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轉載:其他類] 學習感恩 [打印本頁]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02:31 標題: 學習感恩
你覺得自己幸福嗎 ?
香港雖然是個物質豐富的社會,但仍有不少香港人並不快樂 !
2006年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公布最新的「快樂地球指數」,當中向全球一百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快樂度程調查,結果發現,香港排名八十八,而全球最快樂的國家是人口僅得二十萬的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調查顯示當地人民感到快樂,是因為他們很容易就心滿意足,並且重視人際關係,而非以物質和消費為主。
香港人慣於只用經濟成就來衡量自己是否幸福,往往在看事物時過於負面。
因此,我們認為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ž沙尼文 (Martin.E.Seligman) 所提倡的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提出透過
1. 增加正面情緒 ;
2. 運用個人優點及美德 ;
3. 利用個人的品德去服侍其他社群。
而學習 “感恩” 是當中重要的一環。
怎樣去嘗試 『凡事感恩』呢 ?
以下有關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個小故事,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據說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有一次被盜賊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知道後,立刻寫信安慰他。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
「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
因為第一,賊只偷去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 ;
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 ;
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個理由。
做一個凡事感恩的人,好處多不勝數。
- 促 進 道 德 行 為
- 不會與人作比較,因而令自己不悅
- 提升自我價值和自尊
- 抗衡、減輕甚至斷絕負面的情緒
- 有助面對壓力與創傷
- 加強對正向生活體驗的細味
- 懂得回味快樂的經驗
- 增強社交聯繫、建立現存以及新的人際關係
( 資料來源 : Seligman, 2004 62-82 ; Snyder & Lopez, 2007 279-289 ; Lyubomirsky, 2007 169-179)
感恩小貼士
城市人,經常會埋怨每天為何總有不如意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
返工給老闆罵、亞仔開始駁嘴、街市啲餸愈來愈貴……。
然而,當我們細心思想時,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或事,都會有值得我們感恩的地方 :
每天還有工開、亞仔開始獨立、買到條又平又靚既魚……。
要感恩的,不一定是大事,特別事 ; 相反,小事一則、平凡事都可以學習感恩。這樣,你的快樂自然會不斷增加。
感恩日誌,鼓勵你每天記下三件值得自己欣賞、細味或感恩的事情,讓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和幸福。
感 恩 金 句
每天背誦一小段感恩金句,為你注入正能量,使你更懂得欣賞身邊人和事 !
- 常懷感恩, 喜樂人生。
- 心常存祝福, 生活更豐足。
- 知足常樂, 平凡是福。
- 喜樂在乎珍惜現在所有, 不在乎追求明天擁有。
- 學會知足就會快樂, 學會感恩就得人心。
- 輕鬆多一點,微笑添一點, 胸懷寬一點,快樂迎每天。
- 煩惱來自要求、 快樂源於感恩。
致謝信
向身邊的人,表達你對 他/她 的感謝,不單能增進彼此間感情,更令你的感恩能力得以提升。
試列出使你心存感激的人,並選出其中一位人物,回想使你感激的原因/事件,寫一封感謝信給他/她,感受一下那種快樂滿足的感覺。
資料來源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02:36
緣生誠意把上述文章轉送給各位準備“行運”的朋友!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02:41
孩子擁有感恩的心 對成長很重要
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感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凝聚力的內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缺失已經成為當代青少年的致命的性格弱點。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我們這個世界。
要教會孩子擁有感恩的心
某校為學生播放孕婦生子錄像,再現當媽媽的辛苦,來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培養有一顆感恩之心的道德品質,可贊。
再例,有一位年輕的媽媽,每逢孩子生日那天,她沒有給孩子買生日蛋糕,也沒有為孩子大擺宴席,卻不忘記帶孩子去產科醫院,去看望那位曾經給自己接生的白衣天使,告訴孩子是那位醫生阿姨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讓孩子給那位醫生阿姨送上一束美麗的鮮花,送上全家一顆感恩之心。媽媽在孩子生日那天,雖然沒有給孩子買生日禮物,卻給了孩子無價之寶——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感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凝聚力的內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擁有一顆感恩之心。隨著社會發展,人類現代文明的進步,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每一個家庭成員,在整個社會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類只有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相互幫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這個地球上。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孩子幼小,這種感恩之心不是用說教可以教導、培養起來的。作為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做丈夫的要感恩妻子,是她的付出和奉獻,使家庭更加美好和溫馨,使她成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做妻子的要感恩丈夫,在茫茫的人海中,是他的“發現”才組成了一個美好的家庭,是他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發展了家庭。我們要對自然常懷感恩之心,人類的生存與繁衍離不開自然的奉獻。我們要對老師常懷感恩之心,每個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培育。對一切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都應常懷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對孩子來說,感恩應該是父母給孩子必須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課。讓每個孩子懂得:他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一步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朋友的關愛,大自然慷慨的賜予。對孩子來說,學會感恩,常懷感恩之心,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著他人、裝著社會、裝著國家、裝著地球,而不是一切“以我為中心”。
感恩,應從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生日,孩子給父母送上一個生日蛋糕,寫上一張生日卡,是感恩;平時,孩子為父母倒一杯熱茶,送上一條熱毛巾,何嘗不是感恩。感恩無須旁人提醒,應該發自每個人的內心。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愛的話語,一個凝望的眼神,一種溫暖的觸摸,無不是感恩的載體。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陽光,我們的日子就會變得快樂,日子即使過得非常清貧,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當然,感恩絕對不是家庭成人世界對孩子的單向要求,而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是男人還是女人,一種共同的生活態度,是面對這本生活教科書應共同學習的一個重要命題。讓我們共同去探討吧。
資料來源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03:01
「人生在世,受到人的恩惠很多。如果不是父母的養育大恩,我們怎能生到這個世界上來,而且成長成人?
第一是要感謝父母的大恩。
其次是感謝師長教育的大恩。我們從一無所知的孩童,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所有的技術,都是別人教的,也是我們從別人身上學的。這些人的教誨,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我們都要感激,感謝他們的好意美德。
『感恩』這一課,大學中沒有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但在我們心底,卻必定列為必修課,這不但是大學的必修課,而且是人生的必修課。」
──金庸
作者: 喜越 時間: 2010-10-16 14:11
我是从缘生网,慢慢加深的风水心得,我很感恩缘生老师.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15:43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6 16:00
一個學會感恩的人,會經常發現自己身在幸福之中。
一個學會感恩的人,會經常發現自己身邊圍著知已。
一個學會感恩的人,會經常發現自己心中滿載快樂。
一個學會感恩的人,會經常提醒自己珍惜眼前光陰。
一個學會感恩的人,會經常提醒自己孝順身邊親人。
..................................................................................................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7 00:59
轉錄去年緣生曾寫下的一篇感恩日誌:
筆者研習術數,不經不覺已經三十多年了。
在這期間曾得到不少術界高人指點,令筆者對五術學習的眼界開闊了不少。
其中最令筆者堅持的思考原則之一,便是「五術同源」的概念。
到底這個“源”是什麼?《周易》是也!
心中思念至此,很感謝兩位曾對筆者思維發展作出了巨大影響的《易》學恩師:
陳潔淮老師及陳雪濤老師。
兩位恩師不但在《易》學上造藝精湛,且在國學上的修為亦令筆者十分佩服,巧合的是兩位皆是國學大師陳湛銓先生之高足,故可謂:
“三陳授學繼先聖,一脈易傳啟後緣”。
作者: moon_boy 時間: 2010-10-17 03:21
学习感恩。
作者: lamkamhing 時間: 2010-10-17 07:52
個人之見.
感恩必須具有,還須學習嗎?
受父母養育之恩,須克盡孝道,感恩之道矣.
受老師授業之恩,須尊師重道,感恩之道矣.
作者: zodiac 時間: 2010-10-17 19:33
當感恩就如呼吸一樣的,
無時無刻地自然地做了,
當遇到逆境或不如意時,
我們都能很安然地度過,
感恩讓我們堅強活下去。
作者: jeremy_24100 時間: 2010-10-25 10:27
感恩之心...是令人有長久快樂之根源..^^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3-4-10 01:25
感恩之心...是令人有長久快樂之根源..^^ jeremy_24100 發表於 2010-10-25 10:27
緣生確有此感受!
作者: midas 時間: 2013-4-10 02:11
感恩缘老师和缘网的朋友 !
希望来临的日子讨论得更热烈。
作者: mensch 時間: 2013-4-10 15:32
每次看到這帖子, 都很歡喜!
感恩的心很重要, 和惜福一樣重要!
要擁抱各種正面的思想, 建造豐盛的人生
作者: midas 時間: 2013-4-10 22:13
本帖最後由 midas 於 2013-4-10 22:19 編輯
[youtube]http://youtu.be/u2UP86bciVA[/youtube]
作者: 法界 時間: 2013-4-11 00:17
1# 緣生
在缘网多年了,不单单在这里学到了对待术数的正确理念,及风水水平的进步,
更重要是在这里学习到了怎么待人处事,
看到缘师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这些术数初哥,有如孔圣人的有教无类,
看到缘师遇到别人挑刺及质疑时,总能做到不愠不怒,回答时仍然彬彬有礼,
回答同行的询问时总是谦虚而不把自已的观点强加与人••••••••••
实行着风水之道,仁义为先的理念。
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
是学生我学习的榜样,
感恩缘生老师。
作者: 法界 時間: 2013-4-11 00:41
法界在学习术数道路上也曾得到许多人的指点,其中有术数高人,特异功能者,气象学家,中医大家等等,今借缘网一并感谢他们的指点。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3-4-11 00:46
1# 緣生 在缘网多年了,不单单在这里学到了对待术数的正确理念,及风水水平的进步, 更重要是在这里学习到了怎么 ... 法界 發表於 2013-4-11 00:17
感謝....仍在學習中..................
作者: lightegg 時間: 2013-4-12 21:41
1# 緣生
在缘网多年了,不单单在这里学到了对待术数的正确理念,及风水水平的进步,
更重要是在这里学习到了怎么 ...
法界 發表於 2013-4-10 16:17
心有同感。
作者: 喜越 時間: 2013-4-13 12:25
感恩缘生老师,在论坛中不断翻新我对易源概念深度.
"一个人只有努力后才知道无需努力,才知道如何放下,倘若让一个从未努力过的人放下努力,顺其自然,那简直就是在害他的法身慧命,毁掉他的人生。 "
作者: lamkamhing 時間: 2013-4-13 21:11
感恩缘生老师,在论坛中不断翻新我对易源概念深度.
"一个人只有努力后才知道无需努力,才知道如何放下,倘若让一个从未努力过的人放下努力 ...
喜越 發表於 2013-4-13 04:25
尤恐努力及打滾於鏡上塵埃, 難於照見其法身慧命.
三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本體如如不動、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作者: midas 時間: 2013-4-14 18:41
本帖最後由 midas 於 2013-4-14 18:43 編輯
缘老师无私的发挥“艮卦,离卦,坎卦”的精神。后学感恩感谢感激。缘老师劝读易学也是因为当老师轻轻chok,我们就开车了。
作者: 喜越 時間: 2013-4-17 15:49
尤恐努力及打滾於鏡上塵埃, 難於照見其法身慧命.
三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本體如如不動、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lamkamhing 發表於 2013-4-13 13:11
非大丈夫坚辛苦,不能成就。
作者: lamkamhing 時間: 2013-4-18 06:27
非大丈夫坚辛苦,不能成就。
喜越 發表於 2013-4-17 07:49
<尤恐努力及打滾於鏡上塵埃, 難於照見其法身慧命. 三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本體如如不動、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兄誤解了,<鏡上塵埃>及"外道"是何意?何能<照見其法身慧命>,三心既不可得,還需執、住嗎?應無所住方能如如不勳,圓滿正等正覺.
作者: 喜越 時間: 2013-4-18 11:44
.
兄誤解了,及"外道"是何意?何能,三心既不可得,還需執、住嗎?應無所住方能如如不勳,圓滿正等正覺.
lamkamhing 發表於 2013-4-17 22:27
从事一切治生产业要想达到最高境界,在入门时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刻苦努力,当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放弃努力,忘掉所学的各种方法与技巧,否则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与整体合一,你就是那个全然,整体就是你的形象,全然就是你的生命,没有努力与努力的对象)。
在有为的方法和技巧上都还没有努力达到娴熟的境界(起用时不经过头脑的思考和准备),又如何达到无为法的最高境界呢(忘掉一切方法和技巧,无法是法,无门是门,没有努力和努力的对象)?
作者: lamkamhing 時間: 2013-4-19 06:48
从事一切治生产业要想达到最高境界,在入门时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刻苦努力,当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放弃努力, ...
喜越 發表於 2013-4-18 03:44
兄您好:
外道與非外道, 如何分之呢? 假如非外道(有為法),但於昏沉散亂(鏡上塵埃) 上打滾, 執、住而不丟空, 又焉能空、空下去而出三界呢? 還不是在六道打轉, 何言圓滿,整體合一. 小弟是以佛理來比喻有為法, 有為法者, 如風水術.
歡迎光臨 緣生術數文化網討論區 - 免費,易經,術數,風水,命理,算命,流年運程,地運,玄空學,周易,紫微斗數,面相,掌相,八字,解夢,測字,卜卦,天星,七政四餘,中醫,黃帝內經 (http://bbs.yuens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