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最後由Maggie在 2006/02/17 01:19pm 第 1 次編輯]|P,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X=Rqe, 後學先謝前輩的指導!2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q 後學所以有不明白者,是因為貼文裏某些地方有點含糊之處,特別是說明中第三與第四項。根據中文大學出版社所編的〈成方新編〉裏對此方臨床運用上有以下其中兩點辨證要點:C5D(!%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Yo0| 1.本方為治療外寒內飲的常用方劑,以惡寒發熱、無汗而咳喘、痰清稀為辨證要點。b3zsIU 2.本方並非專治外內飲之證,凡咳嗽痰白清稀而有泡沫、舌淡苔白而滑者,不論有無惡寒發熱,無汗有汗,均可加減應用。....@(#?Ot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I$`h 後學淺見,如以說明中第二項所言“打噴嚏、流鼻水”便即用小青龍湯,個人認為過於粗疏。U8G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3WC+8 過敏性鼻炎是西醫學名,在中醫範疇裏並無此名稱。古籍《黃帝內經》中有相類似的症狀描述,稱為“鼻鼽”和“鼽嚏”等。“鼻鼽”指鼻流清涕,而“鼽嚏”即噴嚏頻頻並有大量清涕...,而鼻司呼吸,統一身之氣,鼻與脾及腎關係密切,鼻出現病變,亦與肺氣虛有關,即過敏性鼻炎均與肺氣虛不無關係。}RNPH`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8 後學認為,此方最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而素有水飲內停,其辨證要點除了一派外感病徵,如脈浮、惡寒發熱、無汗等,另有舌苔白滑、咳嗽有痰,而痰白清稀,還有多見肢面浮腫,因此病正是外寒與內水相搏之時。臨床上多用於哮喘或支氣管炎等症。_F 761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uG7 如單以“有水狀鼻涕、頻打噴嚏、頸項痛等症狀為目標使用”,相信麻黃湯加減應為首選,不知前輩以為如何?l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q 後學學識粗淺,以上均是後學所認識“小青龍湯”的用法,前輩如有覺不妥之處,還請不吝賜教為荷!先謝前輩!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