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輿一覽》作者:孫竹田
失傳無常玄空珍秘古籍《堪輿一覽》及章仲山與孫竹田關係考
「無常派」玄空著述中之重要典籍《心眼指要》只是摘錄了清孫竹田《堪輿一覽》上集之一小部份,其餘內容則未有公開,對於孫氏生平及孫氏原書內容一直是研究玄空風水的懸案。後人若只讀《心眼指要》輯本,實未能全窺《堪輿一覽》之精義。
《堪輿一覽》上下二集。清孫竹田撰。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南潯瑞松堂蔣氏重刊本。線裝。收入心一堂術數珍本古籍叢刊•堪輿類•無常玄空珍秘系列二。
孫稚玉,字竹田,號太平山人。安徽人,生卒年不詳。乃清初安徽、浙江、江蘇一帶之堪輿名家。著有《堪輿一覽•上集》及《堪輿一覽•下集》。
《堪輿一覽》書成於雍正(十二年)甲寅(一七三四)。在安徽梓刊後,流傳甚稀,不久原板燬於火。至道光初年,此書縱在安徽當地亦已極為難得。現據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南潯(在浙江湖州市之東,與江蘇吳江縣交界)瑞松堂蔣炳謹重刻本重印。此重刻本流傳亦少,考清末民初以來有關堪輿撰著或書目,皆未見述載此書。
全書分為上下二集,總目如左:
上集:
序。
瑣言四則。
法門三要:讀書、明心、心術。
春山結伴草(山法):明理氣、認穴形、定穴塲、會心圖、形勢論、用意篇、方位問。
下集:
東林避暑草:砂說。
吳下舟中草:平陽論、平陽往來圖說、山龍相生圖說、平陽三法圖說(弔浜、剪水、分局)、平陽總論。
北窻閒坐草:陽宅、分局、論宅、論進、論間、元運、屋運、主命、流年、九宮。
支硎玩月草:日時。
山水總論。
孫氏於《堪輿一覽》書中,不以術家自居,認為「堪輿之學本是性理之一端,非深明經史者,不足以知此。」堪輿是理學的一端,其學乃至:「通於幽明」。主張堪輿要與理學(儒)、佛、老同參以明心:「始則以有心觀之,繼則以無心應之,迨至無心而應物,而物莫能遁其情,而吾之心明矣。……心已明而觀地,方是以我觀地,而不是以地觀我,真偽亦莫得而混矣。」反對呆板的形家之法及方位死法,強調「活法」,「以精神氣概性情之說,令人觀物比類,而得其意於語言象數之外,以默契夫天然靈變之致。」所以書中雖有山法、砂法、平陽、陽宅等諸編之眾多圖例,「宜視月,勿視指端。」孫氏反對按圖索驥,「看地無定式,總要看他精神聚會之處。」「余之此圖……畸舉數式,以明形穴作用之要而已。明者於此,自能會意而化裁焉。」
書中〈平陽篇〉、〈日時篇〉(選擇)、〈陽宅篇〉中,皆宗清初蔣大鴻之《天元五歌》,〈平陽篇〉更合蔣大鴻《水龍經》等書之旨意。由此可以推知孫氏或亦得蔣大鴻一脈之傳,唯不詳其源流而已。清代以來繼承、發展蔣大鴻三元玄空學之玄空六派著作,皆在乾隆、道光之後面世。而由蔣氏歿後至乾隆初之百餘年間,此時期坊間并無玄空著作流傳,今孫氏《堪輿一覽》一書之重刊,正可補此一段空白。孫氏書中以形勢理氣,要心神領會其「天機活活潑潑地」精神,不可執「針盤死板」之法,「針盤二十四位,位位可通,方為我用而不為所縛矣。」孫氏生活在雍正年間,去蔣大鴻未遠,從《堪輿一覽》書中,可見當時宗蔣大鴻之術者,其法極為活潑,形理合一。而〈陽宅篇〉中論屋運之法,實即今人所謂「換天心」,習玄空者可以參考。
雖自清代中葉以後,此書流傳稀少。不過於道光十六年丙申(一八三六)刊印之無心道人章仲山輯《心眼指要》卷三中,卻保存了《堪輿一覽》之節錄本。章氏是嘉慶、道光間是名滿江浙的一代地理名師。因為章氏及其門人多在無錫、常熟一帶行道,遂被後世稱作玄空六大派之一的「無常派」。《心眼指要》是「無常派」玄空著述中之重要典籍。自道光至宣統,由民國到現代,《心眼指要》一書屢經多次翻刻重印,流傳頗廣。章氏其他著作均以理氣為主,唯於《心眼指要》卷三、卷四中多言巒頭之法,而在「無常派」典籍中格外備受重視。
因孫氏《堪輿一覽》流傳稀少,後人遂有以為孫竹田是章仲山之師。考孫竹田為雍正年間人,而章氏當生於乾隆中期,於嘉慶、道光成名,孫竹田當非章仲山之師。考其年歲,章仲山只可能是孫竹田之再傳弟子。不過,章仲山確實受孫竹田《堪輿一覽》影響甚大,《心眼指要》之名,亦很有可能是從《堪輿一覽》汪亮采敘云:「宗於河洛,而又本之以心目之靈。……」而來。可惜《心眼指要》只是摘錄了《堪輿一覽》上集〈春山結伴草〉(山法)中:「明理氣」 、「認穴形」 、「定穴埸」之一小部份,其餘內容則未有收錄。後人若只讀《心眼指要》輯本,實未能全窺孫竹田《堪輿一覽》之精義。
章仲山及其「無常派」玄空講究形理兼察,與孫氏《堪輿一覽》之宗旨本是一脈相承。故今《堪輿一覽》之重刊,不但是珍貴玄空法資料之出土,更可填補後人對清初玄空堪輿名家作法之認識,若能持之與章氏其他著述(如《章仲山挨星秘訣》(收入心一堂術數珍本古籍叢刊•堪輿類•無常玄空珍秘系列一)、《地理辨正直解》、《天元五歌闡義》、《元空秘旨註》、《心眼指要》)對讀,當有會心,從中可以窺知無常派之真傳奥秘。
為令此稀見刻本不致湮沒,心一堂特以最新數碼技術清理、修復版面精印,一以作玄空法訣資料保存,一以供同道中人參考研究。
心一堂術數珍本古籍叢刊 編校小組
二零一零年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