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無尾蜂
[這篇文章最後由無尾蜂在 2005/04/01 02:07pm 第 2 次編輯] [color=#00008B]白矮星(White Dwarf)[/color]
爆發而產生,特別是質量較大的超新星爆炸後,把外部的物質炸得四飛五散,成 為超新星遺跡,而內部剩下的核若質量較小,則這個「核」便變為白矮星。 另一種 方式是來自行星狀星雲,當紅巨星越來越膨脹,則它臃腫的外層很難維持下去時, 當它消耗完最後燃料殘渣時,連最輕微的擾亂都可能使氣體外表層鬆動,最後紅巨 星的外層氣體慢慢向太空飄散在恆星周圍形成「煙環」這種環稱為行星狀星雲。 白 矮星是紅巨星消耗完燃料後的殘留物;而這些核反應的殘留物,因為收縮,進而演 變成非常奇妙的後果。例如平常所看到的任何東西,在這個星球上最後都可以分解 成個別的原子(原子的構造包括一個非常緊密的原子核,外面圍繞著電子), 當星球燃料用完,重力會將電子擠壓到緊貼著原子核的外面, 再度撐住星球內縮的 趨勢。如此構成的星球,物質擠壓得非常緊,體積很小,但是隨著時間的演化,它 的表面溫度會越來越冷,從白矮星到黃矮星、紅矮星,到只發紅光的紅外矮星及黑 矮星…最後熄滅、晶化。
匙的物質重達10公噸!
後,星球質量剩下約1.4至3倍的太陽質量,當核心經核反應至鐵與鎳後,由於進一 步的融合不會再產生能量,恆星無法支持自身的重力而急劇收縮,因壓力太大使原 子核破碎,逼使電子被壓縮與質子結合成中子,此時部分能量以反彈波形式向外傳 遞將外層炸散,即超新星階段,爆炸後中心殘骸繼續收縮直至中子的密度能抗拒重 力壓縮才停止,此種星球內僅中子能存在,因此稱中子星。
可思議的地步,相當於地球上一塊方糖大小卻約重一億公噸的質量,典型的中子星 表面溫度約一百萬度左右,由於它體積實在太小,因此雖然溫度很高,但是光度很 低,我們在地球上不容易以光學望遠鏡偵測到它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