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Q:A,`Y 證監會的認股證(俗稱「窩輪」)投資者調查引證,本港27萬窩輪投資者中,僅約3成獲利,約47%錄得虧損,曾經「損手」的投資者中,約半數表明會繼續買賣窩輪,當中約一成承認「沉迷」炒輪(即佔輸家人數約半成)。另窩輪投資者炒賣具槓桿效應的窩輪,「賭注」可能較股票投資者的平均注碼更大。P`)31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4%s%fuK^ 證監會主席韋奕禮(Martin Wheatley)認為,調查反映4.7%本港成年人口為窩輪投資者,比例雖較倫敦、紐約等海外市場為多,但相信是由於本港股民的資訊掌握更佳。0r`~>t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P<w0ir 窩輪投資者亦大致(約9成)明白窩輪為高風險產品。2?e.^}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H,$n`yo 最差蝕40萬 最高賺30萬/OJxQpIzy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G#1 根據證監會調查,有47.2%窩輪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投資損手,獲利的只有30.8%,表示「打和」或不知道的則分別有12%及10%。虧損金額由最低約1,000元至最多達40萬元,獲利金額則由最低1,000元至最高30萬元。je{TZ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J 韋奕禮對窩輪投資者「輸多贏少」不感意外,並歸咎於期間市場波幅偏低所致;窩輪發行商瑞銀風險管理產品銷售部董事于正人則認為,投資窩輪能否獲利,主要取決於對正股方向的評估,部分投資者未必能準確預測市況。!VM3-{h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R^TciW 輸贏中位數均為兩萬元f+ecSQ2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b`l/# 調查並顯示,買賣窩輪的獲利或虧損的中位數均為2萬元,但未有提及每次平均投資額及買賣頻密程度;相對之下,港交所(0388)2004年的散戶調查顯示,股票投資者每宗交易投資額的中位數僅為3萬元,每年買賣的中位數則為4次,則一年買賣金額合共約12萬元。a\Y%_M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_N 香港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指出,以獲利及虧損中數位2萬元計算,相信窩輪投資者期內的買賣金額中位數亦在十萬元以上。以窩輪產品一般實際槓桿比率約3、4倍計,即散戶投資實際相對於30萬、40萬元正股的價值,涉及重大風險。)j#*! $C@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VD$J 譚紹興表示,調查不單顯示7成投資者未能獲利,最高獲利額30萬元,亦低於最高虧損額40萬元,亦顯示窩輪投資者面對高風險之餘,回報卻不成正比。" g#G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w\os/np)" 被問及計及窩輪的槓桿效應,本港投資者是否存在過度投資窩輪的風險時,韋奕禮回應說:「永遠有些人不全面了解所涉風險,亦會有些人過度投資,但總不能禁止(散戶)投資合理的產品,只可以加強投資者教育。」H9pe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Exc]@ 另調查顯示窩輪投資者具有基本認識,64.2%知道引伸波幅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47.6%理解引伸波幅愈高,代表窩輪愈昂貴。(NH+e=t$a_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