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等級: 9
太陰星主   發帖級別: 442 / 1600
- 帖子
- 3442
- 精華
- 6
- 積分
- 3887
- 威望
- 44
- 緣幣
- 1778
- 閱讀權限
- 200
- 來自
- 專業術數界
- 最後登錄
- 2024-6-16
|
1#
發表於 2009-12-6 00:33
| 只看該作者
您是第13441個瀏覽者簡體
繁體
1629年6月21日的日食,讓明朝的崇禎皇帝有了修改曆法的念頭。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因為成功預測了1644年9月1日會出現日食,才受委任完成中國曆法修訂。德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裏希特教授日前來滬參加“第二屆國際日食峰會”,細數日食與中國曆法的“不解之緣”。
據了解,明朝施行《大統歷》,實際上是繼承了元代的《授時歷》,當時已不準確。1610年和1629年出現的日食,欽天監均預報錯誤。徐光啟等人以西方的方法推算出日全食將發生於1629年6月21日,據裏希特介紹,那次日食的情況和昨天的日全食有些類似。事實證明,徐光啟等的預測結果是最準的,朝廷即派他督修曆法。正是在這次日食預測大賽中脫穎而出,徐光啟才獲得了崇禎皇帝的信任,得以在外國傳教士的協助下撰成《崇禎歷書》。
裏希特教授介紹說,由於戰亂,《崇禎歷書》遲遲未能實施。清初,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對《崇禎歷書》進行刪改,連同他編撰的新曆本一起上呈清政府,才得以頒發實行。刪改後的《崇禎歷書》更名為《西洋新法歷書》。有意思的是,湯若望之所以得到清廷的器重,也和日食有關——因為他成功預測1644年9月1日會出現日食。
名詞解釋
崇禎歷書——我國明朝崇禎年間為改革曆法而編的一部叢書,主編徐光啟,多國傳教士參加翻譯歐洲天文學知識。全書共46種﹑137卷,耗時五年多完成編撰,從多方面引進了歐洲的古典天文學知識,包括天文學基本理論﹑天文表﹑必需的數學知識﹑天文儀器以及傳統方法與西法的度量單位換算表五類。
資料來源 |
|