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站 長 之 個 人 術 數 日 誌
緣生術數研究社【緣生手記】 [返回] → 瀏覽:[分享]從師之要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572 人,本主題共有 0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0 人。  [關閉詳細名單]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3926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分享]從師之要 不分頁顯示此文章  儲存此頁為檔案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打包郵寄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傳送本頁面給朋友   
 緣生 
 頭銜: 站務管理
 勳章: 論壇建設獎,謝謝您為論壇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論壇衛士獎,你為了論壇的安寧與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論壇鼓勵獎,你為論壇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希望你繼續努力! 貼圖大師獎,貼圖高手,堪稱大師! 創作大師獎,您的文章總會讓人賞心悅目,繼續努力哦!

 

等級: 站務管理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此人為站務管理 帥哥
威望: +6 積分: 8139
現金: 52706 緣幣
存款: 10010 緣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10390
精華: 13
資料:  
在線: 73天22時36分20秒
註冊: 2004/06/24 08:28pm
造訪: 2024/07/31 01:12am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只看我 [樓 主]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6/11/16 03:43pm 第 5 次編輯]n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L?|-=k

L&uP_E!D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rG*lB
                      《師說》   
韓愈lJ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W;4f9l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Se6wRkP,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ayA2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人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O^])c"Yx3%r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J@&H4Rl-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svh_s"8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F&"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DrKlQem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D I*Q/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Jk'=>K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Br+4eV-5L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_u\5o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wk~sj)ysL
+O(nbpdbp,

#9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北宋張載﹝橫渠﹞



發表文章時間2006/11/14 02:00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1457 位元組]  
 緣生 
 頭銜: 站務管理
 勳章: 論壇建設獎,謝謝您為論壇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論壇衛士獎,你為了論壇的安寧與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論壇鼓勵獎,你為論壇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希望你繼續努力! 貼圖大師獎,貼圖高手,堪稱大師! 創作大師獎,您的文章總會讓人賞心悅目,繼續努力哦!

 

等級: 站務管理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此人為站務管理 帥哥
威望: +6 積分: 8139
現金: 52706 緣幣
存款: 10010 緣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10390
精華: 13
資料:  
在線: 73天22時36分20秒
註冊: 2004/06/24 08:28pm
造訪: 2024/07/31 01:12am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只看我 [第 2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6/11/17 01:48am 第 1 次編輯].R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

whIcHNVs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JdwT$v{pl
                      譯文  
'AgbrS
古人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1k$i)&)|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u%.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佈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味。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呢,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經文及解釋經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于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D9u

vT~]px2FLw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l?H<dv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Bd>Qt
來源網址:http://www.tic.edu.hk/~tic-lkm/chinese/600/668.pdf? nJ3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北宋張載﹝橫渠﹞



發表文章時間2006/11/17 01:47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340 位元組]  

 此主題只有一頁

快速回覆主題: [分享]從師之要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提升 沉底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