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作測字問事之討論版
緣生術數研究社◎問卜、測字、解夢及姓名學◎測字園地 [返回] → 瀏覽:金刚经 第十八品  ...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521 人,本主題共有 0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0 人。  [關閉詳細名單]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1034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不分頁顯示此文章  儲存此頁為檔案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打包郵寄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傳送本頁面給朋友   
 nlut 

 

等級: 使者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美女 巨蟹座
威望: +1 積分: 1813
現金: 108 緣幣
存款: 19501 緣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1623
精華: 0
在線: 611 時 03 分 37 秒
註冊: 2005/01/21 10:15am
造訪: 2011/03/06 01:29pm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只看我 [樓 主]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 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 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 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 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 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 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 得。】     眼者心之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 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 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 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是自己 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出来的问题。   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辞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切众生 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以叫做五眼。 第一种是肉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 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 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 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 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墙壁, 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有人是 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种各样不同。 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 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 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 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 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 这些现象的。     天眼是什么   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如说看 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它的世界。现在人讲的千里眼,是根据道家的传说而 翻译的。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 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来看到些影子啊, 星光点点啊,认为是天眼,那个不是的。那个只能说是,我们无法名之,叫做眼天吧! 眼啊,天啊,不晓得什么东西!(众笑)   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只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 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只眼睛,有的还有四只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 只眼的方法,前面、后面、头顶、心里头、喉咙里头,都有眼睛。当然,这与普通眼睛 不一样,而是像摄影机、录影机一样,能够照射东西罢了!   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 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 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长出一只眼睛来,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 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但他自然会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气脉到了后脑,视觉神经受到刺激,眼睛里经常出现许多幻象, 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错。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时候,此人目光清澈如电,看得非常透 彻;换句话说,物质东西不能障碍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视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医生名叫扁鹊,据说他有一次碰到一个神仙,给他一个能透视 的宝贝,他的眼睛就变得比X光还要厉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他的诊断就不 会有错。还有许多唐代以后的记载,有人的眼睛天生就会看风水,能看地下几丈深,不 须要探测器,地下的水脉,他看得很清楚。   像这一类的眼还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报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华经 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切东西。   肉眼是观看物质世界通常的现象,天眼则能够透视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世界;所以 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当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时,可以穿过一 切物理的障碍,就是所谓的神通。神通必须要定力够了,所谓精、气、神充沛了,才能 作到。     慧眼 法眼 佛眼   再进一步是慧眼,慧眼也离不开肉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谓 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因为修定而发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 变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这个智眼。   智慧怎么变成力量呢?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肺不好, 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又譬如脾气坏,贪、嗔、 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 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也就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眼。法 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正观空里的妙 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来说,是性空缘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来说,是真空起妙有,这 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观。   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悲是两 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表了母性至善 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来, 一切众生皆值得怜悯,所以要布施众生,救众生,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 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 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 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假使经过修持, 我们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发起五眼的功能,这是第一层问题。   第二层问题,金刚经讲到这里,佛为什么突然提起来五眼的问题呢?他自己问,下 面又没有作结论,至少对于五眼这一段,他只提出来问题。接著又讲别的去了,其中的 道理在什么地方?释迦牟尼佛今天好像当眼科医生一样,把你的眼睛翻开检查检查,而 且他是自动的,他又不要你挂号,什么道理呢?   这代表见处,所谓明心见性的见。真正达到了有所悟证,明心见性,这一见之下, 真的现量境呈现,它自然具备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见处即真,就是所谓明心见性之见。 在金刚经这一品中,没有把这个奥秘说出来,但是我们真研究佛法,看佛经的经典,这 种地方不能放过去,它的问题就在这里。接著佛又说了: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又提出来第二个问题,把眼睛检查完了,又来检查沙子;再问须菩提,像恒河里 头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是不是沙子?   我们假使先不看金刚经,照现在一般年轻研究佛学禅宗的人问起来,很多人一定说, 佛眼看到这些不是沙啦!再不然,花啦,什么啦,神里神经,这样都是不老实。你看! 须菩提答的很老实,当然看到的是沙子,难道佛的眼睛有什么不同吗?是沙子就是沙子, 非常平实。你说佛看到人家哭了,而说笑了,那不叫做佛,那叫做神经!他看到哭就是 哭,非常平实。这里要注意!   你如果说,佛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是空的,请问是谁说的?佛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 沙子,看到这个世界,水泥就是水泥,墙壁就是墙壁,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要特别 注意这种地方!不然学佛的人就流入一种毛病,叫作高推圣境。讲好听一点,把佛的境 界推测得太高远,假想得与人完全两样,那是不平实的。   高推圣境的结果,往往变成一种不正观。不正观就是不正的思惟,不正的思想,变 成神经了。所以,金刚经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把你一切的妄念都切断了,真正的 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问须菩提,佛眼看这个世界,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沙呢?须菩提说当然是 呀!佛的眼睛同我们的眼睛看的一样,沙就是沙。如果你问佛怕热否?那么假设佛在这 里的话,我们的答话,佛!你在这里一样的怕热,还是要我们开冷气才可以,除非他是 化身来。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只要他肉身报身在,冷暖饥寒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感受。 在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所以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众生修成的。   讲到这里,使我想到一首诗,据我所知,这一首诗是一两百年前,一位大陆的读书 人所作。这个人是到台湾访神仙的,访到宜兰一个山上,就在崖上题了一首诗: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为什么讲到这一首诗呢?就是说,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佛看 恒河里的沙,一颗一颗看得很清楚。下面佛的第三个问题又来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问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我们印度这一条恒河里的沙,你看数目多不多?假 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如是沙,等,这个「等」字是单独的一句;每一颗沙代表 了一个世界,而每个世界里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每一条恒河里又有很多的沙子,而 每一颗沙子又代表了一个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现量,不可数说。用这个比方形容 恒河有多少条,已经数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他说,你说这个数字多不多?须菩提说, 当然很多罗!世尊。   佛在这里是说明,虚空之中佛世界多得无数,释迦牟尼佛同时表达一个观念,站在 这个娑婆世界,师道教化的立场上告诉我们,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样智慧成就的佛,也 一样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数的,无量诸佛。他不但把众生看成平等,把成就的众 生也拉下来与大家一样平等。一切平凡得很,并不是说只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们都 不能成佛,都要听我的。没有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一切众生平等,一切诸佛也 平等。每一个佛教化一个世界,虚空中有无量数的世界,也有无量数的佛,他说:「宁 为多不」?这是他问的话。你说多不多呀!「甚多。世尊。」这一句是须菩提答话。这 是佛对须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无数量的心   现在又一个问题来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此他可 以知道这个世界上,这个虚空中,有那么多不同的世界。当然现在科学昌明了,由天文 学到太空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世界。这些到今天为止,还只能说 姑且相信它,因为月亮里到底有没有生命,还不敢确定。   现在对于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们要知道,佛说这个话是两千多年以前的 事啊!他用什么仪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宇宙中有这么多的世界和众生呢?这个,就 是所谓如来具备五眼,具备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功能,但又拉到 了最平凡的水平,与众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没有什么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那是神经病!当然,一个人被后面打一棍,那就迷迷糊糊,见人不是人, 见鬼不是鬼了!那是不正常的人,一个正常的人,看什么是什么。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这一节他又提出来好几个问题,在文字上,没有给我们作结论,但是你要自己晓得 结论在那里。所以后来的禅宗提倡金刚经,也都是这个原因,因为金刚经里许多都是话 头。话头就是问题,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上样样都不懂。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一眼看了以为自己都懂,结果统统不懂。我经常发现青年人这个毛病,某一本书你看过 没有?看过了。真的吗?我当面再问问他,他就不懂了。   同时我发现作人也一样,许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许多错误的事。世界上没 有一件简单的事!这些都是话头。你看我们现在随便指出来,很多都是没有结论的,要 你自己去发掘,去参,这个也是话头。但是他也有答案给你呀!这个答案不是理解的, 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体验得到的。佛法不是虚玄的,而是一 个修证的事实。   现在佛又提出来第四重问题,对须菩提说,「尔所国土中」,你所认为的国土中, 国土不是世界啊!佛学里的观念世界是世界,叫做世间;有所谓四世间,五世间等等的 说法。国土在世间的观念里叫做国土世间,国土世间是四世间的器世间,就是物理世界; 器世间的一切众生都有生命。国土世间指中国、美国、日本国、印度等国的这些国土; 我们世界上称为国家的有一百多个,这就是国土世间。   现在佛问须菩提,你认为所有国土上的一切众生,有多少种心?这是个大问题,现 在心理学很发达,电脑也很发达,如果要把人类的心理统计一下共有多少种,恐怕电脑 也办不了。佛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一切的心,「如来悉知」,他说我啊!统统知道。 在这个地方,他作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同上面这几个有没有关联,他也没有说明,只 让我们猜。而且他这个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这 个答案,打得晕过去了,很多人都解释错误了。现在我们看他自说自答。     你的心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他说以佛的眼睛看来,所有众生这些心啊,「皆为非心」。换句话说,佛在骂人, 这些众生心里都不是东西,也没有心,心到那里去了?心掉了,「非心」根本不是心。 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们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赶快又说了:我的眼睛看你们啊! 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说世界上一切众生的心我都知道,须菩提还来不及问, 他就又说了: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 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为非 心,是名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刚经一开头就讲,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把我 的现象,执著的很厉害。认为我还有个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分别,烦恼,一 切不实在的这些观念、往来思想当成是真实的。人,一切众生,犯了根本上的错误。我 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 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学佛的晚课上,每天都念到,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 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 哀。   其实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的有明天,何必看过去呢?明天不断的来,真正 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 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 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 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 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要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佛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众生不知道,佛说是名为心,众生自己都把虚妄不实的这个感受,执著的作用,当 成为心。     永远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面这一节的结论,是佛自己提出来心的问题,由眼见到心。他的结论一切都不是 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 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 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 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拚命想在一个不 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因此,在座许多学佛的同 学们要特别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那还是犯这个错误。   当你盘腿上坐的时候,想定住的那一个心,跟著你的腿一盘已经跑掉了,那里可以 保留啊!说我这一坐坐得很清净,唉呀!下坐就没有了!告诉你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 得,未来不可得嘛!谁要你保持清净?清净也不可得嘛!烦恼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 可得。那怎么得啊?不可得的当中就是这么得,就是那么平实。   有一般人解释金刚经,说般若是讲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观。空,因为 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断的来呀!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 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 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 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有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为不可限,生灭不可灭。如果认为把生灭心断灭了就可以 证道,那都是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这是金刚经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这一点搞不清楚,往往把整个 的佛法变成邪见,变成了断见的空,就与唯物哲学的思想一样,把空当成了没有,那可 不是佛法!   佛讲过去心不可得,并没有说过去心没有了,佛没有这样讲吧?对不对?佛说过去 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种方法上的推断,他并没有说过去心不「能」得,现在心不能 得,未来心不能得。这一字之差,差得很远,可是我们后世研究佛学,把不可得观念认 为是不能得,真是大错而特错。所以啊,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 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 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   高明的法师们、大师们,接引众生往往用三心切断的方法,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 把不可得的过去心去掉,把没有来的未来心挡住,就在现在心,当下即是。当下即是又 是一个什么?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认清楚才行;要先认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体同观,同观是什么?同观是见道之见,明心见性之见。所谓了不可 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间,就是那么一个真现量,当你有的时候就是 有,空的时候就是空,非常平实。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时候就是悲哀,悲哀过了也是空, 空了就是说这个现象不可得,并不是没有,是悲哀过去了,后面一定来个欢喜。欢喜的 时候也是不可得,也会过去,也是空。空不是没有,空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一个名辞而 已。不要把「空」当作佛法的究竟,这样就落到悲观,那不但证不到小乘之果──空, 那还是个邪见,也就是边见。所以见、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证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学 佛法就有这样的严谨,一定要注意。   现在有许多著作,我认为危险极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杀人的毒药还厉害,是有 毒的思想,希望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选,用智慧来辨别,不要走入邪见和错误的 思想。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颂     形形色色不同观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沤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   「形形色色不同观」,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 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现象差别,无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来,是一样的。手眼是什么?我 们大家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我常说,我 们坐在这里,外面进来一个千手千眼的人,我们的电灯都没用了,大概每一个人都吓得 把脸蒙起来。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无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种接引人的教育 法。帮助你的手,护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观察清楚的眼睛,千千万万的手,千 千万万的眼,也只有一个手,只有一个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沤心起灭」,每一个宇宙,每一个世界,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所以宇宙 不过是自性心里起的作用。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感觉,都是自性的性海上 所浮起的一个水泡,生灭变化不停,自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 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 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实用不著 他替他安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还安个什么啊?所以说, 虚空无著为谁安。那里去安心呢?此心不须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 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这一 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s:),
 tRX~








發表文章時間2005/08/08 11:15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8337 位元組]  

 此主題只有一頁

快速回覆主題: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提升 沉底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如有查詢請致電郵往info@yuensang.com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