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心靈雞湯】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8)
--- 哲理與人生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59)
---- [分享]尊師重道的潘養和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59&topic=722)


-- 作者: hehehaha
-- 發表時間: 2006/01/07 04:55am

獨尊羅漢卿一師
 
拜師學藝,尊師重道,是中國古代一些「不世之學」得以綿延傳續的主要動力。
現年八十一歲的中國易學研究中心主持人潘養和,回憶起六十年前三跪九叩師事羅漢卿老師的往事,臉上仍禁不住流露一股悠然神往的孺慕神色。
 
民國五年出生在江蘇灌雲縣(今之嚮水縣)潘老莊的潘養和老師,世代務農。
潘家在灌雲縣算是殷實的小地主,民初世局未定,緊接著又是北伐軍興。
潘養和在家鄉讀完小學之後,考上嚮水中學,畢業後遇上九一八事變,返鄉種田,求學之路也暫告中輟。
父親就幫他在滑安縣渾水地區請了一位前清秀才羅漢卿來當他的家庭教師,族裡還有王姓、成姓兩師兄和他一起上課。

羅老師食宿都在潘家,束修費也是潘家供應,潘養和與羅漢卿老師相濡以沫的情感自然不言可喻。
 
羅家在滑安縣是知名的中醫世家,羅漢卿除了四書五經樣樣精通之外,尤對醫學、地理、易學情有獨鍾,主攻易學三元。
 
「羅老師主張實地驗證學理,而以地理來求證易學才是其正的不二法門。」
 
當時潘養和十九歲,羅漢卿老師已六十五歲,開課之前羅老師要潘養和向易學宗師行三跪九叩古禮。
並在香案前貼了一張上面書有伏羲、文王、孔子、楊益、蔣大鴻五大先師及羅漢卿本命師的紅紙。
潘養和行禮如儀,心中感到無比的充實和喜悅。
 
「拜師學藝,有了這層儀式之後,心理上的差別的確很大,那是一種對你所學和授業老師的認同感。」
 
潘養和老師目前也開地理班和易經班,真正的入室弟子,他還是要求行三跪九叩之禮。

獨尊一師並非畫地自限,潘養和老師認為「頁老師」一個就夠,如果自覺學有未逮,則從友輩交遊當中也可切磋增進智慧。
 
潘養和很慶幸自己擁有這麼一位才學兼備的好老師,羅漢卿雖然主要的任務是指導他研究漢文,但在易學地理方面的絕學卻是傾囊相授。
潘養和認為羅老師本身就是一部「活地理」。
 
家教一年後,羅漢卿老師利用寒假返回六、七十里遠的適水老家。
待要返回潘老莊時,羅老師坐著手推車,卻因路徑不熟,誤入離潘老莊五里路遠的三合莊。
潘養和三位師兄弟久候老師不到,心急萬分。
等羅老師平安抵達,才鬆了一口氣。
羅老師卻告訴他們:「三合莊今年寅、午、戌月逢凶,尤以寅月(正月)更要小心。」
 
潘老莊的人都認識三合莊的人,但這種事情也不好開口。
果然半個月不到,三合莊遭土匪劫掠,胡姓大戶更被土匪活活打死,時間就在正月,潘養和從此更為驚服老師的「直斷」。
 
「很多人把地理風水視為不確定論,那是所學不夠透徹才會有的誤解,易學三元的每句話都是要應驗,也找得到學理根據的。」
 
易學地理三大要素是選擇(又稱擇日)、看巒頭(即形象)和理氣(即卦理)。
羅漢卿送兩本書給潘養和當教材,一本是明末清初蔣大鴻寫的《地理辨正》,另一本則是清朝時期尹一勺、尹有木合著的《四秘全書》。
有了這兩本書的啟蒙,潘養和從此走人浩瀚奧妙的易學神秘世界。
即使在羅老師門下三年學成之後就讀催堡師範學校,甚至來台擔任二十多年警政工作,都毫不懈怠。
退休之後鑽研更深,六十六年出版《易與天文地理學》,後更名為《易數天地》,行有餘力則開班授徒,造育不少精英。

羅老師三年授業完成返回滑安縣故里之後,潘養和仍十分關心恩師的生活。
每逢其孫兒生日或喜事,潘家必致贈薄禮。
不久羅老師生病了,潘養和特別買了上等的藥材託人帶給老師。
民國三十年間,羅漢卿得了黑熱病,胰臟硬化,潘養和傷心之餘,遵循大陸古禮,花十幾塊大洋買了一副上等壽具(棺材)送他。
羅漢卿原本已病入膏育在床的,高興得起身探視,竟然病也好了,又多活了四、五年,直到抗戰勝利那年才以七十六高齡過世。
 
潘養和老師不認為談「尊師重道」,就是八股或僵化思想,尊師也不是要你花錢做人情,主要是在心意!
其實只要你有這個心,對方也會知道的。


-- 作者: mccann
-- 發表時間: 2006/04/27 10:22am

好文章。


-- 作者: ABAOWU
-- 發表時間: 2007/11/22 05:37pm

版主你好  此篇文章敘述詳實感人  潘養和的家人想請問這篇文章 筆者是那位大德  可否告知  無勝感激


-- 作者: hehehaha
-- 發表時間: 2007/11/23 02:32pm

寫這篇文章的人,是登門拜訪潘養和之後而寫成的。
本文是出自台灣的一本術數文集,好像叫什麼《命理傳燈》??
作者是誰、書名是什麼?……都已忘掉了,無法記來了,抱歉。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