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轉載:易學類] 太極.人生.管理 [打印本頁]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9-8 01:17 標題: 太極.人生.管理
太極.人生.管理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2010-07-14
主持:陳志輝教授(中大EMBA課程主任)嘉賓:
解守德(太極養生學院院長)整理:
文振球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邀請了太極養生學院解守德老師主講太極,解老師桃李滿門,不少更是中大EMBA的校友,太極博大精深,對管理人生有多方向的啟示,特將當日解老師所述整理,以作管窺。《易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指大大無邊,「極」則是從本溯源,然後歸根究柢到極限的意思。「太極」兩字合起來,意思就是至大至極之意。太極在古老的哲學中,被認為是「宇宙起源」,為「混沌之始」。
立身須中正安舒
甚麼是太極拳呢?太極拳就是將太極陰陽附跟的哲學原理,用之於拳意拳法中,是一種使我們的人體局限能力,能夠至大至極的發揮出來的拳術,目的在於激發我們的生命力,其特點在於「以小制大,以柔克剛,以慢制快,後發先至」。
太極拳的一個最基本要點,叫「立身須中正安舒」,可以分外內兩個層次來解釋。外解就是說我們練拳時,不要低頭彎腰,要輕鬆自然,身心舒泰。內解比較深奧,是說我們做人做事,根本就在於安心立命,也是在人生當中,追求的一種至高的境界。
「中正安舒」的「中」,是《中庸》所指的「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作人做事一切都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恰到好處,而放諸於喜怒哀樂之中,就是《中庸》所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不受情緒干擾,無偏愛與偏執,找到「中」之所在。道家的《道德經》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沖」字本身講的就是中,指動與靜兩種極性的協調合作,在太極拳中,以之為大法。
第二個字「正」,指真心誠意,就是無私無意無煩亂,達到不動心的境界。在太極拳所指的誠心誠意,唐代李翱《復性書中》有一段話:「知本無有思,動靜皆離,其寂然不動者,是至誠也。」指人在了解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之後,人就不需要再動意念,離開宇宙自然之「動」與「靜」,此時唯有一個寂然不動的「東西」,即是「誠」的存在。所以如果在練功時,通過自身的修煉體會,能在自己身心之間,找到這個真正不動的「誠」,就是找到了太極拳「正」的根本境界。
「安」就是指心安,在練拳時,你不能心猿意馬,要把心平靜下來,在做事的時候,要做到我們平常講的心安理得。心安就能夠靜,靜就能夠觀變。《道德經》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就是要歸到那個根本的位置,叫做「靜」,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以要到靜的程度,才能夠觀察到萬事萬物的變化。而在太極的修煉中,正是這個「靜」能夠制「動」,也就是太極理論當中的「以靜制動」。
最後是「舒」,是我們追求理想的境界,舒服逍遙自在,身心皆自由,舒暢無比。道家思想中,是莊子逍遙的境界,在佛家來講,那就是解脫自在的境界。在太極拳來講,就是我們身心都得到解放和歡暢的境界。
管理人生首要「知己」
以上就是太極拳「立身須中正安舒」的要領,對我們的整個「修心養性」、以至練功夫和做事方面的影響———就是找到安心立命的根本。太極、人生、管理,三者表面上並無連繫,其實三者可以同為一體,就是說,以太極管理人生。
首先要「知己」。即是了解清楚你自己身體內的各種變化。就如我對《孫子兵法》文句的改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原文是「知彼知己」。因為我覺得「知己」是最重要的,人往往一輩子都未把自己搞清楚,「知己」然後再去「知彼」。而「知彼」就是「知外」,儒家所講的「知人」。我認為知己則明,知人則智,兩者合起來,就是「明智」。習練太極拳者,通過了解自己和對方的身體狀況,就可以修煉到控制自己內勁的走向,令每一點都能產生陰陽變化,所以我們練太極要練到全身無處無太極,然後就可以做到柔若無骨的高妙修為,以及捨己從人的無我境界,發揮出陰陽相濟的效果。當然,我們必須先要了解陰陽變化之道,而首要的訣竅,就是要掌握到自己身體內之陰陽變化;所以要先「知己」。
凡是成大事者,有明智之舉,都要經過苦修苦練,就是對自己的修養。《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當中的「苦其心志」,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心還不了解,所以我們練太極的人,就是要通過太極的內功心法,一步一步的去了解自我,明白如何通過身心的修煉,養出自己至大至極的氣,明白宇宙時空以及賦予我們生命的這種能力。
歡迎光臨 緣生術數文化網討論區 - 免費,易經,術數,風水,命理,算命,流年運程,地運,玄空學,周易,紫微斗數,面相,掌相,八字,解夢,測字,卜卦,天星,七政四餘,中醫,黃帝內經 (http://bbs.yuens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