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mensch
肉食, 天天吃肉如過年 多年前,一位朋友曾寫過一篇叫座的文章叫〈天天吃肉如過年〉,大意是過去只有過年才能吃肉,現在卻是天天如同過年,以大多數樸素的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理解而言,我們已生活在理想之中了。這篇文章之所以叫座,大概因為它確實代表了中國人目前生活水平的現實,也概括了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內容。 的確,據統計中國人對肉食的需求量增長驚人,消費種類也由傳統的豬肉,向牛、羊、禽、魚多元化發展,肉食消費量在1988年至1998年十年間整整增長了一倍,達到了人均46公斤。目前中國的肉食消費水平是發展國家平均值的兩倍,超過了韓國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亞洲國家,從而成為在東方飲食習慣的國家中,肉食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豬肉消費更名列世界第一。 對於大多數熱衷於「奔小康」的人看來,這似乎正是生活質量提高,國泰民安的一種象徵,然而從生態學的角度和可持續發展的深遠眼光來看,這對人口已達13億的中國來說,卻不啻於一場滅頂之災! 如果與那位朋友一樣,全中國人真的都沉醉於「天天吃肉如過年」的超級幻覺之中,我相信,這種美夢做不了幾年就會醒來。而且醒來之後,將永無寧日! 土地負擔不起肉欲 對於中國只用了不到全球8%的耕地而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的事實,中國人可以非常自豪的。但諸位要知道,這自豪中的相當部分,是靠壓搾資源和犧牲環境利益來換取!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能用於耕種的土地比例不高,其後備資源更是極為有限。官方數字表明,過去30年中,有1500萬公頃的耕地轉為其他用途,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6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38%。這僅僅是官方的統計數字,而實際情況可能還更嚴重。中國農田減少的同時,它的糧食需求量卻在猛增,人地矛盾愈加突出。 迄今為止,中國沒有進口大量糧食來滿足對糧食日益增加的需求,這主要是農業改革和價格提高刺激增產的結果。而這些強心針似的糧食增產背後的事實是:為了提高產量,農民大量施用、濫用化肥,其結果就是致使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地侵蝕情況更加嚴重。近幾年,這已引起減產並造成了損失,而從長遠來看,化肥的大量使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更是無法計量。據1995年統計數字,中國每公頃土地化肥用量為261公斤,為世界第一。 單純供養13億人口的糧食已使我們的土地不堪重負,對肉食和乳製品需求的激增則更是雪上加霜。由於牧草地的使用超過了持續增產的能力,因此必須用糧食餵養牲畜,這使穀物需求量更加大幅度上升。在1990年,飼養用穀物已佔穀物總量的20%,而到1999年已佔到將近40%。據統計,每個中國公民一年增加1磅豬肉的消費量,就需要增加250萬噸穀物。也就是說,13億人口的飲食習慣即使只有微小的變化,也會對世界資源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中國和印度達到目前美國對蛋白質(主要來源為家畜、牛肉、人工養殖魚)的消費水平,世界穀物產量必須比現在高出5倍!如此一來,地球再大也負擔不起人類的肉欲。 [color=#FF0000]「風吹草低見牛羊」不再 目前中國的草場退化現象極為嚴重,過度放牧已引起了13億畝的土地退化,肉蒙古、新疆的牧區已很少能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了。過度放牧破壞了水源的涵養功能,導致了流域生態嚴重失衡,沙塵暴肆意縱橫。例如環境專家分析,由於過度放牧,內蒙額濟納荒漠綠洲將在30年後變成不毛之地而融入茫茫沙漠,15萬牧民將成為「生態難民」再度遷居,數百里邊防線將失去唯一的綠洲支撐點。盡管如此,由於肉類食品需求增加的刺激,這些草場的牲畜畜養量還在逐年遞增。 大量肉食品的消費是中國這片土地根本無法承受的負荷,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對肉食的需求量。作為個人而言,減低肉欲,成為一個素食者,只在飲食上作的簡單改變,就有可能將土地從重負中解救出來——這難道不比每天多吃一箸子肉更具有意義嗎?[/color] 節錄自史幼波《素食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