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
訪客
:
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歡迎會員提供對各類哲理與人生反思類之文章
緣生術數研究社
→
【心靈雞湯】
→
哲理與人生版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 略談佛教的“孝”道觀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
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
刪除
]
內容
在此論壇中: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EMOTE 標籤
:
禁止使用
LeoBBS 標籤
:
可以使用
貼圖標籤 :
允許
Flash 標籤 :
允許
音樂標籤 :
允許
文字大小 :
允許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積分標籤 :
允許
保密標籤 :
允許
允許
使用
表情符號轉換
選擇字型樣式
Arial
Arial Black
Comic Sans MS
Courier
Courier New
Fixedsys
Georgia
Impact
Lucida Console
Lucida Sans Unicode
Marlett
Microsoft Sans Serif
Modern
Arial
MS Serif
Palatino Linotype
Roman
Script
Small Fonts
Symbol
System
Tahoma
Terminal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Verdana
Webdings
Wingdings
細明體
新細明體
標楷體
選擇字型大小
1
2
3
4
5
6
選擇顏色
#F0F8FF
#FAEBD7
#00FFFF
#7FFFD4
#F0FFFF
#F5F5DC
#FFE4C4
#000000
#FFEBCD
#0000FF
#8A2BE2
#A52A2A
#DEB887
#5F9EA0
#7FFF00
#D2691E
#FF7F50
#6495ED
#FFF8DC
#DC143C
#00FFFF
#00008B
#008B8B
#B8860B
#A9A9A9
#006400
#BDB76B
#8B008B
#556B2F
#FF8C00
#9932CC
#8B0000
#E9967A
#8FBC8F
#483D8B
#2F4F4F
#00CED1
#9400D3
#FF1493
#00BFFF
#696969
#1E90FF
#B22222
#FFFAF0
#228B22
#FF00FF
#DCDCDC
#F8F8FF
#FFD700
#DAA520
#808080
#008000
#ADFF2F
#F0FFF0
#FF69B4
#CD5C5C
#4B0082
#FFFFF0
#F0E68C
#E6E6FA
#FFF0F5
#7CFC00
#FFFACD
#ADD8E6
#F08080
#E0FFFF
#FAFAD2
#90EE90
#D3D3D3
#FFB6C1
#FFA07A
#20B2AA
#87CEFA
#778899
#B0C4DE
#FFFFE0
#00FF00
#32CD32
#FAF0E6
#FF00FF
#800000
#66CDAA
#0000CD
#BA55D3
#9370DB
#3CB371
#7B68EE
#00FA9A
#48D1CC
#C71585
#191970
#F5FFFA
#FFE4E1
#FFE4B5
#FFDEAD
#000080
#FDF5E6
#808000
#6B8E23
#FFA500
#FF4500
#DA70D6
#EEE8AA
#98FB98
#AFEEEE
#DB7093
#FFEFD5
#FFDAB9
#CD853F
#FFC0CB
#DDA0DD
#B0E0E6
#800080
#FF0000
#BC8F8F
#4169E1
#8B4513
#FA8072
#F4A460
#2E8B57
#FFF5EE
#A0522D
#C0C0C0
#87CEEB
#6A5ACD
#708090
#FFFAFA
#00FF7F
#4682B4
#D2B48C
#008080
#D8BFD8
#FF6347
#40E0D0
#EE82EE
#F5DEB3
#FFFFFF
#F5F5F5
#FFFF00
#9ACD32
特殊標籤
回覆文章
浮水印文章
限制文章
框架網頁
上標文字
下標文字
引用標籤
積分標籤
程式代碼
HTML代碼
刪 除 線
左右顛倒
上下顛倒
底片效果
曝光效果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
模式:
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
使用
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0
1
2
3
4
5
6
7
8
9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略談佛教的“孝”道觀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
列出所有回覆
]
mensch
發表於:
2008/11/04 04:38pm
[這篇文章最後由mensch在 2008/11/04 04:40pm 第 1 次編輯]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孝道”一直被人們公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傳統美德,然而佛教一傳入中國就遭到中國道儒學人的責難。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孝道”一直被人們公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傳統美德,然而佛教一傳入中國就遭到中國道儒學人的責難。 如《牟子理惑論》中的沙門剃頭毀發、拋妻絕嗣、服飾違背等問題,至今也有一些人士喜歡如此地批評佛教,因為他們看到出家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樣“敦倫盡分”。如《牟子理惑論》中的沙門剃頭毀發、拋妻絕嗣、服飾違背等問題,至今也有一些人士喜歡如此地批評佛教,因為他們看到出家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樣“敦倫盡分” 。 他們在偏狹的家庭觀念及宗法思想下,認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為。他們在偏狹的家庭觀念及宗法思想下,認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語),雖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直到今天卻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學者,批評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語),雖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直到今天卻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學者,批評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實,佛教不是反孝的,而是極端崇孝的。其實,佛教不是反孝的,而是極端崇孝的。 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增一阿含卷十一》以供養父母准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增一阿含卷十一》以供養父母準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 佛陀曾經開示弟子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佛陀曾經開示弟子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
追溯兩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後,建立了四方萬眾來歸的佛教,為報母恩親自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三月,演說《地藏菩薩本願經》。追溯兩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後,建立了四方萬眾來歸的佛教,為報母恩親自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三月,演說《地藏菩薩本願經》。 欲令一切眾生,悉皆圖報父母之恩,特為表彰地藏菩薩,往劫因救母故,廣發菩提之誓願,以作未來眾生,得出苦海之舟航。欲令一切眾生,悉皆圖報父母之恩,特為表彰地藏菩薩,往劫因救母故,廣發菩提之誓願,以作未來眾生,得出苦海之舟航。 其次,釋尊還在父親淨飯王逝世後親自扶棺送到墓地。其次,釋尊還在父親淨飯王逝世後親自扶棺送到墓地。
佛典中《十善業道經》、《四十二章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未羅王經》、《增一阿含經》、《地獄經》、《薩婆多經》、《六度集經》、《孝子經》和《孟蘭盆經》等等都是講述佛教孝行的,教導佛教徒都要以“孝”為本。佛典中《十善業道經》、《四十二章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未羅王經》、《增一阿含經》、《地獄經》、《薩婆多經》、《六度集經》、《孝子經》和《孟蘭盆經》等等都是講述佛教孝行的,教導佛教徒都要以“孝”為本。 北宋時,時教大師契嵩在《輔教篇》中提出:五戒與五常異號而一體,“孝名為戒”、“孝為戒先”、“孝順至道之法”等觀點,從而確立了“孝”為核心的佛教倫理觀。北宋時,時教大師契嵩在《輔教篇》中提出:五戒與五常異號而一體,“孝名為戒”、“孝為戒先”、“孝順至道之法”等觀點,從而確立了“孝”為核心的佛教倫理觀。 《梵網經》中以孝為戒,不孝親則不足以言戒。 《梵網經》中以孝為戒,不孝親則不足以言戒。 《四十二章經》說:“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梵網經》雲:“若佛子,常應發一切願,孝順父母師僧。”發這孝順之願,萬德以孝為本,自行以孝為先,沒有孝順,一切願都不成,在家孝順父母,出家孝順師長,在家無孝子,出家無高僧,孝順是至道之法。 《四十二章經》說:“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梵網經》雲:“若佛子,常應發一切願,孝順父母師僧。 ”發這孝順之願,萬德以孝為本,自行以孝為先,沒有孝順,一切願都不成,在家孝順父母,出家孝順師長,在家無孝子,出家無高僧,孝順是至道之法。
《梵網經》又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孟蘭盆經》中說:“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孟蘭盆會,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既然一切眾生輾轉輪回,都曾做過我的父母,我們就要學習地藏菩薩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樣,佛教的孝道思想報恩主義,猶如《地藏經》中所言,地藏菩薩由孝自己的父母,而孝一切眾生的父母,由孝一切眾生的父母,而孝一切眾生,不單人類的眾生,而且遍及三途六道一切的眾生。 《梵網經》又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孟蘭盆經》中說:“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孟蘭盆會,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既然一切眾生輾轉輪迴,都曾做過我的父母,我們就要學習地藏菩薩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樣,佛教的孝道思想報恩主義,猶如《地藏經》中所言,地藏菩薩由孝自己的父母,而孝一切眾生的父母,由孝一切眾生的父母,而孝一切眾生,不單人類的眾生,而且遍及三途六道一切的眾生。 試想世間一切的宗教哲學,其不談孝道的暫且不提,其談孝道的,無論如何好法,都不能比得上佛法這種似浩海煙瀚、廣大無邊的孝道思想了。試想世間一切的宗教哲學,其不談孝道的暫且不提,其談孝道的,無論如何好法,都不能比得上佛法這種似浩海煙瀚、廣大無邊的孝道思想了。
佛教的上報四恩,下濟三途,是把孝道觀與報恩思想聯繫在一起。佛教的上報四恩,下濟三途,是把孝道觀與報恩思想聯繫在一起。 報四恩——父母養育恩、師長教導恩、國王水土恩、眾生護助恩,是佛教弟子朝夕勤修的主要課題。報四恩——父母養育恩、師長教導恩、國王水土恩、眾生護助恩,是佛教弟子朝夕勤修的主要課題。 這報恩倫理的義理很廣泛,不光是自己的父母,還把一切人類與我有恩德的都包括在報恩的範圍內。這報恩倫理的義理很廣泛,不光是自己的父母,還把一切人類與我有恩德的都包括在報恩的範圍內。 佛教認為“孝出於善,而人人皆有善心。”“孝順至道之法”,把孝提到了至高的程度。佛教認為“孝出於善,而人人皆有善心。”“孝順至道之法”,把孝提到了至高的程度。 佛教是以聖人之德、聖人之道報答父母之恩,故謂純孝者也。佛教是以聖人之德、聖人之道報答父母之恩,故謂純孝者也。
印光祖師曾經開示:“須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以大菩提心,隨順機宜而為宣說,及與救濟,於以契佛心而符已願,扇慈風而息殺業,將見禮讓興而干戈永息,風俗美而天下和平矣。”佛教認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印光祖師曾經開示:“須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以大菩提心,隨順機宜而為宣說,及與救濟,於以契佛心而符已願,扇慈風而息殺業,將見禮讓興而乾戈永息,風俗美而天下和平矣。”佛教認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 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眼中,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母。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眼中,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母。 所以我們佛教徒為廣度眾生等於孝敬父母,佛教是以現生的父母為主,而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對於廣度眾生,是報父母之恩的擴大,報眾生恩,是由對父母的“小孝”推及對眾生的“大孝”。所以我們佛教徒為廣度眾生等於孝敬父母,佛教是以現生的父母為主,而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對於廣度眾生,是報父母之恩的擴大,報眾生恩,是由對父母的“小孝”推及對眾生的“大孝”。
人類的孝道思想和行孝的行為,應該是順乎天然的本性而來的,尤其是在文明之國、禮儀之邦的中國人,對於行孝的史跡,斑斑可考。人類的孝道思想和行孝的行為,應該是順乎天然的本性而來的,尤其是在文明之國、禮儀之邦的中國人,對於行孝的史蹟,斑斑可考。 孝道為人生建立的根本,所謂“人生在世父母始”。孝道為人生建立的根本,所謂“人生在世父母始”。 許多人誤會和尚出家不要父母,“無父無君”。許多人誤會和尚出家不要父母,“無父無君”。 蓮池大師說:“父母恩重,過於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度脫父母,超越苦海,轉生樂土,才算是永固徹底的孝。蓮池大師說:“父母恩重,過於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度脫父母,超越苦海,轉生樂土,才算是永固徹底的孝。 又佛教的孝道,亦可分三種來說:1、人天乘的孝道,注重孝養父母現生的福報;2、小乘人的孝道,度親脫離苦海;3、菩薩乘的孝,普度一切眾生(包括三世父母在內)離苦得樂,同成佛道。又佛教的孝道,亦可分三種來說:1、人天乘的孝道,注重孝養父母現生的福報;2、小乘人的孝道,度親脫離苦海;3、菩薩乘的孝,普度一切眾生(包括三世父母在內)離苦得樂,同成佛道。
世間人的孝道,是狹義的、現世的、短視的、暫時的、不徹底的。世間人的孝道,是狹義的、現世的、短視的、暫時的、不徹底的。
出世間人的孝道,是廣義的、三世的、遠矚的、永久的、徹底的。出世間人的孝道,是廣義的、三世的、遠矚的、永久的、徹底的。
正所謂“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為孝。”正所謂“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為孝。”
我等佛子,為專心清淨,成就道業,故暫時辭親學道,非拋棄父母等不顧,亦非絕滅倫常之情理。我等佛子,為專心清淨,成就道業,故暫時辭親學道,非拋棄父母等不顧,亦非絕滅倫常之情理。 試再一論世間孝行與出世孝行之暫時性與永久性,徹底與不徹底,就可知道佛教的人生倫理,才是人生最最高尚的倫理。試再一論世間孝行與出世孝行之暫時性與永久性,徹底與不徹底,就可知道佛教的人生倫理,才是人生最最高尚的倫理。
http://www.zgfxy.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6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