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有關七政四餘、西洋占星、天文及曆法等之討論
緣生術數研究社【占星臺】 [返回] → 瀏覽:[轉貼]中国古代天文ण ...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326 人,本主題共有 0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0 人。  [關閉詳細名單]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4057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轉貼]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 不分頁顯示此文章  儲存此頁為檔案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打包郵寄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傳送本頁面給朋友   
 鳳翼 

 

等級: 研究員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帥哥 寅虎 金牛座
威望: +2 積分: 577
現金: 9812 緣幣
存款: 2557 緣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香港 Hong_Kong
發文: 472
精華: 0
在線: 346 時 41 分 13 秒
註冊: 2004/08/28 10:34pm
造訪: 2005/07/15 05:29pm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只看我 [樓 主]
  來源:n/JN
http://www.culstudies.com/bbs/topic.asp?TOPIC_ID=2396&FORUM_ID=42&CAT_ID=8Z0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41
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p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S^1>T
三垣二十八宿~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S+q
十二辰;8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Q
十二次G6_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85
客星©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1G.|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81
占星术YA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8
分野©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3_PO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h0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j}g+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oPP4
 6W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a}'s)
三垣二十八宿~v-C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到唐代的《步天歌》中,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体系,颇似现今天文学上的星座。2V>(
   三垣  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中才见到。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则有所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有过一段演变和调整过程。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Vhy\
   二十八宿  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宿”或“舍”,有“停留”的意思。《史记·律书》说:“舍者,日、月所舍。”在《步天歌》中二十八宿也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不过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区划星官的归属。而在天象记录中,大量使用的“入×宿”的字样,这里的“宿”所包括的范围,同二十八宿所指的天区是有区别的。r
   二十八宿的名称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或婺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钩钤、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等宿内,称为辅官或附座。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附座星在内共有星182颗。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晋书·天文志》时,将神宫一列为尾宿的辅官,因而总星数增加为183颗。lGDW;
   二十八宿的距星和距度  二十八宿中,各宿所包含的恒星都不止一颗,从每宿中选定一颗星作为精细测量天体坐标的标准,叫作这个宿的距星,下宿距星和本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见天球坐标系),叫作本宿的赤道距度(简称距度)。赤道距度循赤经圈往黄道上的投影所截取的黄道度数叫作黄道距度。一个天体在某宿距星之东,并且和该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小于该宿距度的话,就称为入该宿,这个赤经差就称为该天体的入宿度,写作“入×宿×度”。再配上该天体与天北极间的角距离──“去极度”,就成为中国古代的一对赤道坐标分量。距星选定之后,由于岁差的原因,各宿距度还在不断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相当缓慢。西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所列二十八宿距度数值如下:角:12度;亢:9度;氐:15度;房:5度;心:5度;尾:18度;箕:111/4度;斗:26度;牵牛:8度;须女:12度;虚:10度;危:17度;营室:16度;东壁:9度;奎:16度;娄:12度;胃:14度;昴:11度;毕:16度;觜□:2度;参:9度;东井:33度;舆鬼:4度;柳:15度;七星:7度;张:18度;翼:18度;轸:17度。各宿距度的总和为3651/4度。二十八宿的距度大小相差十分悬殊;最大的井宿达到33度,最小的觜宿只有2度。二十八宿的分布为何如此不均匀,是研究二十八宿起源尚未解决的问题。$.6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jIqu
   二十八宿距星的选取,古今也不相同。汉以前存在一套与后世不同的二十八宿距星。1977年安徽省阜阳地区出土一件西汉初年的刻有二十八宿距度的圆形漆盘,其距度数值与汉以后的数值有很大差异。据研究,这是距星的选取与汉以后不同造成的,若把汉以后的距星称为今距星,汉以前的距星称为古距星,则可列表如:<~+
   二十八宿和四象  把二十八宿按上表的次序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作四象或四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或青龙),青色;北方玄武(即龟蛇),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鸟(或朱雀),红色。m8/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Ol:i
四象图3=qO/~
   fc&"P@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mT9
二十八宿与四方相配,是以古代春分前后初昏时的天象为依据的,这时正是朱鸟七宿在南方,苍龙七宿在东方,玄武七宿在北方,白虎七宿在西方;四种颜色的相配,则与古代五行说有关。至于龙、龟蛇、虎、鸟匹配天象的由来,一种观点认为是与原始部落的图腾有关;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可能与这些星座昏中时所代表的季节特征有联系。例如,南方七宿昏中是春季,而鸟可以被看作是春天的象征等等。/ -]M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发掘出战国初年的古墓葬(年代定为公元前五世纪),其中有一件漆箱盖,上面有二十八宿的名称,还有与之相对应的青龙、白虎图像。这不但把二十八宿出现的文献记载时代提前了,而且证实四象与二十八宿相配的起源年代也是很早的。4[`"F
   二十八宿创立的时代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二十八宿中的部分星宿出现较早。如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诗经》、《夏小正》等书中,就有不少Px
记载。此外,《尚书·尧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记载,即“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从所记天象来推算,“日中星鸟”即“七星”宿春分时昏中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因而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即产生于这个时代。但是,也有人认为少数星宿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当时二十八宿的系统已建立起来。早期载有二十八宿的可靠文献是《吕氏春秋》、《礼记·月令》、《周礼》等书,它们的时代最早的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而从这些记载中的天象推算,则可提前到春秋中叶(公元前七世纪)。前述湖北省随县出土的二十八宿漆箱盖的发现,则把文献证据提前到公元前五世纪。x!DfY%
   还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在创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计算表明: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约五千年前。这可认为是二十八宿体系创立时代的上限。而依据文献、文物等证实的公元前五世纪,则应该看成是二十八宿创立时代的下限。cYpD
   古代印度等国的二十八宿  中国以外,古代的印度(古印度包括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阿拉伯、伊朗、埃及等国,也都有类似中国的二十八宿体系。由于伊朗、阿拉伯、埃及等国的二十八宿出现时代较晚,而且与印度的二十八宿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一般都认为古代这些地区的二十八宿是从印度传播去的。印度的二十八宿作月站(Nakshatra,或音译为纳沙特拉)。有二十七宿与二十八宿两种。二十七宿出现较早,并且一直以二十七宿为主,二十八宿是后来增加而成的。二十七宿加上“麦粒”(Abhijit)一宿(其联络星为织女星),成为二十八宿。印度二十八宿以“剃刀”(Krittica,即中国的昴宿)为起始宿,名称如下:    印度二十八宿中,每宿也选定一颗亮星为代表,称主序联络星(Yogatara)。但是它并不起中国二十八宿距星的作用。每宿的划分也不以主星为标准,而是由二十七宿来等分黄道度数,每宿平均占13°20′总和为360°。qG: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2GeS)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的问题,是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于印度?尚无定论。<z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Uu.Fd
十二辰yEbgN4
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与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十二次)。当星宿南中天的时候,这时十二辰与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也正好一一对应。十二辰的一种应用就是岁星纪年。关于十二辰的最初含义,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X@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AI
十二次}I}K
中国古代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次。十二次的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女取)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等书中就已有这些名称的记载,它们被用来记述岁星(木星)的位置。 古代把木星的恒星周期#FTr
定为十二年,所以一般认为,十二次的创立是起源于对木星的观测。它的时代大约在春秋时期或更早。但《国语》中记伶州鸠(周景王时的占星家)的话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近年关于哈雷彗星轨道的研究,认为武王伐纣应为公元前1057年。当时岁星确实正在鹑火之次,所以伶州鸠的这个说法,应是周初时的实际观测。如果这个结论可靠的话,那么,十二次的创立时代也有可能推至殷末周初。h7>n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A
   中国科学史家钱宝琮认为,十二次的划分原是基于二十八宿的四宫(即四象),每宫各分三次。由于四宫所跨的赤经广度并不均匀,所以十二次的赤经广度也参差不齐。不过后来就发展成按赤道度数等分的制度。《汉书·律历志》中载有十二次起迄度数,它们是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以后一直沿用这种分划原则。不过因岁差的影响,起迄度数是逐渐变化的。明末以后用十二次名称来翻译黄道十二宫,如译摩羯宫为星纪宫等。但各宫的起点改为与十二中气相对应,并按黄道经度等分各宫。如星纪宫的起点对应冬至点,等等。Z_}+F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十二次、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对应表~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l7
十二次  星纪  玄枵  (女取)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x=U]
二十八宿  斗牛  女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f.>@`
十二辰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J=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1e
客星 guest star2[)<U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M
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明代《观象玩占》中说:“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无恒时;其居也,无定所。忽见忽没,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于星辰之间如客,故谓之客星。”古代记载中的客星,主要是彗星、新星和超新星以及其他天象。古代占星书中又把客星分作五类,如《黄帝占》中称:“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区分五种客星的标准是:“客星出,大而色黄,煌煌然”,称作周伯星;“客星出,明大,色白,淳淳然”,称作老子星;“客星出,状如粉絮,拂拂然”,称作王蓬絮星;“客星出而大,其色黄白,望之上有芒角”,称作国皇星;“客星出,色白而大,状如风动摇”,称作温星。此外,在古代占星术中,还把客星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瑞星,它的出现预兆吉祥。如北宋时代,公元1006年,在氐宿南骑官中出现一颗超新星,定名为周伯星,就属于瑞星之列。另一类称作妖星,它的出现预兆凶祸,如兵、乱、水、旱、饥馑等等。瑞星有许多种,如周伯、含誉、格泽等等。妖星也有几十种,其中常见的有彗、孛等。带尾巴的星称为彗;芒气四出的则称为孛。这些妖星和瑞星也包括一部分极光、流星等其他天象。2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占星术 astrologyS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cC8
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又称占星学或星占学、星占术。占星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中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上一些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如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中国,以及到近代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民族和部落中,占星术都很盛行。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都很低,对自然现象中的一些规律没有掌握,于是从一些表面现象出发,把人们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占星术就是利用一些天象,如日食、月食、新星、彗星、流星的出现,以及日、月、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星空背景上的位置及其变化等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Pe2~A
   早期的占星术多是利用星象观察来占卜较为重大的事件,如战争的胜负,国家(或民族)的兴亡,以及国王或重要大臣的命运等。例如中国古代《左传》中记载S{]#o/
的周武王伐纣灭殷的天象预兆,亚述晚期和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七至六世纪)的一些类似记载。后来,占星术的内容逐渐扩展,包括占卜个人命运以及日常生活中I^ER6@
的琐事。+7B!<-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
   随着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逐渐被揭示,占星术也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体系和复杂的推算方法,愈加显示其神秘性。如中国的□盘布算和西方“星占图”(Horoscope)的推算,等等。在现代,甚至有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推算的。WF
   西方的占星术主要是根据个人诞生时的星象,诸如日、月、五星在黄道十二宫中的位置,推算出“星占图”以占卜个人一生的命运。中国则是以二十八宿(见三垣二十八宿)或十二次和分野为主要依据,观察天空中所发生的天象及其所在的区域,以占卜该区域所对应的地面上的州、国将发生的事件;占卜帝王及其家族的命运。在西方,一般占星术士在政治生活中并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占星术却完全属于官府,是政府所设天文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防止“泄漏天机”,有的朝代还下令禁止民间私习天文,甚至命令天文官员不得和一般人交往。E4{9y>
   占星术是依据天象进行占卜的,这就推动了人们去观测天象。由此,人们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例如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载,虽然当时是出于占卜的动机,但是它所提供的关于彗星、流星、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等等记录,至今仍是天文工作者感兴趣的宝贵资料。同时,古代人对于日、月、五星等运行规律的认识,也是与占星家的观察和推算分不开的。古代的天文学家,绝大多数是占星家。早期的天文著作,大多带有占星术的因素。D2w{
   对于中国秦汉以前占星术的源流,《史记·天官书》记载说:“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3T
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目末);赵,尹皋;魏,石申。”但是,这些古代天文学家的占星著述都已失传,后世虽有《甘石星经》等流传,但已是唐宋人著作,并非战国时代的原著。中国现存的古代占星书主要的有唐代李淳风所著《乙巳占》、瞿昙悉达所撰《开元占经》、北宋王安礼重修的《灵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观象玩占》等。m'tN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
分野©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cR+L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周礼》中所记“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就是按照分野来预卜各地吉凶。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等不同的划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相同。U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8H
   参考书目H~AY9;
 竺可桢: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思想与时代》月刊,第34期,1946。R1B
 钱宝琮:论二十八宿之来历,《思想与时代》月刊,第43期,1947。O)
 夏  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考古》学报》,第2期,1976。vbic3+
                                   (王健民)C.LZ








發表文章時間2005/03/08 02:37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19062 位元組]  

 此主題只有一頁

快速回覆主題: [轉貼]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提升 沉底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謝謝參觀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