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想與《周易》
金庸小說不僅有精彩的武打場面,而且通過精心刻畫的人物形像和著力渲染的典型事件來寄托自己的理想。金庸小說不同於傳統武俠作品或重個人恩怨、或重官府恩澤,而是強調平民意識、民族與國家利益以及人的理想,為此,他把《周易》學說融入到他的武俠世界之中,既提高了作品的趣味性,也傳遞了作者的文化理想。
1.以德服人。《坤•像》曰“君子以厚德載物”、《覆•初九》曰“素覆,往無咎。”在生活中,人應該像承載萬物的大地那樣有寬厚的德行,行為無暇,無論在哪裡都沒有問題。“俠義在金庸眼裡顯然要上一個層次而占據作者心中更重要的位置。”[2]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武功的高低,而在於他德行的高低、在於他是否具有俠義精神。《射雕英雄傳》第三十九回鐵掌水上漂裘千仞曾反問一燈大師等人一生有沒有濫殺無辜,當一燈大師等人無言以對時,洪七公道:“不錯。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這番話大義凜然,裘千仞聽了不禁氣為之奪。洪七公又道:“裘千仞,你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死而後已。你師父又何嘗不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你接你師父當了幫主,卻去與金人勾結,通敵賣國,死了有何面目去見上官幫主和你師父?你上得華山來,妄想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榮號,莫說你武功未必能獨魁群雄,縱然是當世無敵,天下英雄能服你這賣國奸徒麼?”這番話只把裘千仞聽得如痴如呆,不禁全身冷汗如雨,嘆道:“洪幫主,你教訓得是。”洪七公使裘千仞折服的,正是他的一身正氣和高尚德行。《天龍八部》第十七回慕容復說欲憑借武力恢復燕國時,段譽曾說道:“閣下志向倒是不小。李將軍,我跟你說,你精通各派絕藝,要練成武功天下第一,恐怕不是難事,但要統一天下,並非武功天下第一便能辦到。”
2.人格理想。《周易•說卦傳》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八卦以人事為主,談論天道、地道,為的是說明人道。八卦把理想人格分為“聖人”和“君子”兩類。他們都有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才干。“一般的武俠小說作家只不過依據俠義精神塑造理想的俠義人格模式與形像,而傑出的作家則依據現實歷史基礎及其人性的本質,表現出深刻的人文精神。”[3]金庸作為傑出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根據《周易》的人格理想,依據現實歷史基礎以及人性本質,塑造了郭靖、喬峰等人重道義、有德行、有才干的理想男兒。如《天龍八部》第十七回段譽面對慕容復的要求,他決不屈服:“士可殺而不可辱,要我向你磕頭哀求,再也休想,你要殺,現下就殺便是。”他明知自己有難,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護王語嫣:“這位姑娘身中奇毒,肢體乏力,不能行走,請你行個方便,將她送回太湖曼陀山莊她的家裡。”當王語嫣叫他自行逃命去時,段譽叫道:“姓段的除非給人殺了,那是無法可想,只教有一口氣在,自當保護姑娘周全。”《鴛鴦刀》中,江湖人士費盡心機爭奪武林至寶鴛鴦刀,以為裡面藏有武學秘籍,得之可以天下無敵。作者借題發揮,最後點明了“仁者無敵”的道理;《射雕英雄傳》第十六回寫郭靖與周伯通談論《九陰真經》的來歷和眾人爭奪的情況時,周伯通說:“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而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識見又有甚麼干系?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這裡,作者通過周伯通的一席話,表達了自己“救世濟人”、仁義皆重的人格理想。
3.英雄觀念。《乾•像》曰“君子以自強不息”、《困•像》曰“君子以致命遂志”,一個人處於困難之時,決不能灰心喪氣,而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金庸看來,只有那些自強不息、殺身取義、為國為民的人才是英雄豪傑,“俠之大者”如郭靖、喬峰等莫不如此。《射雕英雄傳》第三十九回郭靖問丘處機:“想當今之世,江湖好漢都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最強。弟子仔細想來,武功要練到這四位前輩一般,固是千難萬難,但即令如此,於人於己又有甚麼好處?”丘處機道:“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從來不為旁人著想,我所不取。歐陽鋒作惡多端,那是不必說了。段皇爺慈和寬厚,若是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隱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華山二次論劍之期轉瞬即至,即令有人在武功上勝過洪幫主,可是天下豪傑之士,必奉洪幫主為當今武林中的第一人。”《天龍八部》第五十回寫喬峰促成兩國罷兵後,丐幫中群丐一齊擁上來,團團拜伏。吳長風捶胸叫道:“喬幫主,你雖是契丹人,卻比我們這些不成器的漢人英雄萬倍!”
4.善惡有報。《坤•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金庸筆下的人物,郭靖、段譽等樸實憨厚的人都有好的結局,而楊康、歐陽鋒、慕容復等作惡多端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天龍八部》中第五十回寫慕容復一心恢復燕國,終於瘋狂,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接受一群鄉下小兒跪拜。“四大惡人”個個都遭殺身之禍,段譽、虛竹都有好的歸宿。《射雕英雄傳》中郭靖不僅練成了武功,而且成為一代大俠;歐陽鋒機關算盡,最後落得瘋瘋顛顛;楊康認賊作父,結果死在鐵槍廟裡。
結語
金庸對儒家、道家都視為經典的《周易》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把握,並將《周易》學說融入到他武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融入到對歷史和現實、人性和人生、社會與文化、英雄與人格等的思考之中,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雅俗共賞的至高境界,讀者在閱讀他的作品時,不僅能欣賞到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更能夠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王一川.金庸可能當大師[N].中國青年報,1994-08-25.
[2]陳堅,章隆江.金庸小說生命意識及悖論[A].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9.
[3]陳墨.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404. |
-
1次
-
評分人:lamkamhing 緣幣 + 1
理由:精品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