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有關七政四餘、西洋占星、天文及曆法等之討論
緣生術數研究社【占星臺】 [返回] → 瀏覽:[轉貼]古印度人的时空观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384 人,本主題共有 0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0 人。  [關閉詳細名單]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3508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轉貼]古印度人的时空观 不分頁顯示此文章  儲存此頁為檔案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打包郵寄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傳送本頁面給朋友   
 鳳翼 

 

等級: 研究員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帥哥 寅虎 金牛座
威望: +2 積分: 577
現金: 9812 緣幣
存款: 2557 緣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香港 Hong_Kong
發文: 472
精華: 0
在線: 346 時 41 分 13 秒
註冊: 2004/08/28 10:34pm
造訪: 2005/07/15 05:29pm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只看我 [樓 主]
  源自:hmT]}
http://www.scitom.com.cn/history/landmark/ldm176.html1M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aC!%
古印度人的时空观Uy*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过灿烂的文化。在宇宙观方面也有过自己的见解。y&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是“吠陀”,这是一种古代宗教的圣经。“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最为古老,其中大部分内容大概在公元前十几世纪已经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_$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rY4
  在《梨俱吠陀》中,反复呤咏这样的诗句:“光明之神再次战胜了黑夜,”“太阳又从东边升起来了。”这是古印度人歌颂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的光明之神,为太阳编造的优美的神话和传说。jn&F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vVM
  不仅如此,古印度人还不停顿地观察太阳的运动。其证据是在《梨俱吠陀》中有“太阳180天运行在北方天空,180天运行在南方天空”的记载。书中还写到:“月亮在15天内逐渐变圆,在15天内逐渐变弯。”这样,古印度人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依据,把一年定为360天,又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把一个月定为30天,以此来编制历法。《梨俱吠陀》中有13个月的记载。qv@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CTmm
  《鹧鸪氏梵书》中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个季节。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360天,12个月,每个月为30天。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天,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上不足30天,印度人称为消失1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5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然称一年为360天。>Cp*+D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mA
  在“吠陀”圣经中,也有不少关于金星、彗星的记载,在“吠陀”以后的文献中关于天狼星、日食、月食的记载也有了。]zm+pk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G Lg8r
  为了研究太阳、月亮的运动,印度有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它是将黄道分为27等分,称为“细沙特拉”,意思为“月站”。二十七宿的最早名称出现在《鹧鸪氏梵书》。当时以昴宿为第一宿。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则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后来改为白羊座β星为第一宿。这个体系一直沿用到近代。印度二十七宿的划分是等分的(这与中国二十八宿的划分法截然不同),但各宿的起点并不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便选择该宿范围内最亮的一颗星作为联络星,每个宿都以联络星命名。印度也有如同中国二十八宿的划分法,增加的一宿位于人马座α星和天鹰星座α星之间,名为“阿皮季德”(Abhijit,梵文是麦粒的意思)宿。oj Le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C==1A
  由此可知,古印度人从上古的年代就已经掌握了观天方法。Tc&2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
  古印度人对于时间和空间,有自己的独特看法。非常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时间观念竟和现代天文学中的时间观念非常相似。表现这种时间观念的语言叫做“劫”。所谓劫是指这样一种时间长度:在纵、横、高都是16千米的方块岩石上,每隔三年就有天女降在上面翩翩起舞,久而久之,天女的羽衣把16千米立方的岩石磨完的时间,可以想象这个时间长度是非常非常之长的。JL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W
  对于“劫”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依然是16千米立方的大容器,里面装满了罂粟颗粒。天女每三年飞来起舞一次,而每次都把一粒罂粟带到容器之外,积年累月罂粟带完了,容器空了。一劫就是容器变空的时间。P^NbU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e\.gc
  16千米立方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以每粒罂粟为一个立方毫米计算,那么天女把这个大容器里的罂粟全部带出容器,需要的时间是100亿年,也就是说一劫的长度是100亿年,这个数字和现代人们计算的宇宙年龄十分接近。..`5f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9PVU
  对于空间,古印度人也有奇异的看法,他们认为在人类居住的世界之上,还有夜摩天、化乐天、悲想天、非悲天等世界。G`}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ml,-e
  这种时空观是壮大的,但却是不现实的。印度人也有现实的宇宙观,这就是“世界支撑在三只大象的脊背上”的看法。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护持神毗瑟拿,化身为大海龟,海龟的硬壳背上站着三只大象,大象驮着半圆形的大地,大象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晚。IV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P
  古印度人之所以对宇宙有这种看法,是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他们的“图腾”观念分不开的。印度的地形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半岛,高原周围山脉环绕,东北部是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西北部是广阔的沙漠,其他两面是汪洋大海,交通阻塞,使人产生字成一体的印象。而海龟是奇珍美味,大象又是最重要的牲畜,眼镜蛇则是致人丧命的可怖“神物”。这三类动物造成古印度人心目中崇拜的“图腾”,于是,便产生了上述的有趣观念。,$








發表文章時間2005/03/08 02:29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5647 位元組]  

 此主題只有一頁

快速回覆主題: [轉貼]古印度人的时空观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提升 沉底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謝謝參觀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