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mensch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 吃齋,現在在珠三角正越來越流行。何先生和妻子是40%的時候葷素結合,60%的時候只吃素食,這種方式被素食者稱為「長齋」。少數素食者只吃素食不吃一點魚肉蛋類等動物性食品,這被稱為「全齋」。更多的素食者只是一個月吃幾次素食,這叫「花齋」。廣州菩提素食俱樂部的創始人唐為民估計,廣州約有一萬名堅持「全齋」或「長齋」的素食者,他的俱樂部就有幾十名,而有「花齋」習慣的人不知有多少。 現代肉食有三毒 在番禺開了一家素食餐館的梁小姐是「全齋」,她成為一個堅定的素食主義者純屬偶然。小時候,有一次跟爸爸去菜市場,她看到了血淋淋的屠宰場面,深受刺激,從此決心善待動物再不吃葷。 梁小姐的這種直觀的感受中藏著很扎實的健康道理。研究發現,當動物被用殘酷的手段屠宰時,因為驚恐和憤怒導致的刺激反應,動物會分泌一種有毒的腎上腺素,這種分泌物被稱為「肉毒」。動物保護專家認為,它是致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在現代化農業生產的今天,作為食物鏈中的較高級的一個環節,動物身上所殘留的農藥也遠遠高於植物。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一項研究發現,儘管DDT等農藥在美國已禁止使用好多年了,但豬牛羊等肉類中的DDT的含量是植物的13倍。也就是說,每多吃同量的食物,美國的肉食者比素食者多攝取13倍的DDT。除了DDT,其他農藥也是如此,肉類中的殘留物要遠遠高出植物。 多項調查研究發現,肉食的增多與癌症發病率的增加有強烈的正相關。北京市一個醫療委員會近年做的調查發現,「北京市癌症發病情況,1996年是1955年的5.2倍。」 報告斷言說:「為什麼城市裡的癌症病人越來越多是跟飲食有關,吃肉多了,不吃粗糧,纖維素少了……癌症的增長率跟肉食的增長率曲線相似……」 國外對素食者和肉食者的比較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學者梅斯納夫婦1996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素食者的癌症發病率低於葷食者,在結腸癌和肺癌中尤為明顯。美國飲食協會在1997年做的調查發現,女素食者的乳腺癌發病率明顯低於女肉食者。 肉食和素食為什麼會有這樣大差異呢?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肉食有前面提到的「三毒」。另一方面,富含維他命C、維他命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元素的植物已被證明可通過多種途徑抑制癌症。更為重要的是,素食中所含有的異黃酮、番茄紅素等一些化學成分,可以直接抑制癌細胞和腫瘤的生長,而這些成分在葷食中是找不到的。 肉食更有營養是偏見? 「肉食者有勁,素食者文弱,這是一個延續了數千年的偏見,已經深入到人們心中,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是整個人類文化中最常見的一個偏見。」東莞的何先生說,「因為實際上,素食在營養上不比肉食差。」 譬如,「肉食比素食蛋白質高」就是一個錯誤的偏見。其實,許多素食的蛋白質都比肉類高。如穀物的蛋白質達10%,瓜子等堅果的蛋白質達30%,豆類更是高達40%,而肉類不過是20%。並且,大豆中的蛋白是完全蛋白,更容易為人體所消化。 而且,肉類在維他命和礦物質方面比素食要遜色很多。譬如,豌豆、小麥、燕麥所含的鐵是牛肉的兩倍,幾乎每樣植物的鐵質都比肉類高。肉類的鈣質也不如素食多,每100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雞肉為5毫克,牛肉是8毫克,魚肉為30毫克,而豌豆為71毫克,香菇為125毫克,木耳為207毫克,紫菜則高達850毫克。 即使是脂肪,肉類也不如一些素食。如核桃的脂肪達66.9%,花生達48.7%,芝麻達48.2%,黃豆達20.2%。並且,動物脂肪為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含量高,容易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並利於癌細胞繁殖。相反,植物脂肪多為非飽和性脂肪,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膽汁酸排放,降低膽固醇在血液中的含量。 人天生是素食動物? 作為最熱心的素食倡導者,唐為民宣稱:「人天生就是素食動物,變成食肉動物其實是違反了自然規律。」 他引經據典說,老虎是天生的肉食動物,腸子又短又直,這是因為肉很容易腐爛,這種構造可以防止肉的殘餘物在腸子裡停留太久。而人的腸子總共長30尺,光大腸就有5尺長,接近老虎的3倍,而且曲曲折折,肉類很容易在人的腸子裡腐爛和發酵。 在一個素食聚會上,梁小姐對記者介紹她高大健壯又白淨的男朋友說,「他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媽媽吃『全齋』,他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口葷,但身體一直棒極了。」她還舉例說:「肉食者和馬和牛比一比,誰更強壯呢?它們可是天生的素食者。」 除了身體更健康外,所有的參與者都說,「神清氣爽」也是他們堅持長期吃素後共同的感受。這一點也有科學證據支援,過去幾十年,營養學界誤以為肉類的蛋白質更「補腦」,但研究否認了這種「想當然」的認識。 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院的陳超剛主治醫師說,動物蛋白是酸性的,吃多了會讓血液偏酸性,為了平衡,人體會從各部分抽取鈣質來中和,導致鈣質和維他命B1的匱乏,並造成精神不穩定,思維遲鈍。相反,植物蛋白的酸性偏低,熟菜和水果一般會令血液變弱鹼性(雖然有些水果吃上去很酸),這幫助一個人頭腦清醒。 他說:「吃素不只是為了健康,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一種信念。素食改變的不只是飲食習慣,也改變著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其核心還是和諧,」何先生說,「素食主義不僅讓自己的內心和諧,也讓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這不只是健康的飲食習慣,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觀。」 不過,何先生承認,這只是他作為素食主義者的生活方式。他堅持自己的方式,但絕不強求別人也這樣做。相反,他和一些「肉食主義者」是很好的朋友,「這也是一種和諧」。 節錄自2005-11-25《廣州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