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德吉千瀚
[color=#2F4F4F]
在萬眾矚目下,新中國國慶60周年閱兵精銳先後從地面和空中,通過天安門廣場,同時,也進入新中國閱兵歷史,進入世界閱兵歷史。此次受閱部隊要素之全,武器裝備之精,方隊數量之多,精神風貌之新,籌劃指揮之細,組織紀律之嚴,蘊含意義之深,受國際關注度之高,都創下了新中國閱兵史上之最。 這次新世紀大閱兵,是一次提高國家威望的閱兵,一次振奮民族精神的閱兵,一次凝聚人心的閱兵,一次顯示中國力量的閱兵,一次宣示和平的閱兵,一次民族複興征程上的歷史大閱兵。歷史的經驗証明,閱兵的結束,往往是輿論解讀與爭奪的開始。
從歷史上看,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閱兵,以上三項功能兼而有之,有主有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蘇聯為反擊德國法西斯軍隊的侵略,保衛國家和人民,舉行歷史著名的莫斯科紅場大閱兵,凝聚了蘇聯軍民意志,震懾了德國法西斯。莫斯科紅場大閱兵的威懾功能和激勵功能十分突出,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軍民一舉扭轉了戰局。 新中國之初的數次國慶閱兵,有效威懾了蔣介石集團和美帝國主義。閱兵中,受閱部隊嚴格做好實戰准備,其威懾功能、激勵功能十分明顯。 物換星移。新中國1984年和1999年的國慶閱兵,是在國際局勢趨向緩和下舉行的,閱兵功能中的威懾成分自然降低,教育功能和激勵功能突出顯現。這兩次國慶閱兵,成功地凝聚了民族精神,提升了國家士氣。1984年閱兵顯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風採,1999年閱兵體現了中國繼往開來的歷史走向,2009年的國慶閱兵,是中華民族複興歷史進程中新的里程碑,譜寫了民族歷史上的盛世華章。
國際友人對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閱兵,有較為客觀的評價和良好的贊譽。俄路斯莫斯科大學斯科夫教授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採訪時說:“盛大的閱兵式能向國民和世界傳達明確信息,對內增強凝聚力,對外彰顯國威。”在莫斯科大學進修的韓國學者諸成勛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10年搞一次大閱兵顯得太少,太含蓄。” 不過,在歷史上,對一個國家的閱兵存在贊譽的同時,往往也有微詞,甚至有歪曲、詆毀和攻擊。一些對中國懷有歷史偏見的海外人士,對新中國的國慶閱兵也有負面評價。 美國華盛頓一位受訪女士對中國媒體記者說,閱兵“這太不可思議了,太政治化,花費也太貴”。她說:“美國用不著搞閱兵,伊拉克戰爭已經顯示了我們的實力。”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中國項目主任顧克岡說,閱兵會給持有“中國威脅論”觀點的人攻擊中國的機會,特別在奧巴馬(相關)上任美國總統的初年,中國的大規模閱兵恐怕會給他不好的信號,不利于中美關系。 眾多類似以上的歷史事實証明,圍繞一個國家,特別是對國際影響較大的國家閱兵,對在非常時刻舉行的閱兵,不同立場、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注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這里既有客觀的評價、善意的評點,也有歷史的偏見,以及自我的炫耀,甚至有意的詆毀。
1984年中國國慶35周年閱兵時,西方媒體驚呼首次亮相的洲際導彈,對西方國家形成嚴重威脅。在1999年國慶閱兵期間,海內外的網民曾針對我閱兵細節熱烈評點,相互之間甚至發生激烈爭論和對撞。這年的國慶閱兵展示了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反映了國防科技工業的長足進步。然而,有些海外媒體雖然承認中國這種先進的主戰武器,可與西方國家新型三代坦克相抗衡,但是,卻又有意宣揚說,中國的這種先進坦克尚未批量生產,由于數量極為有限,甚至不足以組成獨立車輛方陣,必須用其他老式坦克補齊。 同時,一些指向分明和別有用心的國際解讀,無視中國受閱部隊指戰員們高昂的政治熱情、嚴明的組織紀律、堅強的戰斗意志、嶄新的精神風貌,有的故意忽略,有的竭力曲解,有的則冷嘲熱諷。 前不久,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稱,中國越來越先進的武器裝備系統,可能削弱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他甚至認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航空母艦和空軍基地,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不過,對此,連美國軍事觀察家也認為,蓋茨的這一言論主要是為美軍研制新型遠程隱形轟炸機找借口。2009年4月,美國曾經停止一項價值150億美元研制這種轟炸機的計劃。現在,當美國要重啟這項計劃時,再次以莫須有的“中國威脅論”為口實,類似行為在美國已經習以為常。 日本《選擇》月刊9月號的一篇文章宣稱,中國的國慶閱兵式體現了中國毫不掩飾地增強軍備的野心和實現“軍事大國化”、“軍事世界第一”的目標。有人對于中國國防實力的增強一直耿耿于懷,而對真正夢想實現“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國家卻有意回避。 就在中國舉行國慶閱兵之際,一些美國媒體發表文章,一方面承認中國軍隊現代化的進步,一方面又說,官兵新軍裝和新噴漆的裝備並不能顯示中國軍隊的實力。這就不難看出類似這些反應的自相矛盾之處。
對國慶閱兵,有的僅僅關注閱兵隊列整齊劃一、先進武器裝備,對受閱部隊官兵表現出的政治熱情、組織紀律、戰斗意志有所忽略;有的僅僅一睹先進武器為快,對人與武器的關系缺少深入的理性分析。新中國強調人民戰爭,強調戰爭正義性的決定因素,因此,以往的新中國國慶閱兵,從來都是正確的戰爭觀教育,從來都是正確的理性激勵,從來都不是武器制勝論的印証。 當然,新中國從來沒有忽視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0年來,14次國慶閱兵,清晰記錄了新中國國防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清晰記錄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的進步和發展。可以說,當年武器裝備落後的狀況,經過60年的努力,已經大為改觀,中國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不斷在縮小,在有些領域,特別是某些尖端武器裝備,中國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慶60周年閱兵展示出的52型新的武器裝備,充分反映了這方面最新的成果。令人欣喜的是,此次閱兵中展示的主要武器裝備,全部為自行研制和生產,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參閱,包括人們期待多年的預警機、殲-10戰斗機、新一代戰車、新型雷達、無人機和衛星通信等眾多先進的信息化裝備。 同時,我們也事實求是地承認,這些武器裝備是人民解放軍中的先進部分,而目前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整體水平,與當今世界軍事強國相比,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差距甚至比較明顯。 綜觀之,中國確實具備了諸如洲際戰略導彈、先進核潛艇、先進空間保障等可以令現代化軍事強敵生畏的“撒手閒”武器。同時,人們更應看到,在中國不斷提升的軍事實力的背後,有正在不斷提升的國家整體硬實力和軟實力,其中包括:國家經濟力、戰略決策力、國防科技力、國防動員力、民族凝聚力、部隊戰斗力、武器裝備力、民眾支持力、輿論環境力等。這些方面的整體進步和改善,既是中國的現實,也是未來的希望。 正確認識國慶閱兵引發的國際解讀,需要有科學的眼光和正確的分析,至少要從五個方面正確觀看閱兵,一是要看閱兵部隊,二是要看閱兵武器,三是要看官兵風貌,四是要看軍隊光榮戰史,五是要看軍隊未來發展。 僅僅關注武器裝備,僅僅關注受閱部隊隊列水平,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激勵國人的,恰恰是上面說的後三項內容。具有時代精神風貌的軍隊,具有光榮戰史的部隊,具有與時俱進向現代化領域進軍的軍隊,才是永遠克敵制勝的軍隊。 [/color] <BR><BR><BR> [color=#C10066] 文章刊登日期 [/color] [color=#C10066] 資料來源 [/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