望房租貼補收入的申請者不合格。
新美貸款銀行總裁陳邁克表示,華人很多是從事餐館、衣廠以及超市工作,拿的都是現金。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支付貸款,但是苦於無法提供銀行需要的文件證明,銀行收緊貸款政策,對他們影響最大。不過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並沒有改變規定,提出苛刻的要求。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他們也專門針對華裔設計貸款項目,只要公司老闆願意出具收入證明就可以,憑藉16年來沒有一個華人拖欠貸款的經驗,他們還是有信心將錢貸給這些購房者。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9/01/03 04:07pm 第 2 次編輯] 世界日報 2008-12-27
【記者劉爽紐約報導】經濟不景氣下,紐約市20多萬小商業主受到直接衝擊。根據曼哈坦商會(Manhatt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一份調查報告,8成的商家表示受到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貸款機構也面臨貸款收不回,或無錢可貸的局面。在這樣的「寒冬」下,紐約市小商家的命運多舛,各政府和民間機構調整政策,以幫助小商家而達到經濟復甦的最終目標。部分小商家也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把蕭條的經濟大環境轉為自己擴展生意的發展機遇。
曼哈坦商會主席普洛格(Nancy Ploeger)表示,該商會代表的1500家商家共有16萬5000名雇員,這些商業的年利潤為6300億元。這份近期針對旗下1500家會員進行的調查共收到172份回覆,結果顯示,零售商與餐館業者遭受較為嚴重的影響。具體而言,8成的回覆商家都表示受到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30%的商家表示顧客越來越少,17%的商家表示未如期領到應收帳款,7%的商家表示無法申請到貸款,7%的商家凍結招聘或開始裁員,6%的商家沒有辦法及時付款給供貸商,5%的商家表示員工的士氣大受影響。
除了客流急劇減少和利潤大幅下滑外,小商業賴以生存的現金出現「斷流」情況,貸款貸不到,欠款還不出,生意無法周轉。勞動經濟發展公司(SEEDCO)的一份資料顯示,在紐約市20位雇員以下的小型商業能順利貸到款的比率只有1%,平均下來,一名小商家實際現金需求和可貸到款額之間相差7萬5000元至10萬元。隨著經濟陷入衰退期,這一差距愈發明顯。
[b]小額貸款減少35% [/b]
一直以來,信用卡和房產貸款是小商業主起家最主要的2個資金來源,其次是銀行商業貸款。但是根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2008年秋的季度報告,在金融風暴後,全美75%的銀行提高了借款要求,70%的銀行增加了貸款手續費,20%的銀行下調了信用卡的信用額度。小商家申請聯邦小商業署(SBA)7(a)貸款保證方案獲批者也急劇減少。在紐約市,今年的7(a)貸款額比去年少了4成以上,該署提供給紐約市小商業的小額貸款(microloan)也比去年少了35%,以布朗士和皇后區的減少幅度最為明顯。
[b]NYANA助尋還貸款 [/b]
紐約新美國人協會(NYANA)婦女商業中心是聯邦小商業署下專門為新移民設立的商業輔助機構,負責幫助小商業主申請銀行貸款。該中心主任陳曉冬表示,金融危機後,有更多小商業主前往該機構尋求貸款幫助,他們也調節了已借出貸款的還貸政策,以幫助還不出貸款的商家渡過現在的難關。
陳曉冬提供的資料顯示,美髮美容美甲等個人服務業,零售業和餐飲業在經濟衰退中受到了最嚴重的影響。她的多位貸款客戶表示沒有客人上門,無法按期還出貸款。例如一位在格蘭街開美容院的越南裔業主表示有時一整天都沒有一位客人,根本無法還貸款,陳曉冬就按有關政策幫其延長還貸期以降低每月還貸額,避免了遲交罰款。在皇后區的一位中檔餐館業主,也在她的幫助下把每月800元的還貸額降為400元。
貸款是新移民創辦企業最難過的一關,很多新移民報稅的年限不足3年,而且信用紀錄太短或者沒有信用分數,銀行一般不願接受這樣的申請,該中心就針對新移民商家進行分析和擔保,在商家完成一系列輔導課程後,幫助其取得貸款。有意申請者可以與陳曉冬聯繫,電話(212)898-4167,電郵dtran@nyana.org。
[b]聯邦地方齊施援 [/b]
聯邦小商業署商業發展專員郭曼麗說,發生經濟危機後該署加強了幫助小商家申請貸款的力度,尤其在華人聚集的法拉盛地區,派了多位專員前往多家銀行講解向小商業貸款的政策。如果銀行不願意提供貸款,小商家可以前往聯邦小商業署求助。郭曼麗建議小商家在經濟不景氣時,要尋找機會擴充商機,比如申請聯邦、州或市的商業認證,以爭取政府給小商家的合約;另外要特別注意法規,不要被執法機構抓住罰款;還要利用政府提供的貸款機會,像聯邦小商業署可以提供3萬5000元以內的小額貸款,以及25萬元的快速貸款。詳情可以上網站www.SBA.gov查詢,也可與郭曼麗聯絡,電話(212)264-7060,電郵信箱:Man-Li.Lin@SBA.gov。
最近,聯邦及紐約州、市政府都實施不少新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尤其是幫助小商業復甦。市長彭博通過紐約市經濟發展公司(EDC)展開現金融資計畫(Capital Access Program),該計畫提供貸款保證給那些少於100人的小商業主,保證能幫助申請到50%的所需貸款額。該計畫預計投入500萬元以從各銀行融資1000萬元,幫助約400位小商家。
~~~~~~~~~~~~~~~~~~~~~~~~~~~~~~~~~~~~~~~~~~~~~~~~~~~~
世界日報 2008-12-27 【記者宋怡幀紐約報導】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市場蕭條悄悄蔓延至各行各業,理髮店和指甲店更遭遇前所未有的低潮期。位於華埠的多家的理髮店、髮型屋和指甲店業者均表示現在生意難做,顧客少,而且選做昂貴項目的顧客也大不如從前出手闊綽了。
位於披露街(Pell St.)經營多年的嘉麗髮型屋老闆邱先生表示,今年店裡的生意比去年總體少了3成以上。雖然還沒有聽說周圍的同行有關門的,但入冬以來真的是生意慘淡。經濟大環境不好,再加上天氣冷,很多顧客都表示沒有工作了,頭髮簡單修剪一下就好。常常光顧的顧客也不再如以往會選些較奢華的服務項目,可以減少的程序都儘量簡化,消費再也不像從前一樣大方。 位於地威臣街(Division St.)7號的時尚髮型屋老闆周先生和董先生表示,髮型屋8月底開業,正趕上經濟蕭條的開端。現在已經開業3個月了,生意基本上還算可以。雖然不是非常的好,但也達到了預期。尤其在經濟如此蕭條的情況下,該店還能維持正常的運作,而且客流比開業之出逐漸好轉,作為一個新店也算理想了。
針對客人的消費情況,董先生說,客人在詢問產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時,還是傾向於簡單便宜就好,可以看出經濟不景氣對消費者的影響。
在布碌崙班森賀經營指甲店的周女士估計,店內的整體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5成。她說,冬季本來就是指甲店的淡季,又遭遇經濟危機,真是雪上加霜。她的店因為已經開了4、5年,還有些老顧客光顧,周圍已經有幾家指甲店關門大吉了。
周女士表示,以往每逢萬聖節、感恩節都有很多顧客專門為了節日來做指甲,而且很多人都會選些價格貴些的服務,例如水晶指甲等。如今不但沒有人選做水晶甲,為了節日專門來指甲店的客人幾乎沒有,讓她很苦惱,本來期望節日期間客人多些可以賺些錢,現在看來連新年都不會出現人潮,忍不住嘆息「今年生意實在難做」。
在曼哈坦中城經營指甲店的孫太太說,生意勉強維持,中城的房租貴,人工高,雖然顧客還算不少,但選擇做奢侈服務的少了很多,客人進入店內都只選擇一些普通彩繪的服務項目,可是簡單的彩繪民眾自己就可以在家裡獨立完成,平均下來,整年的收益處於保本的水平。 ~~~~~~~~~~~~~~~~~~~~~~~~~~~~~~~~~~~~~~~~~~~~~~~~~~~~~~
世界日報 2008-12-27 【記者曹健紐約報導】自金融危機以來,紐約銀行業陷入蕭條,地處曼哈坦下城華爾街和中城金融區的中餐館,也連帶受到嚴重衝擊,成本升高,利潤下降。臨近年終,生意依然沒有改善的跡象,業者步履維艱。部分業者因此改變高檔路線,推出低價的自助式快餐吸引顧客。
華爾街大裁員,數以萬計的金融從業者失去工作,而在華爾街附近開業的中餐館,幾乎完全依賴銀行客戶。有的餐廳因顧客出手闊綽而走高檔經營路線,在金融危機前生意興隆,午餐和晚餐的宴席不斷,銀行家三天兩頭聚餐,時常需要提前訂位。 臨近華爾街的中餐館半島酒家業者表示,在9月中旬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生意減少很多,不少金融界的常客都不來了,前來用餐的也減少了開銷,即使是叫外賣的客人,點菜也不再大手大腳。
華爾街、砲台公園和世界金融中心所處的曼哈坦下城金融區,共有10多間大大小小的中餐館。業者表示,在金融危機前,不僅有很多華爾街的銀行家常來用餐廳,砲台公園的下城居民區的居民也經常光顧。但是近3月來,生意無一例外地下滑。
在華爾街Cedar街上的一間中餐館,在午餐時間僅有幾位顧客,業者愁眉苦臉地說,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生意少了接近一半。在Beaver街上一家中餐館,雖然午餐時間還是有不少客人在排隊付款,但業者說,金融危機前顧客更多,隊伍更長,這已是今非昔比。
為了擺脫經營困境,華爾街的中餐館業者使出渾身解數,例如從高檔路線轉向低檔路線,特別是在午餐時間竭力吸引現有的華爾街上班族。華爾街旁邊的Yip's中餐館,目前就以低價的自助式快餐吸引顧客。不過業者說,雖有效果,但顧客人數和每天的出菜量還是比從前減少了很多。
[b][color=blue]在銀行等金融機構林立的曼哈坦中城,中餐館的生意也在不斷下跌。例如宴才軒、綠楊村、萬壽宮等規模不小的中餐館,往日食客如雲的場面不再。業者說,金融危機影響了各行各業,經濟不景氣,許多生意人節省開銷,減少以飲食促公關的頻率,不知這一景況還要持續多久。 [/b][/color]
華爾街和中城金融區的一些中餐廳,因營業額不斷下降,依賴小費的企檯等員工的收入也大幅縮水,有的自動離職,另謀出路。
-- 作者: rainbow
[b]2008年紐約華人社區經濟回顧─5(小商業篇/B) 總部設在曼哈坦華埠的電召車公司,除了為華裔民眾服務,還因比主流電召車便宜的價格優勢,擁有不少華爾街的銀行等商業客戶。不過華爾街萎靡幾個月來,客源流失了很多。有華裔司機說,現在到華爾街接一次乘客,可不容易有機會了。
按說,汽油價格降低,應該促進電召車公司和司機的盈利,不過,新金龍電召車司機陳先生卻不這樣認為。他表示,司機用的汽油越多,表明出車次數越多,賺錢也越多;如今,汽油雖然便宜了,油費支出減少了,但乘客也減少了。生意少了,再便宜的汽油也帶不來利潤。許多華人電召車司機的月收入,如今連2000元都不到,去掉保險、註冊、電台等費用,幾乎沒有什麼盈利。
[b]盈收減半 慘過九一一 [/b]
「現在每天賺到的錢不到去年(每天)的一半,九一一過後都沒這麼慘!」從事電召車行業數年的陳姓司機也感慨說,過去景氣還沒有現在這麼差,他認為雖然金融危機首波遭受裁員是金融界的白領階級,乍看之下似乎對華人沒有影響,但是漸漸發現大家荷包越看越緊,相較於處在異地、語言占劣勢的華人而言,簡直是雪上加霜。陳先生說,「以前生意好,每天可以賺個200元,現在可能工作一整天還不到100元。」採訪當日陳先生排了快1個小時才載到1名乘客,乘客才上車他就趕緊打電話回公司準備登記排隊。
[b][color=blue]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閩籍司機表示,過去在外州打工的華人時常利用長周末或假日過來購物消費,透過口耳相傳、互相介紹的方式叫電召車,現在移民局抓非法移民動作頻繁,外州想來紐約的華人害怕搭乘長途巴士遭臨檢,即使很想至紐約晃晃,仍然只能心裡想想就好,不敢擅自行動,連帶的影響電召車的生意。他無奈地說,「大家怕得都不敢來了,還有誰要叫車啊!」 [/b][/color]
電召車生意減少不是華人公司獨有,主流公司受到的影響更大。[b][color=blue]在一間美國電召車公司開車5年的華裔司機周鎤說,從前他專上晚班,那時候每天晚上8時至午夜,華爾街旁的百老匯大道上停滿了等候客人的電召車,都是在銀行加班後叫車回家的金融界人士。除了車資,這些客人付的小費也多,因此夜班司機的收入比白班的還多。 [/b][/color]
[b][color=blue]「如今的華爾街和從前大不一樣了。」周鎤感嘆說,裁員導致金融界職員減少,幸運保住工作的銀行員工也很少加班,沒有必要訂電召車,許多華爾街公司還取消了員工享有電召車服務的福利。 [/b][/color]
[b]節省開支 華人轉公交 [/b]
對於華人電召車公司而言,客源減少是因為整個華人社區的商業也在金融危機後陷入低迷。為了節省開支,許多從前習慣呼叫電召車的華人,轉向乘坐地鐵、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或者搭乘華人通勤小巴。
在曼哈坦華埠地威臣街乘坐小巴前往皇后區法拉盛的華裔商人劉進輝說,從前為了做生意趕時間,隨手就撥個電話叫車,20幾元錢車資根本不放在眼裡,「不過最近不能大手大腳花錢了,能省則省,反正坐電召車和坐小巴的速度差不多。」
-- 作者: rainbow
[b]2008年紐約華人社區經濟回顧─6(金融危機篇) [b][color=blue]國寶銀行董事長孫啟誠表示,華人的投資理財觀念比普通美國人要保守得多,有了充足資金作保障,才肯出手購屋,因此即使是次貸風暴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危機,大部分購屋的華人依然能夠承擔房屋貸款的月付。因無法支付月付而被銀行收屋的華人家庭遠少於美國人。[/b][/color]
擁有信用卡業務的華資銀行,客戶拖欠借款的現象也不多。中國銀行今年甚至還逆勢推出了全新的中銀借記卡(debt card),不僅為美國客戶,也為來美旅遊、留學的中國公民提供方便服務,決策完全不受金融危機影響。
聯邦金融監管部門在次貸風暴後要求銀行提高貸款門檻,近期使一些信用紀錄分數不足的華人在尋求貸款時受阻擋。但是,個別華資銀行往往比主流大銀行採取一些較為變通的措施,協助有經濟實力的華人成功貸款。銀行之所以肯變通,是因為對華人客戶的償還能力抱有信心。
[b][color=blue]在華人社區擁有分行網點的大銀行,如今也相當依賴華人社區的存貸款業務。不論是花旗銀行、大通銀行、匯豐銀行或是美國銀行,華人社區的分行業績都在集團內處於領先地位。即使是因整體危機而被美國銀行收購的華盛頓互惠銀行,其原本華人社區分行的業績也絕不虧損,改換門庭後,繼續為新的總行發揮引導作用。 [/b][/color]
從紐約華資銀行反饋而來的消息顯示,華人的存款熱情仍高。有銀行界人士表示,華人安然度過金融危機的比率,在美國移民社區乃至整個美國社會中當屬最高。 世界日報 2008-12-29 【記者周雨婷紐約報導】美國遭遇經濟危機,商業景氣差,大型金融公司、銀行、企業紛紛破產,投資者人心惶惶。然而,紐約華人社區申請破產的公司並不多,商業律師表示,這與華人商業的經營規模和方式有關。
多位商業律師說,華人大多為小商業者,經營的是餐館、乾洗店、雜貨店等,這些都是小本經營,就算是經濟狀況差,無法維持,最多也是關門歇業,而不會申請破產。
商業律師黃德勝介紹,所謂破產,通俗地講,一定是業主為了繼續經營,想處理掉現在的欠債,他們大多擁有「信用」(Credit)問題,或是其他一些資金債務。以華人企業的運營形式來看,他們都是先付款,再得到一定的回報,比如律師樓做廣告,都是先給錢,才會有廣告出現,很少有人拖欠大量欠款。
此外,破產需經過聯邦法院的審理,申請破產者需到法院作證,向法官陳述理由,再一項項的分析欠債,由法官裁定是否可以免去。對美國法律不太精通的華人,大多都不願意經歷至少半年,甚至更長的破產程序,若真的生意太差無法經營,華人大不了關門。
閩籍社區僑界人士指出,美國經濟衰退,紐約華人社區雖然有影響,但並沒有受到太大衝擊,因外州失業人數增加,不少閩籍新移民回到紐約找工,長年居住在華埠,雖然一些大餐館顧客減少,但東百老匯以及附近街區的小型餐館,經常滿座,在各個會所打麻將娛樂的鄉親,更是擠滿了整個樓層,這樣看來,華人社區小生意商家不但不會破產,生意好似還不錯。
在這次金融風暴中,華埠衣廠紛紛倒閉,紐約華人車衣商會會長鄭時甘表示,雖然他自己的衣廠也在兩個多月前宣告結業,但這並不是此次經濟衰退的影響,衣廠的關門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結果,美國國內大量衣源流失,產品價格也無法與中國相比,紐約衣廠業早已是「窮途末路」。
商業律師陳立樞特別提醒,雖然在商業無法經營時,申請破產是抵消債務的一條途徑,但是業者還需考慮清楚,申請破產雖然與身分無關,但在出庭時一定會被詢問社會安全號碼。此外,申請破產會嚴重影響申請人的信用。不過,中國人通常習慣「有多少,花多少」,就算是做生意需要借款,很多也是找親朋好友周轉,有效地避免陷進債務危機。
-- 作者: rainbow
[b]華妓5折速食也難有生意 【明報記者劉真報道】[b][color=blue]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都感同身受,連提供色情服務的妓女也感受到了寒意。隨著買春人數的減少,紐約華人社區的妓女打折促銷,延長工作時間,甚至提供「速食」服務,卻仍然難以拉動生意。 [/b][/color] 【明報記者劉真報道】[b][color=blue]經濟衰退,紐約華社的春宴並未受到影響,今年的春宴預訂依然火爆,尤其是周末期間,已經一位難求。法拉盛和華埠的一些餐館也紛紛出招,以特色菜肴和服務吸引顧客上門,尤其是社團和企業的大型年度宴會,更是各家餐館爭搶的對象。[/b][/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