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作測字問事之討論版
緣生術數研究社◎問卜、測字、解夢及姓名學◎測字園地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8 第 1 頁,總共 5 頁,共 69 個 [顯示所有]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nlut 發表於: 2005/07/31 00:53am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
    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
    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不可数的福

      今天金刚经说到第十一品了,是无为福胜分。这个题目,虽然都是后世加的,但是
    重点都标出来了。
      无为福属于清福之类,无为福胜就是说清净的福气高过世间一切功名富贵的福气。
    胜就是超过,超越的意思。
      上一品讲到大身的问题,就是指一切众生的生命,肉身后面,那个形而上的那个根
    本的身,叫做法身,不生不死的大身。
      现在就转到福气的问题!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得到那个不生不死的大身,那
    是需要多大的福气啊!这个福气是无为之福,这一品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
    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是印度一个主要的大河,就像中国的黄河一样。现在佛提出来一个问题,恒河
    里头沙子有多少?数也数不清,多到没有办法计算,这是第一句的一个观念。
      第二个观念,「如是沙等恒河」,还有很多条恒河,像恒河沙那么多条的河,这是
    第二个观念。「于意云何」,你的意思看看,「是诸恒河沙」,是所有这么多条恒河里
    头的沙子,「宁为多不」?是不是很多?「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就说了,
    世尊,佛啊!这当然很多很多啦!
      佛又说:「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这个世界里,我们这个宇宙里,在
    印度是看到一条恒河!在中国还有一条黄河呢!在欧洲或其他各地,都有一条极大的河,
    很多像这样的大河,还多得很。
      这里我们看到两个观念,第一个就是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的世界宇宙观,每一
    个宇宙里河流多少?佛经上常说,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因为你们的知识不够,无法了解。
    过去我们听了好像说空话,现在因为科学的证明,就晓得他所说是老实话。
      其次第二点,他就告诉须菩提,像恒河一样的河流都多得数不清了,何况每一条河
    流的沙子呢?更数不清了。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

      讲到这里,他又叫一声须菩提,我老实告诉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
    不。】

      这几句话连起来是一个问题,我现在要老实告诉你,假定现在所有世界上不管男的
    女的,用人世间最贵重的七宝,「满尔所」,装满了你所住的这个像恒河沙数多的三千
    大千世界,都拿来布施给人家,救济世界上所有的众生,你想这个大好人,得福多不
    多?他所得的善报多不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这当然太大了,这个人做了这样的善事,这福报太大了。

        受持四句偈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
    德。胜前福德。】

      这就很严重了,他说假使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善人,对于金刚经的内容完全了解了;
    乃至「受持」,这两个字特别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并且照著经典上去修持。
      进一步说,对于金刚经的道理义理了解了,功夫证到了,有所领受;道理上领受没
    有用,是真的懂了佛法,身心有感受,有转变了,这个才叫受。光是受还不算数,要永
    恒保持那个状况,那个境界,所以叫做受持。
      受持二字不要随便把它看过去了,有人天天一卷金刚经,也叫受持,那是普通的,
    因为念完金刚经,你就不管了。
      如果懂了经的扼要,等于吃饭吃菜一样,最精华的营养已经吸收到了,用不著管那
    些渣子。金刚经中也讲过,佛所说的法,像过河的船一样,你已经过了河,这个船就不
    要了;你金刚经不念都没有关系,就是要你真懂得,那才叫受持。
      假使有这样一个人,不要说受持全部的金刚经,只要中间的四句偈,能够真正领悟
    了,有所领受,而保持境界,然后再来教导别人,为他人解说,这个人的福报,比用全
    宇宙财宝布施的福报还要大。
      这个很严重啊!这样说来,那讲金刚经的人,福报就大的不得了啦,大得没有办法
    装了,连宇宙都装不下了吧!这个福报是无为之福,清净的福,可不是世间的鸿福。
      关于这个四句偈等,前面已经提过,是千古以来研究金刚经经常问的!因为金刚经
    四句偈不止一个,经里头好的句子,都是四句连起来的,没有说究竟是那个四句偈,这
    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可以告诉年轻人作参考,我的话不一定对,你们诸位用自己的般若去参究。佛
    说过的,他说的话不算数,他的话就是医生开的药方,治你的病,你的病治好以后,如
    果你还捏著这个药方不放,那你就变疯子了,这是金刚经里他自己讲的。
      禅宗各宗各派,经常提到一句话,要「离四句,绝百非」,这样才能够研究佛法。
    离开了四句,绝掉了百非,一切都不对,都要把它放掉。
      离四句绝百非,也就是一切的否定。那四句也在金刚经上,也不在金刚经上,就是
    「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四句。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相对的,
    正,反,不正不反,即正即反。
      所以说,离四句绝百非,才是真正受持了金刚经的要义,四句偈的道理,就是这个
    要义。
      这一品是说明无为福的重要,也就是说学佛修道的结果,是求无为之果,中文翻译
    叫无为,梵文就叫涅盘,涅盘就是无为的意思。无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
      从这一点说起来,大家在那里打坐做功夫可不是无为啊!相反的,那是非常有为!
    在那里打坐做功夫,深怕功夫掉了,深怕境界跑了,有时候偶然来一点清净,把清净抓
    得比七宝还要牢,深怕清净跑掉了。
      有些人打坐,两个眼睛看著地下,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过来问,你丢了什么东西?他
    说没有丢什么呀!我说那你为什么老是盯在地上看,好像东西掉了一样。
      可见多数人都在有为之中,达不到无为;真达到了无为,那就是成道的境界。

        资粮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
    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
    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
    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
    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
    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
    点缺陷。
      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
    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
    一面。要想什么都归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
      可是成佛求的不是这个福报,而是无为之福,无为之福是很难的。
      现在看为颂无为福胜的偈子:

        第十一品偈颂

        万斛珠量斗富豪  江山无主月轮高
        娑婆泪海三千界  争入空王眼睫毛

      这是我给这一品的结论,这个偈子的意思就是说,古代有钱的人用斗量珠斗那些豪
    富。譬如魏晋时候,一个有名的大富豪叫石崇,家里财产不晓得有多少,金刚钻,珍珠
    都是用斗来量。有钱人家都爱跟别人比斗自己的财产,就是:
      「万斛珠量斗富豪」。在普通人眼里,这个人福气大,有那么多财产;不过,有人
    比他还厉害,就是皇帝。如果皇帝发了脾气的话,一概没收,他也就没有了,所以皇帝
    的福报比他还要大。
      「江山无主月轮高」,但是我们看看历史,大福报的皇帝们,现在都过去了,也没
    有了。这个江山世界,谁能够做得了主啊!一代一代,一个一个都换过去了。但是几千
    年前那个月亮,今天出来,明天还是出来,汉朝出来,唐朝还是出来,它管你世界上的
    人闹些什么!以帝王之富贵,也不过是一场春梦。
      「娑婆泪海三千界」,可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对于富贵的福报,看得很重,由生
    追求到死,到死还不肯放手。所以,常啼菩萨永远在哭,悲痛这个众生的愚痴,愚蠢。
    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泪海啊!个个都是可怜人。
      「争入空王眼睫毛」,空王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的人称空王。成了空王的人,
    眼睛这么一眨,看一下,一切皆空;一万年的历史也是弹指过去了,这一切的富贵像灰
    尘一样的过去了。但是,要想证到这个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间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报
    的人,才能了解金刚经的经义,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品里所讲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
    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
    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
    成佛。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