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斗數原理研究】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65)
--- 疑惑《疱丁解牛》中对太阳的说法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65&topic=647)


-- 作者: 同梁女
-- 發表時間: 2009/01/04 00:04pm

请问为何《疱丁解牛》中说太阳“卯酉寅戌;艳泽四被;申辰酉卯,韬光养晦”???

在戌不是反背吗,为何艳泽四被?

在辰不是升殿吗,为何韬光养晦?

特别是二句中都提到[b]卯[/b],一会艳泽四被,一会韬光养晦,不是自相矛盾吗?

到底何解?请明示。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9/01/04 05:3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同梁女[/u]在 [i]2009/01/04 00:04pm[/i] 發表的內容:[/b]
请问为何《疱丁解牛》中说太阳“卯酉寅戌;艳泽四被;申辰酉卯,韬光养晦”???
在戌不是反背吗,为何艳泽四被? ...
[/quote]


值得研究。

[b][u]太陽在戌[/u][/b]

[UploadFile=A4A1_1226724746_1231061884.jpg]

[b][u]太陽在辰[/u][/b]

[UploadFile=A5BC_1226724823_1231061921.jpg]

供提供參考~~~~~ :em47: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9/01/04 05:4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9/01/04 05:47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同梁女[/u]在 [i]2009/01/04 00:04pm[/i] 發表的內容:[/b]
特别是二句中都提到卯,一会艳泽四被,一会韬光养晦,不是自相矛盾吗? ...
[/quote]

[b][u]太陽在卯[/u][/b]

[UploadFile=A4C8_1226724795_1231062373.jpg]


-- 作者: 同梁女
-- 發表時間: 2009/01/13 01:54pm

我是菜鸟,我不懂
太阳在辰时,紫破在未,均是庙旺之地,为啥还要稻光养晦?岂不憋屈?
太阳在戌,紫破在丑,是落陷,为啥艳波四射?那岂不说明落陷反背的太阳好过庙旺升殿的太阳?
请指点。


-- 作者: 同梁女
-- 發表時間: 2009/01/13 01:56pm

有人告诉我“辰宫水库,戌宫火库”,跟太阳有什么关系呢?
不懂
谁能告诉我?


-- 作者: 灰魂4
-- 發表時間: 2009/01/17 01:13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灰魂4在 2009/01/17 01:16pm 第 1 次編輯]

後學認為得先弄懂原文之意,對解答問題可能有莫大裨益

庖丁解牛的原文如下: 《莊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另補充原文的解說如下:

疱丁解牛”是《莊子》中一個家喻戶曉的寓言。莊子借牛喻意養生,寫來形聲俱活。

有一個廚夫替梁惠王宰牛。他舉手投足之間,劈劈啪啪地直響,進刀剖解,牛的骨肉就嘩啦一聲分離了,牛的分裂聲和刀的割切聲莫不合乎音樂的節拍,廚夫的一舉一動也莫不合乎於樂章的舞步和經首樂章的韻律。

梁惠王看了不禁贊嘆著:“啊!好極了!技術怎能精巧到這般的地步?”

廚夫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受好的是道,已經超乎技術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滿眼只見渾滄一牛。三年以後,就未嘗看見整條牛了,所見乃是牛骸筋骨的分解處。到了現在,我只用心神來體會而不用眼睛去觀看,耳目器官的作用都停止了,只是運用心神,順著牛身上自然的紋理,劈開筋骨的間隙,導向骨節的空竅,按著牛的自然紋理組織去用刀,連筋骨盤結的地方都沒有一點兒妨礙,何況那顯的大骨頭呢?好的廚子一年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去砍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殺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還像是新年靡的一樣鋒利。因為牛骨節是有間隙的,而刀刃是沒有厚度的,以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當然是游刃恢恢,寬大有余了,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是像新磨的一樣。雖然這樣,可是每遇到筋骨交錯盤結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就小心謹慎,眼神專注,手腳緩慢,刀子微微一動,牛就嘩啦一下子解體了,如同泥土潰散落地一般,牛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呢!”

這時廚夫提刀站立,心滿意足,把刀子揩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夫這一番話,得著養生的道理了。”(《養生主》)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想到“養生”的道理上面去了。事實上皰丁的話,不僅意示著自處之道,也說出了處世之道。這生動的故事隱含著兩個重點:

一、皰丁能順著自然的紋理去解剖筋骨盤結的牛,指出世事、世物的復雜,只要能順乎事物的自然組織去做,乃可迎刃而解。這說明了處世之道:勿強行,妄為。

二、皰丁解牛,雖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時候,他總是小心謹慎。解完牛,雖然“躊躇滿志”,但不露鋒芒,隨即把刀揩乾淨收藏起來。這心裡上的警覺和行為上的收斂便是自處之道。

希望對有興趣者有助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